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需要 快乐运动

2015-07-05 07:23:26马瑾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1期
关键词:中班关注快乐

马瑾

【摘 要】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幼儿阶段的首要任务,而开展丰富多样、适合于幼儿的体育活动是增强幼儿体质,增进幼儿健康的积极手段和重要途径。在《指南》的指引下,孩子和我们共同创设了中班运动性区域,通过幼儿游戏、观察分析、互动研讨、游戏创设、反思优化等形式将运动性区域游戏落在实处,从设置情境,激发兴趣;追随幼儿,适时调整;关注个体,个性发展;享受自主,综合提高“四步曲”中,真正关注幼儿需要,快乐运动,促进幼儿在运动性游戏中获得情感、技能和经验等方面全面协调的发展。

【关键词】中班;运动性区域;关注;快乐

身体运动是幼儿生长发育的必须,喜欢运动也是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体育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中班的孩子精力充沛、体力较佳,基本动作更加的灵活,可以自如地跑、跳、钻、爬、攀登等等,在结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指南》中健康领域目标,我们中班开展了运动性区域活动,关注幼儿的需要、兴趣、经验,通过幼儿游戏、观察分析、互动研讨、游戏创设、反思优化等形式将运动性区域游戏落在实处,真正“关注需要,快乐运动”。

一 、“一步曲”?——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1.幼儿游戏

在小班的时候,孩子们就经常用纸球、飞盘、沙包进行了抛、接的游戏。升入中班,借助已有的材料,创设情境,鼓励孩子们创造性的玩。如:用飞盘开汽车、青蛙跳荷叶、袋鼠跳、戴帽子等进行走、跑、跳、投掷、平衡等技能发展;用纸球滚球、抛接球、夹球、踢球、投球进行投掷、踢、跳、滚、夹等技能发展;用沙包开展夹包踢、看谁走得稳、看谁能接住、乌龟运粮进行平衡、投掷、跳、爬等技能发展。

2.分析反思

通过观察发现,孩子们能一物多玩,但玩法比较局限,还是基于小班幼儿的水平,所以有时会出现拿着器械到处乱晃,无所事事。说明这些材料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激发他们的兴趣了。

无独有偶,有一次和孩子们在户外活动,孩子们拿着沙包、纸球对着空中的“门帘”兴奋的砸着,玩得不亦乐乎。通过观察发现,孩子们对投掷很感兴趣,如果创设投掷区不仅可以调动幼儿运动兴趣的同时,发展了投掷能力,还有利于幼儿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3.幼儿参与研讨及创设

于是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可以用哪些材料投掷?投掷些什么?需要哪些辅助材料?孩子们想到了已有的沙包、流星球、纸球,砸“灰太狼”、投篮、套圈等等。我们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及《指南》健康中單手将沙包向前投掷4米左右的发展需要,从安全、便捷、实用(一物多用)、层次性、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六个方面着手创设了投掷区。将整个三楼大厅划分为上、中、下三个空间维度,还充分利用了场地上幼儿做操时站的点子和线条,为不同能力的幼儿提供不同的投掷距离。

上:“砸怪兽”是一个高空投掷游戏,在大厅的梁上钉了一些钩子,将幼儿比较熟悉的动画片中的形象,如灰太狼、格格巫、各种怪兽等“可恨”的形象作为幼儿的投掷对象,孩子尝试高空掷球。贴近幼儿生活,激发运动兴趣。

中:“灌篮高手”是由固定在墙面上的高矮不同、直径大小不同的篮筐及沙包、纸球组成的投篮游戏,并有相应的奖励标准。投进直径最大的“篮筐”可得1颗星,投进直径中等的“篮筐”可得3颗星,投进直径最小的“篮筐”可得5颗星,这样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体现材料投放的安全性、层次性。

下:“喂娃娃”和“套圈”。“喂娃娃”的主要材料是每个班都有的大提桶,体现了材料使用的便捷性。

二、“二步曲”——追随幼儿,适时调整

1.幼儿游戏

孩子们看到空中悬挂的各种“可恨”的怪兽,激起他们投掷的兴趣,他们高仰着头,使劲认真地“打”着“怪兽”, 喊着:我砸到格格巫了,我砸到灰太狼……还有些孩子喊着:“老师,我砸不到,太高了”“老师,他的球砸到我了”。

墙上大大小小的篮球架,激发起他们像“灌篮”高手一样一次一次的投篮,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洞口大小不一的篮球架,将一个个纸球、沙包投进“篮球架”里,孩子们互相问着:你投了几个?还有些孩子说:我投不进去……。

地面上摆放着高度不一的套圈支架,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远近不一、高度不一的套圈材料,练习套圈。

2.分析反思

通过观察发现:

(1)投掷区各场地之间自然隔离,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中,有了更多自由、自主、自发的机会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器械、玩伴和游戏方式。

(2)投掷区借助各种辅助材料,秉承自然、环保、自制原则,这些材料可以自由组合练习投远、投准。

存在的问题:

(1)存在安全隐患,尤其高空“砸怪兽”会砸到对面的孩子。

(2)缺少规则意识。如:“砸怪兽”,幼儿玩得很兴奋,会忘了站在线后,忽视了从远处“投”的技能;如“喂娃娃”,幼儿直接跑到桶前把球扔了进去等等。

(3)整个投掷区的情景和游戏不足,部分区域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如:“投篮区”不知道自己究竟有没有投中?球投进去后都滚走了等问题。

(4)材料不合适。如“篮球架”太软,不宜立住,一会儿“架子”就耷拉下来了,所以总是投不进去。

3.幼儿参与研讨及再创设

针对幼儿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和孩子们讨论:你砸到怪兽了吗?为什么有些能砸到,有些砸不到?为什么会砸到小朋友?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有没有投篮成功?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有些怪兽高,有些怪兽低;有些站的近,有些站的远;有些没站在起点处砸(会砸到对面的孩子)……

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说:可以根据自己个子高矮选择高低不一的怪兽;可以增设有一些高度的小栅栏之类的物体;砸怪兽时大家站在同一方向;将投篮区的“篮架”更换掉(更为“扔果子”游戏,将“果子”和“果树”都缝上子母贴,将“果子”扔到“果树”上并粘住为胜,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投掷的结果,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三、 “三步曲”——关注个体,个性发展

1.幼儿游戏

砸怪兽区:孩子们躲在不同距离的栅栏处“偷袭”各种各样的“怪兽”;

扔果子区: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距离,“卖力”的将一个个“果子”结到“果树”上,还数着1、2、3……高兴的说着:“我扔了5个”“我扔了6个”。

2.分析反思

现在的投掷区在孩子们共同参与下,我们努力实现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自由——选择材料的自由、结伴自由、玩法的自由,增加幼儿自主运动游戏的机会,把游戏尽可能归还给幼儿。但是这样的自由并不是毫无规则、毫无想法的随意活动,而隐含教师的间接引导和目标的把握、理解。通过自主活动,孩子之间的交流就多了,社会性得到了发展。

在运动中关注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难易不一的材料。

我们知道: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内容,带给幼儿的将是丰富的运动体验、体质的增强以及富有个性的发展,这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纵观我们已有的这些材料和区域,多是以发展投掷功能的器材,除了这些还可以提供哪些材料发展其他运动技能。(走、跑、跳、平衡、钻爬等)

3.幼儿研讨与再创设

于是和孩子们进行了讨论:你还喜欢玩哪些体育游戏?需要哪些材料?怎么玩?在玩的时候注意些什么?然后和孩子们进行大量资料的收集,结合中班的年龄特点以及孩子平时活动中的兴趣爱好,开展了小型体育器械制作与观摩活动,教师与家长齐动手自制了其他的小型体育器械:小推车、大脚板、跳格子、套圈、尾巴等琳琅满目的低结构、非结构材料。

四、“四步曲”——享受自主,综合提高

1.幼儿游戏

孩子们自由组合结伴游戏:投掷球、开火车、网兜球、套圈、拉力器、踢毽子、打球、大脚板等等。

如:玩大脚板,昊昊和雯雯穿上了大脚板,昊昊摇摇晃晃站不稳,两人总是没法前进,容易摔倒,不好走……試了几次后,昊昊抓住雯雯的手,雯雯说:我们先走右脚,终于两人步调一致的前行。

四五个孩子共同协商:今天玩什么?需要哪些材料?怎么摆放?在什么区域玩?遇到问题如何解决? 如,在一次自主游戏中,4个孩子共同结伴选择材料,布置场地。在摆放过程中,发现大牛将“大脚板”往后移动,原来他发现靠的太近不好走。

2.分析反思

(1)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指南》健康领域建议中所说:结合活动内容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为了实现游戏的意愿,孩子们总是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而我们要保护孩子的安全不是我们冲在前面去给他们要怎么样,而是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调整。如:玩大脚板,需要两人配合步调一致的前行,孩子们发现问题:容易摔倒,不好走……在自己摸索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商量好先出哪只脚?前后两人拉住手等等……

(2)幼儿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指南》中指出:为幼儿准备多种体育活动材料,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展活动。体现在——我的器械我做主。孩子依据自己的能力、兴趣、运动经验自行选择游戏玩伴、材料、内容、方式,满足了幼儿的运动,也满足了幼儿的探索。

教师应该给与幼儿足够多的材料投放,适宜的环境创设,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把学习、操作的机会还给孩子,让孩子有更大的空间。这样的话,有了自主,幼儿就会感到身心的愉悦,会呈现出教师意想不到的状态,会发现幼儿其实有无限的潜力与多姿多彩的创意和想法。

(3)创设温馨的人际交往氛围,发展了社会性。通过自主活动,孩子之间的交流就多了,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在游戏中的相互合作进行运动,并且学会了良好的文明习惯,就是要等待,不是以自己为中心了。

(4)感受到运动的愉悦性。幼儿在运动过程中,可以自己做主,约束力就降低了,活动中人人都是参与者,而不是活动的被评价者,所以孩子们不用担心自己这个运动做的好不好,是不是做的对,而是愉快、自由、轻松地构建自己的整个的运动过程,从运动中获得愉快感。

(5)习惯、规则的养成。在游戏中有了规则意识,知道如何游戏、有序的排队等候等等;活动结束后把相应的材料放回到相应的地方。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我们就要思考:在发展幼儿运动技能的同时,如何更好、更多的余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我们将在后续的游戏中继续观察,不断调整。

相信在和孩子一起探索运动性区域游戏实践的过程中,只要我们追随孩子的需要、兴趣,把握幼儿年龄特点,从理性观察到情感支持,再到环境提供,在游戏中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适时回应,孩子们就会在游戏中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创造力和主动性,在运动性区域游戏中分享快乐,体验成功,获得发展。

猜你喜欢
中班关注快乐
浅谈自然角内中班幼儿科学观察能力的策略研究
怎么升到中班的
交互式一体机在中班安全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幸福家庭(2020年5期)2020-06-19 08:54:33
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谣教学策略——以中班语言活动《茶口粉干》为例
愉快教学让音乐课堂轻松快乐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4:10
奥朗德“关注”锦江增持雅高
环球时报(2016-06-08)2016-06-08 08:46:10
美国宗教自由报告“关注”中国
环球时报(2014-07-30)2014-07-30 15:5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