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我国开放经济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2015-07-04 03:19韦苏倢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摘 要:随着中国入世以及中国次区域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在开放经济下的企事业单位面临激烈的竞争和压力,它们对应用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且相对于原有的需要有所改变。本文首先根据调查结果对目前中国开放经济下企事业单位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说明;其次,文章对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另外,文章提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原则,最后就如何从三种课堂中构建国际贸易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论述。

Abstract:With the WTO accession by China and the deeper development of China subzone cooperation, the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is facing to more competition and pressures, the demands to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talents is improve and change. Firstly, The paper explains what kinds of talents the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need nowadays; Secondly, to analyze the principle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s; Finally, the paper discusses how to construct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s.

关键词:开放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Key words:Open-economics;International;economics and trade; Practical teaching-system;construct

截止2014年,中国入世已近13年,中国的次区域经贸合作也越来越多,中国参与的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进程向纵深发展。根据2013年的统计数据,中国已是全球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随着中国的全面对外开放,大量企业获得外贸经营权,这些企业急需扩大国际业务。另一方面,在贸易发展中,新型国际贸易方式发展迅猛,如国际服务贸易、电子商务和无纸贸易、绿色贸易等。在这些新的形势下,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且不断变化。然而,从企业与高校的对接来看,一方面,企业紧缺直接进入业务状态的高技能应用型的国贸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还不具备国际经贸特定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无法零距离上岗。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推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及就业能力培养已成为关注的热点,而实践课程对提高学生以上能力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在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上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新特点来转变教育观念,加快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实践课程建设,通过实践课程体系构建来体现高等教育的战略,以不同形式的课程贯穿实践教学的过程从而实现教育要求。

一、我国开放经济下企事业单位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情况分析

现有的院校对学生教学后效果的评价,主要以课程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标准,考核的是学生的文化素质,而很少真正落实培养学生的踏实、勤恳、积极主动等最为基础的思想素质,以及对外经贸人才要求很高的沟通能力,所以出现了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从现有的高校培养的国贸专业的人才来看,毕业生有以下问题:①动手能力差,毕业后不能马上进入角色,不能较熟练地投入具体工作;②毕业生眼高手低,一般不愿意到中小企业和民營企业工作,然而,恰恰是这些中小企业缺乏国贸人才;③大部分毕业生的责任心不强,目标功利化。因此,改变高校的课程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求真务实,不怕困难的工作态度,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是高校培养目标的改革方向。

自2012年起,本课题组抽选全国500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分别是政府对外部门,进出口公司,国有银行及部分私人银行、物流公司,对外贸易的国内供应商等,调查内容为各类单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情况,经统计整理结果如下:

首先,从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单位要求学生具备的素质主要有八种:端正的工作态度、勤劳、良好的性格、有一定的逆商、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动手能力,有一定的相关工作经验、具有相关从业资格证等。这八种素质可以划分为三大类:思想素质,包括:工作态度、勤劳、性格及逆商等素质;文化技能素质,包括知识结构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包括动手能力、工作经验及从业资格等素质。其中,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及其他单位认为思想素质最为重要,在调查中,这些部门的招聘人员普遍认为,良好的工作态度是不断进取向上的精神来源,良好的性格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开展,勤劳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工作量的完成及工作的主动性,具备高逆商则具备坚毅的品格,在逆境中能面对困难迎头而上,突破工作瓶颈,解决工作中的难题。相比之下,私人企业更重视毕业生的专业技能素质,比如较强的动手能力,相关的工作经验,从业资格证等,由于企业面临着较强的市场竞争性,所以把毕业生的专业素质作为录取的首要条件。

在了解不同单位对毕业生不同素质的重视程度之后,我们发现由于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大部分是分流到私人企业和其它单位,有少数一些去到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因此,结合以上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是在原有完整的文化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构建出以专业技能素质培养为主,穿插思想素质的教育的课程体系,而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能较好的完成这一双重的任务。

二、目前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

(一)课程体系的不足

课程体系设计是整个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跨度较大的专业,既要求学生掌握经济贸易、法律、金融、商品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又要求学生熟知整个外贸流程,掌握英文函电、信用证等的读写、各种单证熟练制作等技能,所以实践课程在本专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很多高校由于师资力量、实验设施等各种原因,在教学计划中设置的实践课程不足,或实践课程的开设流于形式。多数学校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不够,没能起到和未来岗位对接的作用。

(二)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缺乏有效结合

通常很多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都是分别单独开设,甚至是不少实践课程是放在学生即将毕业之际的本科第四年再安排,而往往国际贸易专业的理论课程在本科第一年与第二年就已完成,由于相隔的时间较长,学生的记忆已很模糊,这样的课程设计既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也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因此,对实践课程的安排既可以穿插在理论课程当中也可以适当安排在理论课程学习结束的期末进行。

(三)实践课程缺乏完整及连续性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般分为国际经济方向及国际商务方向,其中国际经济方向包括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期货,国际保险营销等课程,而国际商务方向主要包括国际货贷、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等与货物进出口密切相关的课程,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本科实践课程设置中较多的是与国际商务方向相关的实践环节,而与国际经济方向相关的实践课程还不太涉及,这样的课程设置不利于學生全面掌握本学科的相关方向的知识,影响学生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的形成,导致学生对相当一部分的专业课程仅停留在书面,特别是会影响学生的就业选择面。

三、面向开放经济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根据专业方向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不同的本科院校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方向的划分不同,比如有些院校分为国际经济与国际商务方向,有些院校分为国际金融与进出口贸易方向,还有些院校分为国际贸易与商务英语方向等等,专业方向的划分主要是根据地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专业的课程设置及专业的师资力量等要素来决定。国际经济方向的实践环节应该包括对例如国际期货、国际招投标、国际投资等相关流程的熟悉,除了在校内安排相关软件实验的练习外,主要可以通过证券、期货公司等实习基地完成实习。国际商务或进出口贸易等方向的实践环节可以包括专门的实训课,例如利用Simtrade软件或POCIB等软件来完成完整的贸易流程操作,也可以参加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举办的POCIB大赛让学生在仿真比赛中巩固理论知识,也可以通过到进出口加工区,港口物流公司中的进出口部门或政府的涉外部门进行实习。国际金融方向的实践环节可以通过操作金融实训软件或到银行部门进行实习来完成。商务英语方向的实践环节往往比较丰富,既可以通过课内实践,课外多媒体仿真实训或各种商务英语大赛的参与来完成,也可以通过到进出口公司或各种涉外商务平台中的对口实习来完成。

(二)根据学科特色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由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涉及好几个方向,往往实践环节的设置不能面面俱到,那么着重设置自己学院专业某一方向的特色实践环节也能让学生受益。比如,一些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特色是双语,则在实践环节上侧重于学生外语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参加各种商务英语的比赛及相关的活动;一些学院培养内容上的特色可能侧重于国际物流的内容,则在实践环节上侧重于让学生到各种物流公司去锻炼;而一些学院可能更侧重于国际电子商务的内容,则在实践环节上侧重于让学生通过软件或实习来熟悉网上交易平台。总之,进行专业的特色方向的培养一定是要辅以专业的实践环节,这样这种特色培养才能行之有效,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根据不同地区开放型经济的需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由于我国各地区的发展不平衡,对外开放程度也不一致,所以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的需求也不同,另外毕竟人才的流动目前还受主观和客观上的因素限制,造成人才资源配置不能达到充分有效,如果没有针对性的去培养,最后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面临结构性失业问题。国际经济与贸易工作涉及的涉外业务很多,从商务洽谈、单据填制、跟单、办公室对外接待、货贷、船贷、办理国际结算、办理进出关各种手续等进出口业务到进行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租赁、国际期货、国际商法事务处理等国际经济活动,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很多,但有些开放程度较低的地区的涉外经济活动所需的人才较少,人才技能结构也较专一,因此很多地方院校培养出的人才出现学无用武之地的现象,最后不能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 孙云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7 (1).

[2胡兴龙.国际贸易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8(2).

[3]曹屯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宁波城市学院学报,2006(1).

[4]祝卫等:国际贸易操作能力实用教程[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8).

作者简介:韦苏倢(1978-8),女,副教授,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教师,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本文为广西教育科学基金项目成果及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资助成果,批准号:04BJY066,项目负责人:韦苏倢。

猜你喜欢
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互联网+”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小学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
浅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金融理财类课程的开设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改革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