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国法 王亚单
摘 要:《逃离》是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丽斯·门罗的代表作,门罗以其精确朴实的语言和独特的叙事技巧将小说人物乃至情节发展演绎得跌宕起伏,淋漓尽致。本文将从文体学角度分析《逃离》,从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字系学等不同层面探讨小说特有的文体特征,进而欣赏门罗作品的深层含义和主题意义。
关键词:艾丽斯·门罗 《逃离》 文体学分析
Run Away[1]4-47(《逃离》)是加拿大短篇小说家艾丽斯·门罗最成功的一部作品之一。2004年出版便引起强烈反响,很快就获得了加拿大Giller文学奖,并入选The New York Times年度图书。门罗出生于安大略省,故事背景也大多为小镇的平凡生活。一经门罗之手,再平凡的小镇女子也可以创造出震撼心灵的奇迹,如此非凡的文学魅力,值得读者细嚼慢咽,认真推敲与斟酌。本文以《逃离》作品集中第一篇同名小说《逃离》为研究对象,从文体学分析《逃离》,读者将体会门罗精湛的叙事艺术,以及由此达到的别样的美学效果,如此可知,门罗获诺贝尔文学奖,可谓当之无愧。国内外分析《逃离》均从叙事、主题等层面展开,如代莲的《艾丽斯·门罗短篇小说<沉寂>的空间叙事解读》,赵义森的《无所遁逃——门罗小说集<逃离>主题解读》,仅有宣萧的硕士论文《对艾丽斯·门罗<适合>及<爱的进程>的功能文体分析》涉及文体学分析。文体指一个句子或一个段落中经过意译会失去的成分。[2]6对一个句子的意译常可保留原有的叙述方式,但却难以保留语音/书写、词汇、比喻、句型等方面的特征。这些成分也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对小说的形式层面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3]184文学批评的过程即是文学欣赏,而文体分析则是文学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体学角度欣赏作品是一个捷径,也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索的领域。由文体所表达的功能作为出发点,从而对小说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本文将从语音、词汇、语法修辞、语系等角度深入分析《逃离》所表达的主题意义。
一、语音(Phonology)层面
(一) 拟声(Onomatopoeia)
拟声的文体功能在于加强语言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它能刺激人的听觉,从而对语义产生象征性的联想。[4]21如:
例1.…with convincing reluctance, shyness, giggles…
例2.…a playful sound, a tinkling tapping sound…
例1是当卡拉和克拉克谈到贾米森先生邀请卡拉去他房间时,卡拉发出的“咯咯”的笑声。原本克拉克很介意贾米森先生对他妻子的这种骚扰和侮辱,他甚至认为这是有关尊严的问题,但当夫妻俩人单独讨论时,却显得小事一桩,甚至有理有据,在得知贾米森先生这位嬉皮士获得诗歌奖并获得不少的奖金后,就想利用卡拉来敲诈一笔钱。此处的笑也具有反讽的意味。例2描述的是卡拉在西尔维娅的帮助下成功逃离,此过程中内心煎熬不已,最终打电话给克拉克让他接她回来,而后克拉克拿着西尔维娅的衣服来到她窗前“叮咚叮咚”的敲击声。由于卡拉是在西尔维娅的怂恿下逃离了克拉克,所以克拉克对西尔维娅是满腔的浓浓恨意,故此刻的克拉克是怀着一种戏弄人的心态敲出的逗弄人的声音。拟声词的运用强化了人物的性格,凸显了人物关系,深化了主题意义。
(二) 双关(Pun)
双关就是有意识地利用语言中的同音异义或一词多义现象使一句话产生两层不同的意思,导致“一语双关”。[4]25双关不仅可以使语言显得幽默、俏皮,而且朗读起来也是和谐悦耳。如:
例3.I have gone away. I will be all write.
例4.Shes not a lame duck, dont worry.
例3是卡拉在逃离时,西尔维娅让她写给克拉克的信。慌乱、不安中卡拉写了别字。西尔维娅明白卡拉理应分得清“right”和“write”的,而在紧张的氛围和心情下却有了一番他意。于西尔维娅而言是“我不会有事的”,于克拉克而言是“我会一直写信的”。例4是西尔维娅得知卡拉想逃离到多伦多,就把自己在多伦多的朋友鲁思介绍给卡拉,让卡拉到多伦多先投奔鲁思。电话中西尔维娅对鲁思说:“她又不是跛鸭,放心吧。”此处“跛鸭”出自《伊索寓言》,用来指处于困境中无法自理的人或事。与情节发展相悖的是卡拉终究是个“跛鸭”,不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也给帮助她的西尔维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扰。双关的运用,一词多意,不仅丰富了词汇句法的表达,在行文上也增强了气势。
(三) 押韵(Rhyme)
押韵使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诗歌的韵味,更能吸引读者。如:
例5.Get away? I would if I could.
例6.Last night she slept in a feather bed
With a silken quilt for cover
Tonight shell sleep on the cold hard ground—
Beside her gypsy lo-ov-ver.
例5是卡拉哀嘆着告诉西尔维娅她的想法时说的一句话,带有不确定和无奈情绪。从节奏上属于尾韵,朗朗上口,语气上无不显露卡拉的犹豫和女性本能的自我保护,她不敢做出逃离的决定,尽管此想法已在脑海中重复无数遍,她没有钱买票,没有像样的衣服出走。最后还是在西尔维娅的帮助下买了车票,穿着西尔维娅的衣服成功逃离。例6是卡拉还未嫁给克拉克时常唱的一首歌,卡拉给克拉克起的绰号“吉普赛流浪汉”即源于此,由此卡拉的母亲便知卡拉和克拉克相恋了,但卡拉的父母都不同意此事,最终也是卡拉逃离了家庭才嫁给克拉克。“bed”和“ground”,“cover”和“lover”分别有着相同的韵脚“d”和“er”,这是诗歌的一种押韵方式,所带来的美感也是无可比拟的,门罗时不时地运用此技巧使得小说熠熠生辉。
二、词汇(Vocabulary)层面
理想的艺术境界应不受外界干扰,一部作品应自我指涉、自我维持,完全靠其内部文体的力量站住脚。[5]1-24词汇造就了句子、篇章乃至整个作品,词汇是小说的根基。不同的文体常需要不同的词汇,由这些词汇相应地表达出风格迥异的概念与意义,门罗的小说运用了大量流行语、书卷语、口语体及修辞格来充实小说的特色。
(一) 流行语和书卷语(Popular and learned words)
流行语即约定俗成的,惯用的词语。书卷语主要从书本中习得,用于书面表达。如表一。
表一
书卷语的使用使得文章有深度、有内涵。门罗在小说中交替使用流行语和书卷语,带给不同层次的读者颇有韵味的不同体验,也是门罗在措辞方面功夫了得的体现。
(二) 口语体(Colloquialisms)
口语体在文体风格上使得小说平易近人,增进读者与故事中人物的思想交汇,在人物刻画中也使得人物形象更生动活泼,趣味十足。如:
例7.didnt, shed, thats, wasnt, shes, couldve, hadnt, etc.
例8.Grumpy, Dopey, Sleepy, Happy, Sneezy, Maggie, Soggy, Hillbillie
例7是口语缩写式,门罗小说大多以对话的方式进行,故而出现很多缩写式,以期达到读者能够融入小说角色的效果。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古怪的语式,以平和朴实的求真态度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跟随门罗的思绪前进并引起共鸣。例8是《逃离》中《匆匆》里朱丽叶的母亲萨拉为测试自己的记忆力,提到的动画片《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中矮人的名字。门罗小说中的动物名也都以俏皮的名字命名,以-y和-ie结尾的这类词直接鲜明且易于留下印象,这就是使用口语体的魅力所在。口语体的运用,使小说娓娓道来,让读者毫不费力地融入故事情节的发展,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三、语法修辞(Grammatical rhetoric)层面
(一) 倒装(Deviation)
倒装句使得句子的某一部分突出强调,增强语言艺术的感染力。如:
例9.Only a few pupils were coming for lessons…
例10.Not far from the house was a wide shallow patch of land that…
例9是开篇提到卡拉和克拉克经营的农场,其中一部分收入即是靠学员来练习骑马获得,而此刻只有很少几个学生来骑马,原因是克拉克的坏脾气无形中消减了学员来骑马的欲望。倒装句的使用使读者产生对女主人公也因受不了克拉克的坏脾气而逃离的理解和支持。例10是一处环境描写,描述了房前的一处洼地。在此刻的夜雾情景下,丢失的羊——弗洛拉出现了,没有一丝征兆,是否也是对卡拉逃离后又重新归来的对照?
(二) 重复(Repetition)
重复是作者有意识地反复使用相同的一个词、句或段落来加强语义。如:
例11.“…whistle and name, whistle and name.”
例12. “Awful,” she said, “Awful.”…“Its awful.”
例11是卡拉在找不到弗洛拉时内心的焦急与期盼,一遍遍地喊着弗洛拉的名字,要知道弗洛拉起初完全是克拉克的小宠物,长大后依恋卡拉,像闺中密友般亲近。因此卡拉对弗洛拉的丢失像是丢了魂魄似的,后來弗洛拉的回归更像是寓意卡拉离不开克拉克。例12是卡拉在西尔维娅家谈论到弗洛拉时惊悚的表情,一遍遍地说“太可怕了”,不止为着弗洛拉的离开,还深受克拉克坏脾气的折磨。重复加深了情感的表达,以至于卡拉再也无法遮掩情感的外泄进而痛苦地抽泣起来。在后来西尔维娅劝说卡拉逃离的空当,卡拉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逃离。
(三) 排比(Parrallelism)
排比是将结构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增强语势,进而渲染文体效果。如:
例13.Those who were bright but never too bright, easy athletes but not strenuously competitive, buoyant but not rambunctious.
例13是西尔维娅描述卡拉像她中学时结识的几个女生一样聪明,和气却不喧闹。此刻的描述突出了卡拉积极向上的一面,只可惜遇人不淑,在人生最重要的几步路上做错了决定,注定要为此付出代价。排比的气势强烈,加深意义的表达。
(四)多重修辞格(Figures of speech)
例14.Her tongue moved like a wad of wool.
例15.The pasture grass and even the poor beaten crops lifted up their heads.
例16.…and she was in a state of exalted confusion.
例14是克拉克质问西尔维娅是否帮助卡拉逃离一事时,西尔维娅的喉咙像是一团羊毛,都不能移动了。她无法否认也无法正面回答,形象的比喻表明了西尔维娅的心虚和尴尬。例15是卡拉回来之后,一切又回到正轨时的一处环境描写。晴朗的天空照耀着大地,就连被打蔫了的庄稼都昂起了头,此处的拟人形象地由物化人,也预示着卡拉的生活进入正常状态,不再逃避,而是迎接未来。例16为矛盾修辞。是卡拉写完信时即将逃离的兴奋与慌乱,这种复杂心情显然已经超越了西尔维娅甚至读者所能意识到的程度。矛盾修辞能在矛盾中侧重想要表达的一方,比起直接表达委婉而深刻,进而使效果更佳。
四、字系學/笔迹学(Graphology)层面
(一) 破折号与圆括号(Dash and Round brackets)
意义的表达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呈现,符号在效果上远比文字更具有号召力。如:
例17.Mrs. Jamieson—Sylvia—home from her holiday inn Greece.
例18.…letters she had received. (There was no accumulation of papers and…And no regrets.)
例17中破折号的使用意义为解释说明。此处出现在开篇第一段第三句话,属满足交代人物的需求。门罗小说中常见破折号的使用,时而表解释说明,时而表话题转移,时而表空间转换。形式的多样性,人物的复杂性使得小说的框架与结构能够在同一层面展示的要求加大,门罗的这一技巧使小说在时间空间上灵活地过渡,不失时机地跳转,既不唐突,又表达得完整。例18是圆括号的使用。一个句子使用圆括号与不使用圆括号,读者的反应是不同的。使用圆括号的句子,读者第一反应是先读括号里面的内容,这类信息的提供必然与前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不使用圆括号,只要大意理解,读者一般不会仔细地品味,此时略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故而偶尔使用圆括号来增加信息量是一个巧妙的书写手段。此处括号里的内容为西尔维娅收拾那些写给贾米森先生的吊唁信时增添的内容,补充说明了贾米森先生没有留下积存的文稿和笔迹,就像他几个月前告诉过西尔维娅他把一切都已安排妥当。
(二) 大写与斜体(Capitals and Italics)
通常作者在强调一件事情时会运用突出鲜明的文体形式。如:
例19.He had spent the whole first day after Runaway Day…
例20.“But dont try getting smart with me. Sylvia. ”
例19中“Runaway Day”是称呼卡拉大巴之行的那一天,此后克拉克开始重新装修屋顶。一次逃离或许能让夫妻双方认识到彼此的重要性,感情的波动使得真正的感情得以实现。不仅仅是卡拉对克拉克的,也是克拉克对卡拉的。在卡拉第一次逃离后,克拉克就感觉像是五脏六腑被掏空了似的,显而易见,纵然有再多的不满与苦痛,毕竟是夫妻,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感情是一件说不清表不明的事情,外人永远无法体会当事人的感受。例20是克拉克给西尔维娅送衣服时挑衅的说辞。此处的“Sylvia”必然是以轻蔑的语气表达出来的。由于西尔维娅干预了卡拉和克拉克的生活,此时的克拉克是怀着憎恨意味说的,故而不让西尔维娅对他指手画脚。同时强调了三点以使西尔维娅消失在他们的视线内。门罗的小说也多处出现斜体字样,不仅引起读者的注意,同时给小说的节奏增添了不一样的关注度和敏感度。
五、 结语
本文是从文体学角度深入探讨《逃离》所带来的深层含义和主题意义。语篇中从语音、词汇、句法修辞、字系学等角度对语言特征进行精准、系统的分析,分析发现,门罗注重细节描写,不仅有心理还有环境描写,全面细致地表达主人公的情感;用词的巧妙选择,是其深层含义与美学效果的传递来源,朴实无华却震撼心灵;文体学的确是考究语言的一种手段,它有利于读者深层次的理解文学作品,并在语言文学教学中起到较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Alice Munro.Run Away[M].The New Yorker,2004:4-47.
[2] J. Phelan.World from Words[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1:6.
[3] 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84.
[4] 秦秀白.文体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21-25.
[5] J. Halperin.The Theory of the Novel[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