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孙志岭,高海霞,董银凤
(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内科护理教研室,江苏 南京 210023)
多元建构视角下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本科生学业评价体系初步构建
张华,孙志岭,高海霞,董银凤
(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内科护理教研室,江苏 南京 210023)
目的 构建一套适合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本科生的多元学业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以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发展性评价观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分析法、结合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初步确定评价体系,并运用德尔菲法对评价体系各条目进行2轮筛选。结果 确立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42个三级指标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本科生的多元学业评价指标体系,专家权威系数为0.87,各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3.50、变异系数<0.25。 结论 构建的学业评价体系科学、可靠,体现了“价值多元、共同建构、促进发展”的现代评价理念,突出了中医护理,可为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本科生的学业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
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本科生;学业评价;多元建构
[Nurs J Chin PLA,2015,32(22):6-9,36]
学生学业评价是护理教学活动中衡量护理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1]。在主张“多元建构”的第四代评价理念的价值导向下,学业评价须改变仅限于甄别与选拔的传统功能,更应达到促进师生发展和改善教学实践的目的[2-3]。然而,现阶段护理专业的学生学业评价仍较多地沿袭传统的单维评价模式,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4]。当前随着中西医结合护理优势和特色的凸显以及社会对中医护理需求的日益增强,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护理专业正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因此,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构建应融入中医护理的理念、知识及技能等要素。本研究以现代评价理念为指导,结合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初步构建护理本科生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以充分发挥护理专业学业评价的功能。
1.1 专家的一般情况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遵循德尔菲法原则,将专家入选条件定为:(1)在护理本科院校或三级甲等教学医院从事护理本科教学工作5年以上;(2)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3)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4)积极性高,能持续参加本研究的各轮函询。依据入选条件,共选取28名专家咨询,实际回复25名,其中来自中医药大学护理院校或三级甲等中医院的专家共15名(60%),其中男2名(8%)、女23名(92%);年龄:30~39岁13名(52%)、40~49岁11名(44%)、50~59岁1名(4%);学历:硕士19名(76%)、博士6名(24%);职称:中级13名(52%)、副高级12名(48%);专职教师21名(84%)、临床教师4名(16%)。
1.2 方法
1.2.1 确定构建学业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和原则 本研究以多元智能理论[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以及发展性评价观[6]为理论基础, 以“多元、建构、发展”的评价理念为依据,即相信人的智力本质是多元的,学生具有多方面的潜能;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主体、对新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业评价应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习过程,应重视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对个体发展的共同建构作用,评价的反馈功能应体现在结合多渠道的信息引导学生从多样化的途径发展[7-9]。评价体系的构建遵循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导向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原则。
1.2.2 设计专家咨询问卷 应用文献综述法,在查阅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经课题组讨论,初步构建专家咨询问卷。问卷包括3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介绍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方法;第二部分为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本科生学业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主体咨询表,其中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项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及42项三级指标;评价主体列出包括任课教师、班主任、学业指导老师、临床带教老师、被评学生及其本班级同学。第三部分为专家基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教学工作年限等一般资料以及对咨询内容的熟悉程度和判断依据。
1.2.3 专家函询 采用电子邮件和亲自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专家咨询。请专家对每项评价指标进行判定、校正和补充,并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对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判断,从“非常不重要”至“非常重要”依次记为1~5分。指标筛选标准[10]:(1)重要性赋值均数>3.5;(2)满分比>0.2;(3)变异系数<0.25。第1轮函询中对于上述标准均不满足的指标进行删除,对于不满足其中任一标准的指标进行修改并整合形成第2轮专家咨询问卷。
2.1 专家积极系数 专家积极系数说明专家对本研究的关心程度,以专家咨询调查表的有效回收率来表示。本研究第1轮函询发放问卷28份,回收有效问卷25份,第2轮在有应答的专家中发放问卷25份,回收有效问卷25份。两轮调查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9.29%和100%,表明专家积极性较高。
2.2 专家权威性 专家权威性以专家对问题的判断依据(Ca)和熟悉程度(Cs)两个因素决定,权威系数(Cr)的计算公式为:Cr=(Ca+Cs)/2。本研究中专家对评价指标的权威系数平均为0.87,表明专家对本研究具有较好的权威性,其结果可信。
2.3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可用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W) 和变异系数(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来表示。和谐系数为专家对全部指标的协调程度,在0~1之间,数值越大,提示协调程度越高;变异系数为专家对指标相对重要性的波动程度,数值越小,表示专家的意见越趋于一致。本研究两轮专家咨询指标总体协调系数在0.4~0.5,为0.437和0.495,均P<0.01,结果可信。本研究经过2轮专家咨询,一级、二级、三级指标的变异系数均<0.25,见表1,说明专家协调程度较高,意见较一致。
2.4 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本科生学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第1轮专家咨询的意见,分别对三级评价指标作如下修订。(1)一级指标:修正1项;(2)二级指标:删除1项,修正4项;(3)三级指标:删除2项,修正4项,新增2项。在第2轮专家咨询中,有专家提出部分三级评价指标的表述不够简洁、贴切,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了简化修正。本研究所构建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本科生学业评价指标体系由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创新和实践素质、发展素质共6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和42项三级指标构成,具体指标及其重要性赋值和变异系数见表1。
2.5 评价主体的确定 根据专家咨询意见,确定评价主体包括任课教师、班主任、学业指导老师、临床带教老师、被评学生自己及班级同学。
3.1 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本科生学业评价体系的特征分析 在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发展性评价观等理论基础上,学业评价被予以新的价值思考,新一代的评价理念得以倡导,即强调评价主体和内容的多元性、评定问题的真实性和情景性、评价过程的协商性和建构性、对学生多种潜能的激发性、专业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相结合性[4-6,11-12]。在该理念指导下,本研究构建的学业评价体系具有以下特征。
表1 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本科生学业评价体系指标及其可靠性分析
续表1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重要性赋值(x±s,分)变异系数F发展素质4.42±0.650.147F1专业发展素质4.32±0.480.111F1-1.对护理专业发展的关注3.72±0.460.124F1-2.对中医护理发展的信心3.84±0.370.096F1-3.参与护理专业活动3.68±0.690.187F2个人发展素质4.04±0.540.134F2-1.英语能力3.96±0.540.136F2-2.信息能力4.00±0.000.00F2-3.自主学习能力4.56±0.510.112F2-4.职业规划能力4.04±0.540.134
3.1.1 “价值多元”的特征 本研究构建的护理本科生学业评价体系以“多维立体”的评价模式,从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创新和实践素质、发展素质等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各维度的评价也不仅限于对认知、技能的考量,而是兼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相应的评价指标也突破于传统,如在“思想道德素质”维度增设对“法纪素质”的评价,以体现法纪知识和观念的形成及内化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影响。学业评价最大的价值是服务于教育目标,最有利于目标实现的学业评价方法才是最优选择[11]。因此,我们在构建评价体系时,充分结合“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注重“中医护理知识、技能和中医文化素养”的评价,突出了中医护理特色。
3.1.2 “共同建构”的特征 本研究确定了任课教师、班主任、学业指导老师、临床带教老师、被评学生自己及其班级同学等多种评价主体,既体现了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评价的主体性,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了评价的社会性,凸显了“共同建构”的评价理念。“共同建构”的评价思想认为,评价是所有参与评价活动的人们共同建构的过程,尤其是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通过协商、交流、共同建构达成共识的过程[12]。学生通过直接参与评价过程,可更为全面、直观地认识到自身学业的发展与不足,从而发挥了学业评价促进学生激活原有的存量知识,引导自主体验、自我反思和自主构建的功能[11]。
3.1.3 “促进发展”的特征 该特征首先体现在对学生“专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评价内容上,如通过评价学生的“信息能力”,强调在当今信息时代,护理专业学生应不仅具有检索获取专业文献的基本技能,还应具有操纵信息工具、对信息进行加工提炼、整合创建、交流传播的能力,能够通过对信息进行有效运用和创新来促进个人及专业的发展。此外,“促进发展”还体现在现阶段对于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的研究上,即创设更多的评价环节和情境,设置更为灵活的评价标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如对于各课程模块成绩的测评,将评价环节设置为不仅包括期末理论测试和技能考核、课堂发言、平时作业等常规评价,同时增设小组合作评价以及进步评价,希望通过发展性评价的引导,学生能充分发挥潜能和优势,对于那些“给予努力了,但不一定有好结果的学生”也能有获得较高评价的机会[13-15]。
3.2 学业评价体系建立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德尔菲法咨询专家的可靠性由专家代表性、积极程度、权威程度及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等指标来衡量。
3.2.1 专家的代表性 本研究结合当前护理学院或临床从事一线教学的护理专业教师的共性特质,对函询专家的入选标准进行改良,选取了一部分中级职称并具有高学历的中青年教师作为函询专家,这部分教师工作精力旺盛,参与调查的积极性高,且善于汲取新的学术思想,能及时把握护理专业的发展态势,并结合她们的教学实践与当前新的护理理念、教育理论提出见解独特的建设性意见。她们的参与改善了调查对象的结构,使中高级职称教师相结合,提高了调查信度,此与胡艳琼等[16]研究结果相似。
3.2.2 专家的积极程度 即专家对研究的关心、合作程度,以积极系数来表示,通常认为50%的回收率是可以用来分析的最低比例,认为60%的回收率属较高[17]。本研究2轮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9.29%和100%,且部分专家提出了具体的修改建议,反映了专家参与本研究的积极程度高。
3.2.3 专家的权威程度 通常专家权威系数>0.70 即认为咨询结果可靠。本研究中25位专家的平均权威系数为0.87,说明专家对各项指标的评价是建立在丰富、全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基础上的,从而保证了本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3.2.4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协调系数一般在 0~1,德尔菲法研究的 W 值一般在 0.5上下波动[18],对协调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用χ2检验,若P<0.05,则表明专家的协调程度好,评估或预测的可信度强,结果可取。本研究中两轮专家咨询指标协调系数分别为0.437和0.495,且均P<0.01,表明专家意见认可程度高,协调性好,结果可信。
3.3 评价体系的不足及进一步的研究 本研究仅对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本科生学业评价体系的框架进行了初步构建。完整的学业评价指标体系还应根据评价目的确定各指标在整个体系中所占的权重,以及明确评价标准和具体可行的测量方法。因此,当前所构建的学业评价指标体系尚不完全。现阶段这部分内容正在研究之中,包括完善部分条目、确立指标权重、制定评价标准以及明确测算方法等。
[1] 姜安丽.护理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193.
[2] 杜瑛.协商与共识:提高评价效用的现实选择——基于第四代评价实践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31(17):47-51.
[3] 张花.第四代评价理论视角下我国高校学生学业评价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4] 李旭升,胡野,黄斌伦.护理专业学生学业评价多元化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6(2):31-32.
[5] 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二十年[J].人民教育,2003,54(17):7-11.
[6] 叶爱英,颜辉盛.国内发展性评价研究综述[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28(9):1-5.
[7] Henk V.How to assess for improvement of learning[J].Eur J Eng Edu,2000,25(3):227-233.
[8] 严启英.多元学业评价模式探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8,24(3):195-197.
[9] 田友谊,邱月.学业评价观的变革:反思与构建[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1,4(7):4-8.
[10]关勋强,李瑞兴,刘运成.医学研究生教育评价研究与实践[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1:80-84.
[11]鲁先锋,李文莉.大学生学业评价研究的综述与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34(4):45-47.
[12]一帆.教育评价的建构主义模式[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3,6(3):59.
[13]Sigalet E,Donnon T,Cheng A,et al.Development of a team performance scale to assess undergraduate health professionals[J].Acad Med,2013,88(7):989-996.
[14]Rathner J A,Byrne G.The use of team-based,guided inquiry learning to overcome educational disadvantages in learning human physiology: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J].Adv Physiol Edu,2014,38(3):221-228.
[15]鲁丽丽,陈一琳.高校全程学业评价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物业,2012,11(2):20-22.
[16]胡艳琼,陈先华.护理专业课程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2,27(3):62-63.
[17]胡晓林,李继平,王世平.基于Delphi法的“本科护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的构建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2):90-93.
[18]曾五一,黄炳艺.调查问卷的可信度和有效度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20(6):11-15.
(本文编辑:郁晓路)
Initial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Evaluation System for Nursing Undergraduate of Advanced Chinese Medicine Institution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variate Construction
Zhang Hua,Sun Zhiling,Gao Haixia,Dong Yinfeng
(Medical Nursing Office,Nursing School of Nanj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Nanjing 210023,Jiangsu Province,China)
Objective To construct a multivariate academic evaluation system for nursing undergraduate of advanced Chinese medicine institutions.Methods Directed by the multi-intelligent theory,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 and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mental academic evaluation,a draft of academic evaluation system was formulated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and training target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 of advanced Chinese medicine institutions.Delphi method was adopted to establish the fina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Results The academic evaluation system consisted of 6 first-level indicators,15 second-level indicators and 42 third-level indicators.The experts’ authority coefficient was 0.87.The importance score of each indicator was over 3.5 points and the variance coefficient was lower than 0.25.Conclusion The academic evaluation system is scientific and reliable.It embodies the new ideas of evaluation such as value pluralism,joint construction and promoting developm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nursing.It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academic evaluation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 in advanced Chinese medicine institutions.
advanced Chinese medicine institutions;nursing undergraduate;academic evaluation;multivariate construction
2015-01-12
2015-07-04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专项课题(nzyjsfz-201302)
张华,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护理本科教育
10.3969/j.issn.1008-9993.2015.22.002
R197.323
A
1008-9993(2015)22-0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