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木子布
摘 要:何为“陶冶式教学”?用一句话简单概括就是:教师深刻理解教材知识,并运用一定的教学技巧,将知识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教学模式。小学语文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个时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慢慢认知世界,是不断接受新知识的阶段。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陶冶式教学
一、小学语文陶冶式教学的核心
在新课标背景下,学校是应该非常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整体能力提高的,这就要求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启动“陶冶式教育”模式。其核心在于,教师通过在日常教学中采用潜移默化的熏陶教育模式和极强的语言感染力,将所教授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理念转换到一种相对比较轻松、主动的学习环境中去,鼓励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陶冶式教学”实施的具体措施
1.教师应该关注情境教学
对于比较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提高他们学习语文课程效率的最好方法就是将教学融入相对应的情境中去,这种教学模式就是所谓的情境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或设定出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气氛和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体验的热情。比如,在学习关于春天的课文时,如果季节刚好合适,可以带学生去郊外走走,去真正感受到课文中提到的“柳树发芽,桃树开花”的春景,不仅培养了学生对于自然的感知能力,还提高了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情感
在整体的学习和成长中,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而言起着很重要的激励作用,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有更深入探索知识的动力,对于语文学习提供更加持久的专注力,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通过语言暗示或实际的奖励措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找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语文的
动力。
3.将对学生的“陶冶式教学”引申到生活中去
教师应该在课下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进而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这样才可以在语文课程教授中做到有的放矢,促进每个学生对新知识的接纳和理解。另外,教师在课上和课下都要想方设法和学生打成一片,帮助他们适应学校和课堂的约束,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在教学中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快乐的环境中去学习。
4.鼓励学生进行适当的情感表达
语文教学其实就是语言的教学,所以注重语言和情感的表达是十分有必要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使学生可以了解教师的内心感受,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地去表达自我感受,学会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正视和分析自己的内心世界。
5.要学会采用对话的模式展开教学
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多制造一些可以和学生互动的话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欲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同时还能够培养他们细心观察的能力。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陶冶性作业,例如在课下简单采访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人物,为学生描写人物提供一些真实有效的素材,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的交流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从而形成自己对语文陶冶性的正确理解。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教育实践中,要特别注重切实实施“陶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这样,教学效率才会达到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陆延静.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探究[J].读与写,2014,2(12):92-96.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