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与培养途径

2015-07-05 21:35陈玉红
教育管理与艺术 2015年1期
关键词:类图书绘本课外阅读

陈玉红

《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明确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关于课外阅读,在农村学校落实如何呢?近期,笔者对安徽省某地多所乡村小学的五百多名高年级学生做了专项调查。调查获悉,农村家庭拥有课外读物20本以上的占7%,10本以上20本以下的占17%,10本以下的占73%,没有课外书的占3%;做完作业后,11%的孩子玩网络游戏,63%的孩子看电视,17%的孩子看课外书,9%的孩子和伙伴玩;关于学校图书室的开放情况,25%的学校对学生开放,75%的学校封闭。图书室尽管对学生开放,但学生去的少。通过数据看出,农村小学生对课外阅读普遍不感兴趣。

一、原因分析

学生不爱阅读,原因是多重的。

首先,学生没书可读。在农村家庭,很多家长把目光盯在孩子的分数上,舍得花钱给孩子买教辅书,不愿给孩子买课外书,认为课外书是“闲书”,不愿让孩子把大量时间浪费在读“闲书”上;学校方面,很多学校仍滞留在应试教育的办学层面,关注教学质量,教师急功近利,“唯分数论”,学生抱着教本反复咀嚼,在作业堆里摸爬滚打。

其次,学生没时间读。过重的课业负担挤占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规范化办学明文规定,“一至三年级学生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四至六年级家庭作业总量累计不超过一小时。”但实际上,学生每天的家庭作业量远远超过想象,即使教师按规定布置家庭作业,家长为了要分數,也会额外增加作业量。

再次,学生不爱阅读。如今,电脑、手机、电视、电子游戏等高科技产品极其普及,充斥孩子的眼球。学生对其非常感兴趣,许多学生沉迷其中,变得心浮气躁,无法静心读书。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让学生回归阅读

第一,让学生有书读。在农村,每所学校都拥有人均15本的图书数量。学校要转变办学理念,改变图书馆过去重藏轻用的行为,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开放。为扩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图书室要完善管理制度,把个人借阅与班级借阅相结合,以尊重学生喜好,凸显个性化阅读。

第二,让学生有时间读。课业过重是影响学生阅读的一个因素。要让学生有时间阅读,首先,学校要完善对教师的教育评价机制,不能“唯分数论”;其次,学校要把阅读课纳入课表,以确保阅读的时间;再次,语文教师要与学科教师协调,减少课外作业总量,让学生有时间阅读。

第三,营造读书氛围。学生无法静心读书,往往是受周围环境干扰所致。营造书香校园,让学生在浓郁的书香氛围中耳染目濡,受到熏陶,由对书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关注;打造书香班级,教师带头读书,形成班级读书文化;创设家庭读书氛围,给孩子一个安静的读书场所。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第一,借助绘本,开启学生阅读的大门。

绘本是低段学生阅读的首选。绘本以画面色彩丰富、构图新颖有趣,图与图之间呈现独特的叙事关系,成为低年级学生最喜爱的读本。绘本阅读贵在引导。由于低年级孩子识字量少,阅读速度较慢,在借助绘本阅读时往往注重欣赏精美的画面,忽略简短的文字所带给的丰富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能否从心底接受绘本,爱上阅读。

第二,好书推荐,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对于中高年级学生,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采用好书推荐的方式。给学生推荐图书,要根据图书内容来选择推荐方式,以吸引学生。比如,故事类图书,通过介绍故事梗概,抓其中一到两个精彩片段,激发学生阅读冲动;侦探类图书,教师要抓住学生心理,把故事的悬念留给学生,引发学生对答案的探究;科普类图书,可以通过质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求知求证;对于文学类图书,教师要对书籍加以介绍,让学生带着一定目的去阅读。有时,教师也可以根据教材编写意图,为扩大阅读范围,可引导学生读与之相关的书籍。

第三,读书评比,保持学生读书热情。

小学生对周围事物很感兴趣,但兴趣持续的时间却不长。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收效甚微。要想让学生保持极高的读书兴趣,教师就要借助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通过开展各类读书活动,促使学生主动阅读。开展读书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进行:低年级,开展讲故事比赛、识字比赛等;中高年级,开展全班共读一本书,班级读书交流会、好书推荐会等活动,做到人人阅读,人人参与;还可以开展优秀读书笔记评选、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等形式,评出班级“读书之星”“书香少年”,并给予适当物质奖励,可以是老师的书借给他们,也可以赠送合适的图书。

(三)加强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阅读

第一,交给学生读书方法。“读”“悟”“抄”是小学生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关于“读”,教师要根据阅读的需要,教会学生朗读、默读、浏览、跳读、速读等,以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悟”,一般用于理解文章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而采取的方法,可以通过圈点批注的方式留下自己的思考痕迹,加深对文章的感悟;“抄”,指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记录文章出处,便于积累与运用。

第二,教给学生选书方法。

选书有讲究。首先,内容上,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个人喜好。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书要选故事性强的,如童话、寓言、儿歌等;中高年级,学生的思维介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生活、历史、科学常识、侦探、文学类的书籍,尽量做到博览群书。其次,外观质量上,要遵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于低年级学生,在类型上,以绘本为主,随着识字量的增多,逐步过渡到拼音读物;在规格上,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角度考虑,版面最好是A4或16开,色彩要鲜艳;在字号上,从学生视力发育的角度考虑,一般要选三号字以上。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书不易太厚,字不易太小,主要从学生的耐心和保持阅读兴趣考虑;所选的图书最好配有插图,可以缓解阅读的疲劳。

《学习的革命》一书指出,“未来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者,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

猜你喜欢
类图书绘本课外阅读
绘本
绘本
绘本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新形势下教育类图书编辑如何全面提升编辑素质
航天类图书的出版现状与选题策划研究
从一本书的出版到一门课程的建设:浅谈教育类图书编辑的作用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