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玲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提出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有效的提问应当目的明确,准确捕捉时机,把握问题的数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提问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95-1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能引起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检验学习效果。只有合理巧妙的课堂提问,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我认为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明确“问意”,提高效率
课堂提问的目的必须清楚,明确。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
例如,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听教研员说过这样的课堂实例,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展示了一幅图,并且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通过这幅图,你们能得到哪些信息?”。孩子们踊跃地举起手,说出了自己看到的事物,有的说图中有小鸡和小兔子;有的说有一棵大树,一条小河,还有远处的山;还有的小朋友很有想象力,说这幅图很美,肯定是春天的景色,树木都发芽了,河水很清,河里还有小鱼游来游去,连图上看不见的也说了出来。
说完大家都觉得挺好笑的,但是仔细想想在自己的课堂上是不是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当然如果这是一节看图说话课,大家肯定觉得孩子们观察仔细,而且富有想象力,但是作为一堂数学课,在觉得它好笑的同时,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如何提问才能引发学生从图中准确地提炼出数学信息呢?
这就需要在提问的方式上思考了,我们只需要学生从图中找到有几群小鸡,每群有几只,有几群小兔子,每群有几只就可以了,老师应该在提问时加以限制,把问题提的更加具有针对性,直截了地当问学生,从图上你可以看到几种小动物?它们是怎样站的?几只在一起?有几群?前面的情况就不会发生了,学生能够既快又准确地从图中找到有效的数学信息,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对“几个几”的初步认识,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捕捉“问机”,启发思维
何时提问,问什么问题,教师在课前必须要设计好。如果能在恰当的时机和火候提问,可以起到十分好的效果,它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等。
课堂的提问时机通常产生于下列情况:一是在学生学习中有所知、有所感、意欲表达交流时;二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疑、有所惑、意欲发问质疑时;三是在学生学习情绪需要调节、需激发、意欲表达倾诉时。教师如果能够准确地把握好以上的提问时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将会大大提高。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堂课时,围绕着教学的目标设计了以下问题:在学生会识别圆之后,我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回顾学过的平面图形,和我们今天学习的圆有什么不同?”短暂的停顿后,说出不同点,知道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然后提出问题:“你会画一个圆吗?观察视频上画圆的过程,要注意哪些方面?”在大多数学生会画圆并介绍了圆心、半径、直径之后,我接着又让学生思考:“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直径)?半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同一个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由于教学中充分地把握住了提问时机,紧紧地围绕着这几个问题,组织了相应的活动,并保证每个环节的活动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交流、吸收,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及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三、把握“问量”,引发思考
注意提问的“数量”,做到精问巧问,一味贪图多而快的提问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可以这样提问:“怎样的两个梯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底和原梯形的高、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怎样求梯形面积?”这样就突出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与联系”这个重点和难点,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达到了教师问得精、问得巧,学生想得深、想得准的效果。
提问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提问,讲究善问和巧问,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提问的作用,生成精彩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孟翠琳.有效提问,生成精彩数学课堂.小学教学参考,2014(08).
[2]陈永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陕西教育,2004(09).
[3]周雪萍.有效提问让课堂思维更深刻.小学教学参考,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