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凤华 施胜
【摘要】 学校是德育工作的阵地,而在学校中思想品德课又是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但是面对当今时代学生对待学习思想品德的现状来看,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不怎么感兴趣,老师没有真正达到充分发挥教材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上的导向功能和教育作用,学生得不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达不到目的,难以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关键词】 激发 创设 兴趣 思想品德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3-060-01
0
一、思想品德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部颁发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由此可见,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容忽视,而在学校中思想品德课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因为教材的每一课至少都蕴含着一个道理。可以说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课程,是一门着重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道德情感,以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课程,总之,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巨大的影响。
二、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现状
新的课程改革给思想品德课程注入新的活力,多种教学模式也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然而由于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我们所用的版本特点,虽然每册教材内容都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每课都有大量的例子,但大多例子都是名人名家,缺乏凡人凡事,由于知识的限制我们乡下的学生对许多名人的事迹不甚了解,名人高高在上,学生难以亲近。因此学生不易产生共鸣。造成部分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精力分散,神情游离,于是,在教学过程中,就经常会出现任课教师在课堂上慷慨激昂,讲得不亦乐乎,学生却各行其事,一节课下来,老师很累,学生却没什么收获。总之,由于学生对思想品德不感兴趣,所以老师没有真正达到充分发挥教材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上的导向功能和教育作用,学生得不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达不到目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求老师应该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所授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思维处于活化状态,然后因势利导地指导学生追根寻源,进行思考、探求,真正达到获得知识的目的。
三、兴趣对教学的影响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人们认识事物所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成分。因此,只有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学到知识,才能解决上述所讲的运用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才能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那么,怎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呢?
四、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兴趣的方法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对教学来说,亦如此。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但能先声夺人、引人入胜,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使之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良好的心态下开始新课的学习。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课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诱发学生求知欲望,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前提。而情境的创设则是激发学生产生较稳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群体达到为求知而乐、为探索而兴奋的境界的重要环节。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创设情境呢?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思想品德课中有一些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现代多媒体在教育技术中的运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不但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好奇感、新颖感,还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设计问题创设情境
教学的过程实际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在提问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难易适度。只有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喜悦,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提问要选择好时间和机会。寻找最佳时机发问,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提问要有激励性。教师在提问和点评时的表情应温和,有亲和性,有请求感,有激励性。
(三)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教师不是知识的权威和课堂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合作者、促进者、“平等中的首席”。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师应摒弃“师道尊严”,放下老师“无所不能”的架子,在课堂上,积极建立学友型的师生关系,以一种虚心好学的态度,与学生平等地进行问题探究。教师还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亲切地与学生交流、探讨、沟通。这样不仅能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如果我们能够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学习自觉性的培养,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就能把课堂的内容传授给学生,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效果,就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戴大庚.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优化途径[J].广西教育.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