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瑛
《有趣的拼搭》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综合与实践”的内容。安排这一内容主要是通过一系列操作实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基本特征,能辨别这些图形,同时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学习相互合作。
本节课借助学生熟悉的玩具——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进行实验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学生对用积木进行拼搭游戏非常熟悉,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教学过程中设计了“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三个对比型实验,逐步体会四种图形的异同。
一、理解平面与曲面
实验1:“滚一滚”:
教学片段:
师:把四种图形放在滑板的顶端,看哪个滚得最快。
小朋友们猜一猜,哪些形状的积木会滑下来,哪些形状的积木会滚下来,哪个滚得最快?
生1:我猜球滚得最快。
生2:球会滚下来,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会滑下来。
生3:我猜圆柱肯定也是滚下来。
师:猜得对不对呢?下面老师请6人小组进行实验。1号组员拿正方体,2号组员拿圆柱,3号组员拿长方体,4号组员拿球。组长喊口令:预备,开始。副组长保护好积木,不能让它们掉下来。
学生活动。
师:滚一滚之后,大家发现了什么?
生:球真的是滚得最快,圆柱也是滚下来,比球慢一点。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慢慢滑下来。
师:为什么球和圆柱能滚下来,长方体和正方体只能滑下来?
生:因为球和圆柱都有曲面,长方体和正方体没有曲面,只有平面。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确实是这样的。沿着曲面可以滚动,沿着平面只能滑动。不过刚才有小朋友说圆柱也是滚下来的,你觉得有这样的可能吗?
生:有可能的。只要这样放(把平面靠着滑板),圆柱就会滑下来。
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大家试试看!
学生活动。
师:球只有曲面,沿着曲面可以滚动;长方体、正方体的面都是平面,只能滑动。圆柱既有曲面,又有平面,因此它既可以滚动又可以滑动。
教学反思:“滚一滚”的活动着力于“滚动”和“滑动”的实验结果。我并没有一开始就让学生进行实验,而是先让学生通过猜一猜,初步预测实验的结果,这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关注实验的结果,使实验目的更加明确。学生操作之后通过现象进行分析,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滚动与滑动的本质,揭示平面与曲面的特性,进而引出球和圆柱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同时,由于圆柱也有平面,因此再次在滑板上放上圆柱且让其从滑板的顶端滑下来,体会了圆柱与球的不同。
实验2:“堆一堆”:
教学片段:
师:把几个长方体堆一堆,几个正方体堆一堆、几个圆柱堆一堆、几个球堆一堆,看哪个图形堆得稳,哪个最难堆。
学生活动。
师:你发现了什么?哪一种最难堆?为什么?
生:球最难堆,因为球没有平面。
师:圆柱呢?长方体、正方体呢?
生:都能堆稳。
师:圆柱怎样堆能堆稳?
生:(演示)
师:平面和平面靠在一起能堆稳。曲面和曲面靠在一起能堆稳吗?
生:不能。
师:平面和平面靠在一起才能堆稳,曲面和曲面靠在一起不能堆稳。
教学反思:实验“堆一堆”,明确提出实验目的是观察哪种图形能堆得稳。通过活动,进一步体会了平面与曲面的特性,理解了四种图形的特征。
二、从一些图形中辨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实验3:“摸一摸”:
教学片段:
师:出示布袋。从里面任意摸一个,眼睛不看,说说摸出的是什么图形。
任意摸一个是什么意思?
生:随便拿一个。
师:摸之前要先抖一抖袋子,伸手进去搅一搅,眼睛不看,任意摸一个。谁来摸?
生:任意摸一个。
师:你摸到的是什么图形?
生:我摸到的是圆柱。
师:给大家看看。
他说得对吗?
(问摸图形的学生)你怎么知道你摸到的是圆柱?
生:这个图形有曲面还有平面,它就是圆柱。
师:还有谁来摸?
生:我摸到了正方体。
师:你怎么知道是正方体?
生:因为它只有平面,而且大小一样。
师:给大家看看。正方体每个面大小相同,长方体的面大小不同。
6人小组合作,先把图形都装入袋中。组长拿袋子,其他人任意摸一个,抓在手心里,说说摸出的是什么图形。
学生活动。
师:这次请副组长拿袋子。根据老师的要求轮流摸。摸出圆柱、球、正方体、长方体。
教学反思:“摸一摸”的实验是在学生掌握了四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从一些图形中辨析出所摸出的图形,或按要求摸出图形。在实验之前,老师和学生合作进行演示实验,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实验要求和实验过程,同时明确实验活动中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另一方面,由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辨别是比较难的,因此在演示实验的时候,引导学生辨别长方体和正方体,通过平面大小是否相同,进一步明确了长方体、正方体各自的特征。本次实验活动还分“任意摸”和“指定摸”两个层次。任意摸的时候,学生先摸到一个图形,在手中感受平面或曲面、平面的大小是否相同,进而判断手中的图形。指定摸的时候,要根据要求,先明确所指定图形的特征,然后根据特征再到袋子摸出符合特征图形。任意摸和指定摸在思考过程上正好互逆。
在一年级的数学实验课中,由于受学生年龄和能力的限制,实验要求、实验过程以及小组成员分工一般由老师提出。同时,老师要特别明确实验目的。实验目的可以由猜想引出学生自主关注,也可以放入实验要求中。当实验要求较多,或实验过程较复杂的时候,老师要进行适当的演示实验,通过具体形象的演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获得良好的实验效果。
数学实验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手段。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