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胜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语文教学中应特别注重语言积累与运用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教育心理学》指出:“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的手段,就是背诵。不背诵是不会将规范的书面语言‘植入记忆的仓库,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认为现代语文教学应该是“以掌握祖国的语言为目的,以熟读成诵为手段”。
1.加强朗读、背诵训练
语文教学时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工夫;在有感情朗读上下工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工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工夫。一节课的教学成败,通过检查是否读熟,是否读得有感情,是否能把该背诵的地方背诵出来,作为评价的首要标准。
2.增加与课本相关的背诵量
就现用的教材来看,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但教材中要背诵的地方为数不多。以小语第九册为例,要求背诵的课文中涉及7篇,共2000字左右,平均每天背诵才20来个字。这是多么令人惋惜的数字!所以我除了落实课本的背诵量,每单元还挑选3~4个妙语佳句、精彩片段让学生熟读成诵,同时还让学生搜集与本单元课文相关的名言警句要求背诵,并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进行检测。
3.课外诗文名篇的积累
每学期补充八篇左右的诗文和现代中外名篇,要求学生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背下来。现用教材虽有精选部分古诗文和中外名篇,但数量太少了,所以我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篇目,让学生博闻强识。久而久之,学生对语言的积累就越来越丰富。
二、评、谈、议、练,运用语言
语言的积累,其最终目的是运用。我们对学生的语文教学,不能是为积累语言而积累语言,而应是培养其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学生积累了语言,就要让其有机会适当运用。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评、谈、议、练的形式,让学生充分释放积累的语言,提高其运用语言的能力。
1.评
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这里的评,是指生生间、生师间的互评:对别人朗读、发言、习作等作出自己的评价。如:听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后,评一评读得怎么样,好,好在什么地方,对自己理解课文有哪些帮助,不够好,是哪个地方的感情还不够,可以怎样处理等。
2.谈
一篇文章,学生的学习除了对好词佳句的积累外,还应从三大方面入手:(1)从文中获得什么信息。(2)有什么样的情感体验。(3)学到哪些表达方法。在熟读课文后,每一方面学生都有话可说,在谈话中不仅获取了知识,有了情感的体验,受到了教育,学到了写作方法,还可以把自己搜集的名言警句,好词佳句融入谈话中,相当程度上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3.议
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讨论是我们常用的一种形式,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不只是认真听别人的意见,还充分说出自己的观点,并尽量用理由去说服别人赞同自己。在一听一说的议论中,学会了倾听别人说话,活跃了自己的思维,也达到了训练表达能力的目的。
4.练
练笔、习作,是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必不可少的。作文训练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学生语言运用的好坏,主要是通过作文形式表现出来的。那么,怎样指导学生练笔,使其像数学练习一样,课课练,日日练呢?我认为除了结合单元小练笔和作文题指导写作外,更重要的是恰当把握课堂练笔的时机。
凭借以上途径,学生语言运用频率不断增大。在不断运用语言中既激活了自己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其他新鲜语汇,不断丰富了自身语言,还促使自己不断增加语言的积累,形成良性循环,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积累,边积累边运用,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付艳青.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J].文学教育:上,2010(01).
编辑 孙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