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伟
【摘要】 在新课程标准快速实施的今天,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已经成为衡量教学水平与质量的重要标准. 在课堂中布疑、分层、融合,有利于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阶梯化,从而促进学生融入到课堂活动中,实现数学教学的优化.
【关键词】 布疑;分层;融合;高中数学;优化
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教学活动设计进行优化,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有利于快速接受、管理与掌握数学知识. 高中数学课堂中应当加设更多的自主探索与动手实践活动,更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从而促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利用布疑、分层与融合的方法开展教学,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阶梯性,有利于学生自然而然地跟上自己的步伐,成为数学知识的追随者.
一、利用布疑示错,促进学生参与学习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教师在课堂中讲解过的知识与习题,不管是讲过两次还是三次,总是有一些学生再遇到这些题的时候不会做. 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加强认知冲突的设置,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欲望的增强.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认知冲突的出现会让学生的注意力得以集中,让学生的头脑在课堂活动中保持清晰. 在进行认知冲突的设置时,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任务分工明确,从而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促进其思维聚焦点的出现. 利用认知冲突去布疑示错,会激活高中学生头脑中存在的数学知识以及相关信息,学生在疑问与错误的引导下对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中的盲点进行反思,在学生落入到认知陷阱之后再成功自救,促进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圆的方程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一道题目:圆心在直线5x - 3y - 8 = 0上的圓与两坐标轴相切,求此圆的方程. 教师先让学生进行思考,之后为学生呈现一个错误的解题过程,让学生去评判这样的题目是否正确. 在讲解了基础知识,做了适当练习之后,学生对于圆的方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教师再利用错误解题思路的呈现去制造认知冲突,会让学生掉到陷阱中去,在思考之后又得以成功自救,其学习积极性会大幅度提高.
二、利用分层提问,引导学生课堂参与
高中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数学教学的最新要求. 让每一名学生都可以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才能让学生乐于进行数学学习. 在教学发展的今天,高中数学教师需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接受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人格,从而让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得到快速提高.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开展分层教学,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给学生安排他们能够接受的教学内容. 学生在努力之后可以解决问题,发现只要努力就可以解决问题,他们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有效利用分层提问,落实分层教学,会让学生从被动学习模式向主动学习模式转化,从而形成更加浓厚的教学氛围.
比如在讲解有关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时,教师需要从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出发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练习层次的分化. 对于数学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要将数学基础认知作为教学的重点,本着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目的开展教学,给学生安排基础性题目,促进学生数学基础的夯实. 而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则可以为其安排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思维,在促进数学教学活动层次性提升的同时,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生活中的等差数列实例,开发学生的大脑,将生活与数学进行联系,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三、利用融合总结,激活学生课堂参与
总结,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学习方法. 高中学生的学习思维是较为分散的,只有通过定期有效的总结,才能让学习成果得以升华,使更多的数学知识化为自己头脑中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堂总结与课下总结相结合. 在课堂中,教师每讲完一部分重点知识,就给学生一分钟时间进行快速梳理,建立一个小的数学知识结构,明确自己的优势与劣势. 在每节课的结束阶段,教师也要拿出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自主进行所学知识的总结,并分享自己的总结结构,在教学反馈的过程中为学生进行补充,确保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学习成果. 另外,教师还要将课堂内容总结作为一个必要的家庭作业,让学生用一个专门总结本,每天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定期进行检查,让数学教学的效率得以提升.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不等式的知识时,教师在课堂中讲解完不等式的性质,就要给学生一分钟去回顾,通过自我总结去发现自己是否掌握了全部的数学知识. 在课堂结束阶段,要让学生对不等式知识进行回顾,互相补充,共同讨论,充实数学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活动. 将布疑、分层与融合进行结合,让学生全员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会进一步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结 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构建完善的教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通过布疑示错与分层设问,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再通过融合总结,促进学生能够掌握全面的数学知识,能够开发每一名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得到满足.
【参考文献】
[1]邓国安.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疑方法初探[J]. 读写算:教育导刊, 2014,(18): 65.
[2]曹坤胜.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设疑方法浅谈[J]. 读写算:教育导刊, 2014, (13):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