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锋
摘 要:乘务英语是空乘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从一年级的通识英语(EGP)过渡到二年级的专门用途英语(ESP)。除了所学文章体裁、主题差异外,学生对课程知识与技能的接收方式也亟须调整适应。本文结合乘务专业学生的特点,从教学理念和方法入手,从实际课堂教学出发,尝试探索出一种“语言与技能并重,文化与情感融通”的乘务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ESP 乘务英语 任务型教学
一、引言
从语言学角度看,乘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范畴[1]。国内职业院校一般在二年级开设此类课程,具体可以将其细分成乘务英语口语、听力、精读等子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特定的行业术语、熟悉规范的语音语调、篇章结构、语义范畴以及吻合实际语境的语用功效,从而满足学生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而从职业能力方向看,乘务英语又需要融合专业教学标准中对乘务员“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职业目标”三位一体的岗位规范和要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将两者有效结合,培育出既精通语言能力与服务技能,又富有文化涵养的高素质乘务专业毕业生一直是任课教师的努力方向。
结合《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交通运输大类)(试行)》(2012)中“高等学校空中乘务专业教学标准”对空乘人才培养规格的双向要求,即“具有较强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能熟悉使用英语为旅客服务”。教师也需要从教学理念、实施方法、效果评价等方面采取灵活的课堂实施策略。
二、教学理念
与通识英语或大学英语相比,前者过于强调对语言基本技能的应用,听、说、读、写、译的应试导向,使得学生大都奔大学英语三、四、六级考试而去。教师课堂讲解的时间较长,学生一味地被动结合。即使有少量的演讲或改编表演,学生在课堂主动发挥的时间也比较少。很多教师虽然一贯地在输入,但学生实际输出的效果甚微。同时,课堂也主要以知识讲解为重点。相反,作为专业英语的乘务英语,除了知识与文化渗透,更需要专业技能介入和多方面才能的引导培养。教师除了让学生熟悉乘务员所应具备的一些专业技能外,还应以可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规划和设计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参考澳大利亚TAFE的“AVI20208航空2级证书”培训,包括自我学习、技术应用在内的能力(Employability Skill)共有10项之多,其资源涵盖23个领域(Field)的35个单元(Unit of Competency)[2],所以,专業教师应学会有效配置课上与课外的知识和能力授课比重。随着慕课、微课时代的来临,学生的网络自学能力必不可少。教师可以利用“精品课程”或“慕课微课”的在线互动平台打破师生间的时空所限,有应必答。同时,除了对语言文化的讲解,教师还可将不同航空公司的企业文化引入。特别是国内外优秀航空公司的案例。从一个知识讲解者(lecturer)向技能引导者(facilitator)、技术评估者(assessor)等多种角色灵活转变。在小组活动设计上,他能够胜任导演(director);在专业能力展示上,他有资格成为教员(trainer)。
三、教学方法
教育家叶圣陶曾言:教学有法,法无定法。在乘务英语教学中,针对多数学生“应用为主,注重就业”的学习动机,“善于展示、乐于表演”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采取任务型教学这种颇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earning)的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其教育学基础源自于美国John Dewey的实用主义。教学设计强调“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同时兼顾趣味性、多样性、阶梯性等原则。其哲学心理学依据为建构主义。Fosnot 认为,通过学习者实施参与任务活动,促进自身知识的重组与构建。一旦学习者体验到参与活动的意义,感受到新知识构建的成功,他们会更加主动积极,从而加速语言信息的内化。Jane Wills也认为符合真实自然情景的任务会使学习者的语言获得大幅度进步。真实世界的需要应成为任务设计的驱动力,从而以互动的方式推进语言习得的过程 [3]。
典型的“任务型”教学应包括任务前(pre-task)的准备,任务(during-task)实施与和任务后(post-task)的反思。以目前国内多数院校采用的《新世纪民航乘务英语口语》教程中Unit 3 Boarding为例,教师可以将课文内容设计成任务工单。让学生通过模拟仿真操练来熟悉语言和工作技能。任务前,教师可事先让学生登陆学院精品课程网站下载工单并观摩课程中的模拟视频(该视频由教师对教材进行改编,由师生共同参演录制而成),熟悉本次任务的内容和要求,然后自行分组,选取组长。同时要求学生依照航空公司的服务规范,准备进入客舱的各种材料。在任务实施和评估阶段,教师将本模块内容进行细化,如分成:子任务1:登机引导;子任务2:行李摆放;子任务3:旅客换座;子任务4:综合总任务。通过在客舱中依次展示,让学生发现不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是参与者,也是评估者,如小组互评。教师进行全程指导和评估。充分发挥技能引导者(facilitator)和技术评估者(assessor)职能。对个别有创意、表现突出的小组进行奖励。在任务后阶段,撰写书面报告(Written Report),通过在线反馈,用英语表达自己在任务实施中的收获和不足,并拟定改进措施。教师则需要在数据后台进行互动式交流。
学生除了在实践课上扮演乘务员、旅客等角色外,还可以在理论课上扮演教师角色,由他来编导一次课堂任务。教师可以鼓励其利用客舱、语音室、空乘类外语影视数字资源来展现其多项技能。开展技能大赛、广播词编播比赛、客舱情景剧比赛,以“微电影”“舞台剧”“空乘类影视配音”等多种任务形态呈现,让学生在情景中实施任务,参与到合作式学习(Group-based Learning)中来。在合作中,教师可以邀请优秀毕业生来谈一线体会,进行模拟面试考核等。同时,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做成案例,供以后的学生观摩。笔者曾设计过一个脚本“空姐养成日记”,让全班同学参与表演,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融为一体,在体验式、娱乐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从外在工具型向内在兴趣型过渡转型。这种将任务具体化、情景化的体验模式有效地将外语技能与操作技能融为了一体。
四、结语
有效的教学理念需要配备有效的教学方法,更需要具有教学设计的头脑。基于目前职业院校乘务专业学生“以实用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的策略,英语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的时候,应以“培养具有较好外语交际能力、一定的阅读翻译能力的一线技能型乘务员”为己任。在ESP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多种角色,有效实施任务模块教学。在培养学生乘务英语能力的同时,拓展相关职业能力,最终实现“语言与技能并重,文化与情感融通”的任务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Hutchinson.T&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 TAFE.AVI20208 Certificate II in Aviation (Flight Operation)[Z].Sydney,2015.
[3] 方文礼.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9):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