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晔
摘 要:最近聆听了一位老师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老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自主迁移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中,通过提供4个乘法来完成了迁移内化过程。
关键词:巧用迁移;尝试;提升
一、巧用迁移,自主探索
首先,通过迁移,能使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信息得到复活。其次,通过迁移,使原有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概括化和系统化。老师深入分析了教学内容,以28×3为抛砖石,唤醒了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方法的记忆。很显然计算152×4对于学生来说毫无问题,但老师通过两个问题来帮助学生掌握算法、理解算理。第一个问题是:“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先乘什么?接着再怎么算?”与此同时还配合用红笔在竖式的每一位上依次标出了箭头,清楚明了地呈现出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顺序。接着提出了第二个问题:“积的百位上写几?为什么?”这个问题正是抓住了知识的生长点。
二、突破进位,完善认知
本课的重点就在于进位的处理,尤其是连续进位经常有学生出错。于是老师便在3×248和261×7中完成了对重、难点的突破。在学生独立尝试后,教师及时引导对比反思3×248抓住了积的十位,十位写几,向百位进几,百位写几;261×7则抓住了积的百位是几,要向千位进几。通过一系列的追问,使学生学会对连续进位的处理,完善了学生对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理解。
三、重视估算,发展数感
在计算教学中数感的培养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估算教学在整节课中便有了它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将3×248和261×7进行对比后,学生初步发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可能是三位数,可能是四位数。接着在巩固练习后结合实例老师进行了追问:“为什么有的时候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是三位数?有的时候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四位数?”通过观察、研究、讨论,学生很快发现“一位数乘百位上的数满十,积就是四位数”“一位数乘百位上的数不满十,积可能是三位数”。带着发现,学生再次进行了判断和验证,发展了数感的同时培养了反思检验的习惯。学生的收获不仅仅是技能的提高,更可贵的是思维的质的发展。
整节课学生经历了迁移、尝试、反思、提升、运用的全过程,主动构建了知识并完善了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章予怡.在情境中感悟算法:“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J].江西教育,2007(02).
编辑 张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