化学支架式教学中支架搭建的策略

2015-07-10 01:22王哲学郭承育尹昱东
亚太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化学教学

王哲学+郭承育+尹昱东

摘  要:化学支架式教学活动的核心是支架的创设,基于化学学科的特点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指导,搭建支架时以学生为中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通过支架的辅助和支撑,能够顺利完成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支架搭建策略,化学教学

支架式化学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支架的设计,教师应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所学内容的特点创设不同类型的支架。依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的相关文件对支架式教学应为学习者构建知识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概念框架可以理解为教学中的支架,那么该如何设置支架、支架都有哪些类型?是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

一、范例支架

范例可以理解为举例子,在通过范例教学活动中教师讲授最经典的例子使学生掌握同一类知识与规律的方法[2]。在所举的范例要遵循基本性原则、基础性原则、范例性原则。基本形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要选择最基本的知识,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立足点应该是教材中的内容。基础性原则是指教学内容应从学生以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认知能力。范例性原则是指教学内容必须精选,学生听完后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二、问题支架

问题支架是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常用的一种支架,问题支架设置的核心在于问题链的设计,问题链的设置与单个问题设置是有区别的,问题链是更高级的。在问题链中每个问题之间都是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的,当学生完成问题链的学习时时,学生也就轻松的完成了知识意义的建构。问题链的设置要注意不能远远超过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会使学生失去信心,问题链的问题设置少又要鲜明,并且具有较高的接受性。在支架式化学教学活动中问题支架可分为平行式问题支架、递进式问题支架、发散式问题支架、平行式与发散式相结合的问题支架。

如递进性问题支架的设置,在讲到物质的量内容时,可以通过逐层深入探究问题的本质:

(1)我们都学过哪些物理量,与它们相对应的单位是什么?

(2)什么是物质的量,他们的单位是什么,相应的符号是什么?

(3)3.01×1023个一氧化碳分子是多少摩尔?

(4)物质的量是用来描述什么的?

三、工具支架

化学是一门抽象的自然科学,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的学习时为了保证学生顺利的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需要一定的工具来帮助完成。比如PPT、Flash动画模拟、知识库、挂图、结构模型、会话、协作平台都可以是工具支架。这些工具有助于学生对所呈现的知识信息进行在加工处理,弥补了教学活动的不足。当讲晶体结构时,学生很难理解集体中最小结构单元晶胞的结构、堆积方式,那么教师就可以拿起挂图、真实的模型就让学生去观看研究,这样比教师讲了一些抽象的理论的效果好的多。讲原子结构时,可以都过PPT、Flash的方式观看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的,也可以把原子核比喻成太阳,那么电子就是围着太阳运转的行星,从而生动形象的表征了原子的微观结构。

四、建议支架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促进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充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当今教育的出发点。然而在学生独立完成知识的探索或小组协作学习时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并且这些困难学生一时还无法攻克,教师这时就因该给出恰当的建议、方式、方法等,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建议支架与问题支架有些相似之处,当把问题的支架设问语句改成陈述语句时就是建议支架,建议支架比较灵活、自由,没有问题支架逻辑性那么强。但是建议支架比较直白,更能直接的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比如在离子反应这一课时的教学活动中,离子的拆分是学生的难点,很多学生都不知道如何去拆分,导致不该拆分的拆分,该拆分的不拆。比如氯化铝与氨水反应中,把氨水拆分成NH4+和OH-离子。此时教师应该强调弱酸、弱碱、氧化物不能拆,而氨水是弱碱,所以不能拆,及时的提示、建议指导避免产生误区。

五、实验支架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不紧是化学这门学科的重要内容,也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主要方法,在新课改倡导下的实验学习、探究学习的背景下,化学实验时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不可缺少的途径。化学是抽象的自然科学,很多化学原理、化学反应通过教师的讲述学生是不能够完全领会的,所以可以进行一些演示实验,比如在讲金属钠的性质时,教师可以把金属钠展示给学生,演示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过程的每个环节,学生通过观察,首先获得感性认识,可以发现钠是银白色的、质软、有金属光泽、密度比水小、能与水反应产生气体、并且发出嘶嘶的响声,在内化成自己的认知,最后达到会整个钠的性质的意义建构。

六、元认知支架

元认知支架就是依据元认识理论帮助学在学习活动中的评价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这种支架可以是在学习活动的一些提示或设问。比如,学习完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后,教师可以给出如下元认知的问题,你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了吗?哪些反应类型是氧化还原反应?你会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了吗,以及书写时应该注意哪些原则?学生经过以上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反思和回答,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且使自己主动去回顾学过的内容,及时寻求同学或老师的帮助,最终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总之,基于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能力水平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适合的支架,学生通过这些支架的辅助顺利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发挥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的三维目标中不只是培养学生了知识与技能,更突出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晓霞.关于支架式教学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J].学园,2014,(18).

[2]栗晓光.学习“支架”在高一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2,(86).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化学系)endprint

猜你喜欢
支架式教学化学教学
挑战性学习课程的提出与实践
大学英语听力中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索
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渗透
浅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