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翠芬
【摘要】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计算教学的成功与失败会直接影响到其他内容的学习,可以说,没有计算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 而一年级计算教学在整个数学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00以内加减法是否扎实掌握,直接影响以后的计算能力;一年级的计算容量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品质、学习习惯大多是在计算教学中培养的. 一年级计算教学中,要关注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关注算法的优化和多样化,关注口算训练和计算习惯的培养,那么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及各方面能力都会得到更好的提高.
【关键词】 计算教学;算理算法;算法优化;口算训练;计算习惯
一、关注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王元有句名言:“数学学习的诀窍在于理解透彻,掌握扎实. ”扎实掌握计算的算理、算法,是计算能力培养的前提与基础. 如果教师只注重计算结果,忽视算理教学,则会致使学生运算速度慢,如果学生在不明算理的前提下去强化计算训练,这样只会加重学生负担,而且学生的思维、基本活动经验等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得不到培养.
怎样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呢?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三种表征:动作的、形象的和符号的. 基于布鲁纳的观点,我们认为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就要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表象操作、符号操作这些操作活动,并结合数学语言把操作过程表述出来,让学生的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这样,才能真正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比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有几瓶牛奶(进位加法)”时,我分这样三步进行教学,第一步:动手操作,探究算法. 当列出算式9 + 5后,我让学生借助摆小棒算出得数,然后交流展示操作策略,策略有:一边放9根,一边放5根,然后一根一根地数,一直数到14根;二是从9开始往上数,10,11,12,13,14;三是从5根中拿出一根和9根凑成10根,10根与剩下的4根合成14根;四是从9根中拿出5根和原有的5根凑成10根,再与剩下的4根合成14根. 第二步:表象操作,建构数形结合图式. 教师在归纳整理9+5的操作方法过程中,利用简笔画板书第三种和第四种操作策略的半直观、半抽象的图式(如图1、图2):
第三步:符号操作,建构算法图式. 有了数形结合图式,接着把图改成数,抽象出算法图式(图略)
以上三步操作是层层递进的,其中表象操作这一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使得下一步的构建算法与上一步的直观操作有机结合起来.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经历了以上三步操作活动過程,并结合引导学生把操作过程、计算方法用数学语言完整表述出来,使学生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二、关注算法的多样化和优化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的有效平台. 要实现算法多样化,我们应给学生足够探索算法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展示学生的多种算法. 由于每一种算法针对想出这种方法的同学来说可能是好方法,可是对于其他同学来说却不一定是好方法,对后续的学习也不一定是好方法,由于教学中如果没有一种主要的方法,不便于老师反复讲解,又由于“多种方法”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会看得眼花缭乱、不知所云,导致到最后一种方法都没有掌握,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鼓励算法多样化,而且要特别关注多样化基础上的优化. 优化的主体是学生,我们要根据一年级孩子的特点,采用故事、游戏、比赛多种形式引导孩子发现最简便的办法,发现自己的不足,自觉地汲取他人的优势,自发地改进自己的算法,给学生一个逐步领悟、自我体验、自我选择的过程,切忌教师包办代替.
三、关注口算训练
口算不仅是一种计算方法,更是一项计算基本功,它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基础. 在笔算当中,如果哪一步口算出错,就会酿成全题大错;解决问题一般都要计算,如果口算能力差,即使思路正确,也无法找到正确答案. 同时,口算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它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准确性,提高动作反应的灵巧度,培养意志力. 因此我们要扎扎实实抓好口算训练,切切实实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口算训练一定要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为使口算训练练有实效,我们要做到:
1. 口算内容要有针对性,口算速度要确定. 每次的口算内容都要有针对性,不能随意出题,更不能把没学过的列为训练内容. 口算的速度要确定,经过调查研究,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速度一般为每分8-10题,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速度一般为每分6道题.
2. 口算训练形式要多样. 口算训练可分为课内练和课外练. 课内练安排在课始3分钟,训练20-30道题,训练时要让学生人人参与,一般采用集中出题,学生集中写得数公布结果核对的方法. 如果在训练时,想让学生说口算过程,也可以指名回答或以开火车的形式;课外练时间安排在晚上,一般训练5分钟,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加重学生负担. 教师要编印或指导学生编制口算题,落实好口算内容,由家长帮助检查. 在训练时,要注意将视算与听算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好各自的训练功能. 视算就是让学生看着题目,写上得数,视算便于学生连续思维,培养观察力,听算就是老师读题,学生听题后把得数写下来,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需要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能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听力和记忆力. 听算比视算难度大,因此,一般适宜先视算再听算,简单的视算,稍难的听算,要注意将视算和听算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好各自的训练功能.
3. 口算训练结果要检测. 为激发学生口算训练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口算训练,除了设计形式多样的训练方式,还可采取以下措施:① 班级检测. 如班级每半个月安排一次“口算大王”比赛,达到规定的,就被评为“口算大王”,然后对他们进行表扬、发奖牌、发喜报. ② 年级比赛. 如每两个月或一学期举行一次年级比赛,达到要求的授予“神算手”称号,发给奖状. 通过检测的方式,调动训练积极性,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四、关注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刚入学的孩子,他们的听课、做题等习惯都未形成,这时候培养他们的各种习惯是最容易了,培养一个好习惯将能使他们受益终身,养成一个不良的习惯,到以后会是“十头牛也拉不回”. 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因此,首当其冲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一年级计算教学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培养下面两种习惯:
1. 书写工整,格式规范
在学生的作业中,经常会出现书写潦草,格式不规范造成的错误,如:把“6”写成像“0”,把“7”写成像“1”;竖式列得歪歪斜斜、数位对不齐,等等. 为避免以上原因造成的错误,一年级刚入学后,教师就要严格要求并指导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 做法如下:① 指导学生把0~9这十个数字写工整、美观;② 指导数字的书写要留有适当的间隔;③ 严格要求列竖式时数位对齐;④ 明确作业书写格式,如:一题完成做另一题时,要空一行. 其次,在作业时,要经常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把字写漂亮,对书写不好的学生及时指导纠正;每次作业批改之后,对作业美观又规范的学生进行表扬,把他们的作业进行展览或张贴. 被表扬的孩子受到鼓励,更有自信心,写得更认真更漂亮,未表扬到的孩子,在上进心的驱使下,在榜样的影响下,也会写得越来越好.
2. 专心、细致、耐心的計算习惯
为了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也为了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一般要让学生独立作业,然后进行批改. 然而,现在的课堂教学,由于要让学生探索、交流,所以在课堂上独立作业的时间很少,或根本没有,于是出现老师让学生把没做好的作业放到课后做的现象. 其实这样做是很不好的,特别是针对一年级孩子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因为他们正处在身心发育阶段,对外界的干扰表现出明显的不足,只要哪里有风吹草动,他们的注意力就会转到哪里;同时,下课组长催交作业,看到别人玩自己也想玩,所以就草率作业. 这些都是导致孩子们不能专心、细致、耐心做作业的因素,这时的作业是错误百出:有的抄错数字,有的抄错符号,有的这题未做完,就去做另外一题……可以推断,长期下去,学生肯定会养成不专心、不耐心、不细致的坏习惯. 为培养学生专心、细致、耐心的好习惯,应必须做到:① 作业在课堂内完成. 要根据课堂中还剩多少时间来确定作业量. ② 要求学生静心作业. 每次作业前,都要提示学生做好准备;作业中,教师要巡视,不允许学生交头接耳,还要关注学困生,给他们以指导. 在这样安静的课堂中,又在老师的监督下,学生肯定会专心、细心、耐心地做作业,久而久之,也就成习惯了.
一年级的计算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关注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名一年级的数学老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去培养孩子们的各方面能力,用老师们的耐心、用心、恒心,给孩子们带来“成功的一半”.
【参考文献】
[1]刘秋生.《对小学生常见计算错误的心理分析》中小学数学 2008.12.
[2]姜亚民.《要重视和加强口算训练》 中小学数学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