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2015-07-06 22:23张娟
新课程·小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数量关系实际运用审题

张娟

摘 要:解决问题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刚刚接触解决问题,所以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因此要通过教学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意识,让他们从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实际运用等方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解决问题;审题;数量关系;实际运用

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我发现解决问题是很多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难点。中高年级提到了很多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不足,和他们讲什么策略,确实有很大的难度,我们只有在不断的教学中加以渗透,让他们逐步形成这样一些意识,来帮助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我们要求学生学会认真听教师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弄清题中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各是什么。

在以前的学习中,应用题是以纯文字形式出现的,对于条件和问题一目了然,而现在新改编后的教材在解决问题内容呈现上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情境图、对话、表格等,这些形式的出现其实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使解决问题变得生动起来,有效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让学生学会从多种形式的题目中找到条件和问题,为解决问题做好必要的准备。

二、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意识

从数量关系出发确实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很多的问题,但当题目给定很多条件时,虽清楚数量关系,却找不到需要的条件,还是会有很多的不便。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根据所给的问题,选择需要的条件,这样才能使解题的正确率大大提高。

例如,一年级下册教材中曾遇到这样一个题目:“已知原来有20本,还剩5本,问一共拿走了多少本?”有的学生根本不分析题目,直接把原有的和还剩的加起来求总数,而实际上题目的“一共”并不是指总数,所以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地告诉学生用加法来求一共,否则遇到类似这样的题目就会出错。还有的学生也明白这道题的意思,他能很快地说出拿走了多少本,但在实际解决过程中就会出现“20-15=5(本)”,显然这样也是有问题的,他们对题目的关系理解不清,没意识到要求的是拿走的,还是还剩的。

对于这类错误,学生虽然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但是在解题时并未依据题目意思解决,从中我也很疑惑,于是在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又试着带学生从问题加以分析,找出所需要的条件,再解决。似乎这样一来,学生也或多或少地有了一定的解题意识。

其实我们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还可以运用适合学生特点的画画图、摆摆圆片等一些形式来辅助学生解决问题。

三、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教学不光是要让学生能解决问题,更要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这才是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

例如,解决问题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给定几个条件,如鸡鸭鹅的只数,然后提出两个问题,解决后再让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来。每当这时便会有一些学生提出的问题让你既好气又好笑:鸡和鸭多多少只?鸭比鹅一共有多少只?

由此可见,我们的学生对待问题的意识还是很缺乏的。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会利用一切可乘之机,让学生练习提问题,解决问题前都先让他们提一提自己可以想到的问题,以此方式来逐步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慢慢地训练,学生在一点一点积累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不断地成长起来,现在再让他们提问题,他们不会干巴巴地说道算式什么的。

四、注意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

一年级下学期对学生而言,有关“元、角、分”的知识是比较抽象的,而相关的实际问题难度则更大,学生解决问题时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例如,题目常会给定几种商品的价格,问哪个比哪个贵多少元,或便宜多少元,付多少元找回多少元,某种商品的价格是多少;或是告诉你付的钱和找回的钱,问买的是什么,或者已知买东西的钱和找回的钱,算一算付出的钱。还有会出现带几十元买哪两样东西够不够。

综上所述,低年级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解题思维方法掌握得如何,都将直接影响以后解决问题的学习。作为低年级数学教师,我们有必要做好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编辑 韩 晓

猜你喜欢
数量关系实际运用审题
“三招”学会审题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反复操练与实际运用在语法课中的体现
找准标准量是正确解答分数(百分数) 三种类型应用题的关键
断路器失灵保护在实际运用中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