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及作用

2015-07-05 13:52颜金来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1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数学教学

颜金来

【摘 要】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的程度。创设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的一种教学艺术。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听其言、入其境、动其情,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以积极愉快的心态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求索,主动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情境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数学的各种理论无一不是数学问题解决的结果。一个好的数学问题离不开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对于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形成新的数学原理、产生新的数学公式,或蕴含新的数学思想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更能激发起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

一、创设故事情境,增强导课效果

俗话说:“凤头、猪肚、豹尾。”一节好的数学课的课堂导入就好比“凤头”,新颖的导语,巧妙的导入,一开课就能吸引住学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亢奋状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因此,自然、巧妙、精彩的新课导入,是整个数学教学成功的开始,它常常会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爱听故事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好听的故事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有利于增强新课的导入效果。

如,讲“有理数的乘方”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米、16粒米、32粒米……一直到64格。” “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我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米吗?若满足大臣的要求,国王的国库里至少要有多少米?请估算,同学们,你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结果吗?只要你学好了有理数的乘方,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能强烈地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新课的导入效果。

二、创设趣味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驱动力,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内在因素,是学生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兴奋中心,促使各種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学习提供最佳心理准备,在数学课堂中创设一个趣味的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一个笼子里装有鸡和兔,其中头有45个,足116只,请问鸡、兔各几个?”学生马上兴致勃勃,争先恐后提笔计算,但在较短的时间难以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时我提示:“兔子提起前两只足,统统都立正!”全班同学开怀大笑,教师问:“现在有几个头,几只足?”“45个头,90只足。”学生回答。教师又问:“少了几只足?”“26只足。”这时学生茅塞顿开,基本上异口同声地说了兔子13只,鸡是32只这个正确的答案。这样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

三、创设问题情境,开拓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着眼于探索未知事物,它鼓励人们大胆猜想,追求事物的新关系,寻求问题的新答案。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的发散性表现在对问题不急于归一,而是在提出多方面的设想或各种解法之后,经筛选找出比较合理妥善的解法。发散性思维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创造性。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

如,在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训练中我这样设计:“已知A、B两地相距48千米,甲每小时行8千米,乙每小时行6千米,现在知道甲、乙分别从A、B两地出发,……后面请同学们把这道题编完。”(展开自己的想象,发表自己的意见)。一名学生说:“我编下去是问他们几小时可以相遇”?马上有同学指出:“不对!因为题目中没有讲清甲、乙按什么方向出发,如果是同向而行怎能相遇呢?”又有同学说:“只有方向不行,甲乙两人是同时出发,还是一先一后呢?”留足时间给学生尽兴讨论争辩,让每位学生自己把这种条件开放且结论亦开放的题目自编自解,激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把教学当作一门艺术去创造,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创设生动活泼的数学问题情境,使问题情境结构、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结构三者和谐的统一以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为教学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问题情境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愉快地学习,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能力,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数学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