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茂平
【摘 要】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在短短的课堂四十分钟内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大的效益,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同样,这也向每位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教师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首先从课堂教学予以突破,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中心,用最少的时间圆满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构建高效课堂。课堂是老师教学的主要场所,是素质教育的关键部分,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很重要,下面就此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1对高效课堂的认识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抓住了课堂就抓住了素质教育的牛鼻子。传统课堂只关注学生知识的被动接受,学生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教师“目中无人”自然不能有的放矢,“教师台上声嘶力竭,学生台下昏昏欲睡”,课堂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低效高耗中匍匐前进,课堂效益不高,课后加班加点,学生课业负担繁重,不会学,学不会的现象普遍存在。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只能靠提高课堂效率来保证,因此,课堂四十五分钟必须有效、必须高效,谁赢得了课堂,谁就赢得了发展主动权,我们应该把应对的突破口放在课堂效益的提高上。
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课堂呢?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一节课内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2和谐师生关系,催化高效课堂师生关系
作为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对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益是十分有益的。师生之间融洽的氛围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全面把握课改师生关系的内涵,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想方设法地增强和保持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最终共同营造一种愉悦的、兴奋的、共享的教育情境,迈出打造高效课堂的第一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一言一行,学生不经意间流露的一个细小的动作、一个细微的眼神,很有可能都是学生对自己学习状况的一个真实反映。在课后多进行师生交流,把在课堂上观察到的信息以个别谈心、课外活动或集体交流等方式与学生进行坦诚对话,以平等对话拉近师生距离。正所谓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兴趣,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深刻了解与情感交流,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发生了情感上的改变。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身份已经不仅仅是知识的讲授者和解惑者,更是转变为学生在探求新知识道路中的合作者和指导者。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有了良好的感情上的沟通,才能让学生在张弛有度的课堂教学节奏中不但学到化学知识,更能在和谐的氛围中得到最大的心理满足,更能增强和保持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又何尝不能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优化呢?
3打造动感课堂,让学生学得愉快,保持兴趣
我们所希望的理想的教学过程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可让学生持续思考的教学过程,为达到此目的,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找到“动”、“活”,打造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学的高兴,教师教的开心的动感课堂
3.1 认真选题,让学生的“心”动起来
在教学中选题要注意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此来吸引他们的目光,在学习“饱和溶液”时用生活现象引入——被汗水浸湿的衣服干后为什么会留下白色的污渍?在学习“气体溶解度”时用小学语文书中的童话“暴雨来临前小白兔与鱼儿的对话”引入。问题刚问完,同学们就眼睛闪亮,跃跃欲试,他们的心从这一刻开始就欢快的跳起来。
3.2 做好实验,让“手”动起来
通过实践,课堂内我们尽可能把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每个小组尽量减学生人数,男生与男生合作,女生与女生合作,让每一双手都能动起来。如在学习溶液时,酒精与水互溶实验,水和油形成乳浊液和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对比实验改成学生实验,让学生近距离观察现象。在学习“常见的酸”第一课题时有许多实验,包括浓硫酸的腐蚀试验都改成学生实验,让学生对浓硫酸恐怖的腐蚀性有深刻的认识。学生在实验中还发现许多的新问题,如盐酸与熟石灰粉末实验,怎么会有气泡;盐酸除锈时怎么也有气泡,若加热时间较长,溶液颜色为什么会由黄变浅;装烧碱的试剂瓶的塞子如果是玻璃制的就不易打开等等。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思考、分析的过程实际就是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从而思考新问题的过程,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将会不断加强。
3.3 广泛交流,让“口”动起来
动感课堂离不开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古人说的好“三个臭皮匠,可做诸葛亮”。广泛的交流活动有助于学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困难生能力有限,许多问题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是在难以解决,还有一部分不够自信的学生在师生交流时不敢抬头,更不敢说话,学生交流恰好弥补了这个难题,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事实上,你会发现在讨论中,他们那么自信、那么真实,学习的气氛是宽松的、和谐的。当然学生交流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其一使活动前学生必须对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二是教师必须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不要轻易去干涉他们。在讨论交流时我们一般使用如下模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之间讨论交流,师生交流,得出结论。
3.4 教师促“动”,让课堂生动起来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及时对他们做出准确的评价,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的因素,许多学生上课时从一而终的沉默,无惊无喜,好与坏一个样,有的甚至是好是差都没有感觉,让我们的课堂显得毫无生气,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了。如何当好促进者呢?第一,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它无疑会增长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会融洽师生关系,有利形成和谐的课堂;给学困生搭建成功的平台,比如提一些简单的问題让他们回答,从而体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第二,给学生预留反思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每节课尽量预留几分钟的时间去引导学生反思、小结,不要忽视小结的作用。让他们对课堂内容进行梳理,学到了什么?哪些知识没有学好?这节课思想开小差没有?与他人讨论与学习无关的失去没有?第三,注意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加工及提炼,总结与推广。比如在学习微粒符号的意义后,将所有意义归纳为1、2、3、4,表示1层含义的有:数字+微粒符号,2N、3N2、Mg2+。表示2层含义的有:元素符号,N。表示3层含义的有: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Fe。表示4层含义的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H2O2。
4结束语
总之,高效的课堂是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不懈的追求。在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化学教师也应秉持新课程理念,坚持以生为本,勇于探索,不断实践,就一定能寻找到更为高效的教学途径和方法,为新课程改革再添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