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数学探究“丰满”起来

2015-07-06 14:08张仁春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18期
关键词:探究活动小学数学

张仁春

【摘要】 探究性活动是一种和谐的多边互动行为,在具体运用时只有做到探究有“法”、探究有“度”,探究于无形才能够将探究之“丰盈”体现出来. 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实践,对探究活动如何实现“多维目标”的达成进行了研究与思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探究活动;无形;多维目标

探究性活动为数学课堂注入了“活水”,很多教师组织探究性活动都颇有心得,或分层推进;或问题引导;或稳扎稳打;或设疑激趣,让小学生时时有柳暗花明之乐,曲径通幽之喜,妙手偶得之趣. 然而在反复实践与运用中,仍不免突显出很多问题与缺憾,单一化、形式化、表面化,这些都使探究性活动的有效性得到极大抑制. 如何让探究性活动达到有效的“境界”,笔者认为只有做到探究有“法”、探究有“度”,探究于无形才能够将探究之“丰盈”体现出来. 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实践,对探究活动如何实现“多维目标”的达成进行了研究与思考.

一、让探究活动张弛有“度”

新教材中的知识并非都适用于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一些内容教师可以直接告知,而有的内容则需要浅尝辄止的探究即可,“失度”探究不但浪费时间,更会让学生无所适从. 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如果想使探究性活动能够更加有效而深入的展开,“度”起着关键作用. “度”即把握学生认知的“临界点”,让学生始终能够处于稳定的、主动探究状态的一个标准. 如在教小学生初步认识“乘法”时,当学生已经对相同加数的计算方法有了一定认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自行解决关于“一只盘子里放3个苹果,8只盘子里放多少苹果?”的问题. 学生很快会列出同样的算式,即8个3相加. 但是在列式过程中很多小学生会无意之中“添加”一些“小动作”:有的会一下子写出好几个3,然后再回过头来数还缺几个;有的则一边列式一边数3的个数. 这说明这种列式方法让小学生觉得有些复杂和繁琐,这时教师借机引导学生们想一想:有没有比较简单的列式方法?这时一些小学生会出现写出2个或者是3个3相加,并在算式后写上“等等”的字样. 老师提出问题所在,这种写法虽然看似简单,但不能够体现出8个3相加的意义?怎样改正?学生们略作思考,想到了将算式用括号括起来,然后括号外面写个“8”. 根据新的算式,教师让学生进行思辨,“8”是不是可以改成“9”或者是“12”?“3”是否可以写成“5”、“6”等其他数?乘法的定义与意义渐渐浮出水面. 这时让学生们再认识一个全新的、特殊的符号“×”,学生的探究活动圆满结束.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从加法到乘法的创造过程完全交给小学生来自己完成,而这个过程并非学生进行逻辑和推算而来,是完全凭借小学生的已有经验并顺应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演绎得来,这种探究省略了运算符号枯燥而漫长的认识过程,虽不深入但却使小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主动活跃的状态.

二、让探究活动合理合“法”

探究活动的主体是小学生,因此一切探究性活动的展开都应以小学生的情感、认知为基础,探究活动首先要与让小学生感到“情理相通”,然后采取与小学生认知规律相得益彰的方法,做到让探究虽有难度,但合理合“法”. 如为低年级学生提供更多含有丰富色彩和动感十足的探究活动;引导高年级学生学会通过观看“网络图”进行探究,等等. 要时刻关注学生潜在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已经到达何种程度,活动之后能够得到怎样的提升等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从而选择适宜的内容与方法. 如在让学生探究正方体的合成时,如果通过画的方法让学生将六个相同正方形一一画出来,再组合成正方体,不但会占用很多时间,而且无法让学生感受到正方体的立体效果. 这时可以让学生用纸撕出不同的形状,然后进行拼接,看能不能拼出一个正方体,这样的探究效果显然会更好. 尤其是这些看似十分简单的材料,为学生在规律的探究中提供了一个最为直观且形象的观察点,这种集动手、动脑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方法,无疑与小学生喜欢游戏、图片等认知特点十分契合,这给他们的探究行为添加了更多的乐趣,其效果显而易见.

三、让探究活动生成无“形”

何为探究的“最高境界”,就是于不露痕迹于无形之中将学生引入探究之“门”,让学生不但能够亲历探究的全过程,获取相应的技能与知识,更能够于探究之中成就完整的人格. 教师的全部智慧就是能够于课堂之中预见具有一定“探索”价值的教学内容,提高生成的“资源”,将探究引入深处,从而激发小学生的思维碰撞和思想交流. 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给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图让学生独立探究:“通过什么方法你能够计算出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思考之后给出两个答案:

教师问题引导:①同学们都是采取了通过计算长方形面积方法进而求出最后结果,那么为什么会有两个不同答案?哪个是正确的?(教师把握好生成,并通过问题突显出来,使探究活动更广更深)②哪里出现了問题?什么决定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正确的计算方法应该是怎样的?(使学生回归正确的探究方向,探求问题之后隐藏的数学本质).

探究性活动应该是一种和谐的多边互动行为. 如同诗词讲究以境界为上,教学亦是如此,只有当探究性活动为数学课堂营造出了深入学习的境界,才能够称之为好的活动,有效的活动. 教师的智慧在于让探究如一眼清泉,缓缓流入学生心中,为数学课堂谱写一曲和谐之歌.

【参考文献】

[1]邵长江.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基础教育研究,2014,(13):43-44.

猜你喜欢
探究活动小学数学
初中学生基本科学素质培养研究
问题意识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原动力
数学探究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在主题式探究实验中构建生物学概念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