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惩戒教育

2015-07-06 13:46刘秀美
南北桥 2015年1期
关键词:惩戒教育

刘秀美

【摘    要】所谓惩戒,有惩罚、惩戒之意,是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犯过失地责任追究,是让学生去承担因错误所引发的不良后果,从而长善救失,使之健康地成长。这对于成长中总是與过失相伴的未成年学生来说,有着特殊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惩戒  教育  师生平等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1.199

在当今的中小学教育界,崇尚师生平等、尊重学生,崇尚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情感教育的同时,适当的惩戒教育似乎成了教师不敢触及的“雷区”,唯恐被冠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之名,惹火烧身。而一些媒体针对由于体罚学生而引发不良后果等恶性事件一再披露,似乎不时地向社会和教育界传达着这样一种信息:教育不应有惩戒。一些学校则三令五申,只要学生家长因自己孩子同老师发生冲突而找到校长,不管老师对错,轻则扣分通报,不得评优评先,重则这个老师就得下岗。教师面对所要教育的学生,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这种教育现象可称之为因噎废食、矫枉过正、极端片面、得不偿失现象。

难道学校教育真的应排除惩戒这一举措吗?

惩戒截然不同于体罚和心罚。所谓惩戒,有惩罚、惩戒之意,是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犯过失地责任追究,是让学生去承担因错误所引发的不良后果,从而长善救失,使之健康地成长。这对于成长中总是与过失相伴的未成年学生来说,有着特殊而深远的意义。

惩戒教育是学校实现教育的需要。或许是因为患独生子女溺爱症,或许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的学生在教师管教过程中故意顶撞老师,甚而当中辱骂老师,无知地显示自己的“英雄气概”;有的严重扰乱课堂秩序,屡教不改;有的则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甚而酿成严重后果。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和学校应采取适度或严厉的惩戒措施,以当头棒喝,促其醒悟。而现实教育中,不少教师面对以上现象,慑于各方面的压力,于是乎只求得一味迁就避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以相安无事为上策。学校也往往是被动应对,消极对待。试想,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多么可怕!这能够培养出合格的社会公民吗?因此,关于中小学惩戒条例的出台已刻不容缓,应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反思。

惩戒教育是学生人格完善的需要。如同我们倡导以德治国的同时,也必须依法治国。对于学生,惩戒教育与赏识教育同样重要,不可偏废。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一味迁就、宽容学生的缺点,甚而将此视之为“尊重”或“赏识”,日积月累,结果只能使学生是非不分、专横无礼、自私狭隘、唯我独尊、心灵扭曲、为所欲为,以致堕入犯罪的泥潭。而惩戒教育作为学生不良行为的警戒灯与矫正器,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觉遵守社会所认可的行为规范,更重要的是,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观念、责任意识和健康心理,使学生体验到许多赏识教育无法体验的东西,从而痛定思痛,明辨是非,认识错误,完善自我,健全人格。因此,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

一位教育家曾说:“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脆弱的教育。”是的,由于学生年龄小,识别能力和自控力差。在课上说话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为制止学生这种爱说话的行为,对学生拾遗惩诫,使其从心里体验到了压力,认识并改正自己的过失,自行克制了自己的行为,起到教育的目的。当然在使用惩戒教育中,要从对学生的尊重和爱出发,因人而异,正确分析,转换角色,走进学生的心灵,切实找到对学生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惩戒教育。

马卡连柯说过一句名言:“适当的惩戒不仅是老师的权利,更是老师的义务,不了解惩戒,老师就放弃了一部分自己应尽的职责”。因此惩戒教育与孔圣人的教育主张“因材施教”是相符的。我们不要过分的夸大具体的方式,就像给病人看病一样,明知道某种药物有毒,但要治病就必须使用,否则必死。这就是以毒攻毒。那些正统的、从没有在教育一线工作过的所谓“学者”天天叫嚣的说服、鼓励、爱心、情感教育方式,我们不能片面的理解和接受。自然,惩戒教育作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它的动机应是向善的,是为了扶正祛邪,治病救人;它的实施要艺术化、技巧化,所谓刚柔相济,适时适度适当,恰到好处。正所谓“惩”只是手段,“戒”才是目的。否则,适得其反。

猜你喜欢
惩戒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浅谈教学管理中的教育惩戒
忘却歌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教育惩戒艺术仍值得继续探索
也谈“教育惩戒权”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教育有时需要一定的惩戒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