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来义
复习是梳理已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复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本人在实践中作了一些积极探索,积累了点滴经验,下面仅从操作层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教学内容注重针对性
小学数学复习时间短、内容多、知识面广,要使学生在每一节复习课中都能学有所获,有机组织教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在组织教学内容时我突出抓重点难点,针对学生的知识缺陷、疑惑,精心设计复习例题,让学生通过比较、鉴别等方法,进一步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巩固,达到填缺补差的作用。如“平面图形面积计算”一课的复习,重点是公式之间的关系和运用,难点是各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时,我让学生重点交流各种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弄清这些公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理解、记忆及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鉴于此,我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注意突出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体系。
二、复习方法讲求实效性
复习不是简单地再现旧知识,而是要通过对旧知识的系统整理,给学生以新的信息,引发新的思考,促进新的发展,特别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编码,对自己的认识结构实行精加工,使平时所学的分散、零乱、细碎的知识点结成知识链,形成知识网。通过分类归纳,让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问题来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加深对表面积、体积、容积概念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初步的比较分类和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大脑里存储的知识更具条理化,为建构新的知识(如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容积)做好了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在小学数学总检测时仍须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适应性、开放性、灵活性演练、诊断性测试。为此,教师就要花一定的时间挑选、组织、编排、翻新、综合、内化学生能力,编制成质量高、目标性强、检测点准、灵活开放的测试题,学生感到每一题都是有价值的试卷。在综合检测试验后,教师做出全面反馈,进行最终的知识结构调整内化手段,进一步调控学生的全面复习。教师不仅要精讲巧析、洞查、记录学生的缺陷,及时对症下药,并在下一次检测中有所侧重,努力使学生做到“知此知彼,百战不殆”,而且要让学生學会正确地评估自我,自觉的查漏补缺,面对复杂多变的题目,能严密审题,弄清知识结构关系和知识规律,发掘隐含条件,多思多找,得出自己的经验。
三、教学过程突出学生主体性
传统的复习课是“教师牵着学生走”,为避免这一弊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我把大量复习准备放在课前,课堂则成为学生汇报和交流的场所。课前,我布置复习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来整理复习内容,使学生在课前有足够的时间对知识进行梳理、沟通、回顾,使其系统化。
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交流、欣赏、评析。这样的交流使原本平淡无味的复习内容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式:文字式、表格式、框架式、图画式……比较就是复习,不同的比较,就有不同的感受。在交流知识要点的同时,我还让学生“共享”平时在学习中犯过的“错误”。如,课前让学生收集自己在以前学习中曾经做错的题目或感到困惑的地方,在课中进行自我剖析和交流。学生的错误有些是属认知方面的,有些则是非认知方面的;有些错误具有典型性,有些错误虽然不是共性问题,但对个人却值得重视。这种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相互提醒中反思出现错误的根源,使复习真正成为“温故知新”的过程。学生用自己的嘴讲出了自己学习中的疑惑和困难,容易引起其他学生的共鸣。原汁原味的交流,学生爱讲也爱听,远比教师的苦口婆心说教效果好得多。
四、练习设计关注综合性
复习课中的练习,既是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的过程,又是智力发展、技能形成的过程。因此,精心设计数学复习课的练习,是提高数学复习课效率的重要一环。在练习的设计中,注重选择学生平时出错较多和能体现典型解题思路的习题,并注意问题的综合性和呈现方式的多样化,以此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管解题思路如何,但只要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都能算出答案。
在复习时,我从不按部就班、墨守成规,而是注重把握重点,根据复习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授之以渔,让学生既感受到获取数学知识的愉悦,又提高了总复习课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