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测试对教学和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被称为反拨效应。积极反拨作用可以促进教学的发展,而消极反拨作用则可能影响甚至误导教学。本文从三个方面说明语言测试的理论及其测试对语言教学的反拨效应。文章最后提出如何提高积极的反拨效应,促进语言教学。
【关键词】语言测试 反拨效应 语言教学
一、引言
考试所产生的最直接的结果之一就是它会影响教师和学生对待教与学的态度,从而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如果把考试当做是一个促进教学革新的手段,那么它的影响范围除了教师和学生外,还包括学校的管理者、教学大纲的制定者、教材的编写和出版者甚至是教学的研究者。影响教育过程的现象在应用语言学领域被称为考试的反拨效应(washback effect)。对反拨效应最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 1877年。Latham(1877)认为考试不仅仅影响了教师、学生、家长和教材的编写者,还影响了公众对教育的看法。本文主要从理论方面对反拨效应进行了探讨,为后续的反拨效应实证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外语教学提供目标与方向,改进我们的教学和测试。
二、反拨效应的理论研究
1.反拨效应假设。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washback effect),一般被定义为考试对教学的积极和消极的反馈作用。20 世纪 90 年代,西方语言专家就相继提出了关于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的不同理论模式,其中最为著名的是Alderson &Wall的反拨假设。他们提出以下 15 个反拨效应假设( Washback Hypothesis),勾勒出了对这一领域进行研究的大致轮廓:1)测试会影响教学;2)测试会影响学习;3)测试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内容;4)测试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5)测试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内容;6)测试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7)测试会影响教学的速度和顺序;8)测试会影响学习的速度和顺序;9)测试会影响教学的程度和深度;10)测试会影响学习的程度和深度;11)测试会影响教学和学习的态度;12)重要的测试才会有反拨效应;13)不重要的测试不会有反拨效应;14)测试会对所有学生和教师产生反拨效应;15)测试只对学生和教师产生反拨效应,不會对其他人产生反拨效应。
2.反拨效应模式。Hughes在其前期(1989)反拨效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参与者一过程一结果”反拨效应模式,用于探讨反拨效应的工作机理 (Bailey1996)。其中“参与者”(Participants)包括学生、教师、教学管理者以及教材设计者和出版者;“过程”(Process)指“参与者采取的有助于学习的任何行动”,如教材开发、大纲制订、教学方法的变化、学习和应试策略的采用,等等;“结果”(Product)指“所学知识或技能”和“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质量(如流利程度)”(Bailey1996:262)。根据这一模式,一个测试的性质将首先影响参与者对其教学和学习任务的理解和态度,而这种理解和态度又反过来影响参与者完成任务的过程,从而影响学习结果。当然,除学习结果外,有些过程也会产生一些附带结果,如新的教材、课程和研究发现以及教学的改进等。Bailey(1996:264)把Hughes的“PPP模式”用图例表示,
从图 1来看,教师、教材的编写者、大纲的制定者和研究者都会反过来影响考试的因素。这个观点是Bailey(1996)对Hughes (1993)提出的单向运行的反拨效应机制的一个补充。
三、反拨效应的性质
1.积极的反拨效应。积极的反拨效应是指考试给教学带来的有益影响。首先,考试能确保教学大纲和课程的实施。要达到这样的目的,考试的内容和大纲里的教学目标要一致。因此,考试的构念效度越高,能紧密地将教学目标和测试能力相结合,积极的反拨效应就容易出现。这样的考试就能使教学活动不偏离大纲的要求,能促使教师教授大纲里的知识并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其次,如果考试和教学活动之间能建立一个和谐的、相互促进的关系将有助于产生积极的反拨效应。
2.消极的反拨效应。负面的反拨效应是指考试对教学产生的负面影响。课程内容因为考试而被缩小。教师和学生把教学内容、目标和教材都集中在与考试有关的方面,而忽视那些不直接跟考试有关的教学内容或只是使用一些旨在帮助学生通过考试的教材。考试机制变成了教学机制,这是对教学大纲的一种歪曲它造成了教师和学生把注意力从教授和学习语言转移到了教授和学习考试技巧,其表现是师生在课堂里大量地做模拟题而不是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
四、提高积极反拨效应的途径
科学的测试会推动教学,促使教学更加完善,而不科学的测试只会起到反面的阻碍作用。因此,我们应力求避免测试对教学的负面的,消极的反拨作用,提高其正面的,积极的反拨作用。
Bailey(1996:272-277)在一篇有关反拨效应的文献综述中,归纳了提高测试正面反拨效应的四个方面:语言学习目标、测试的真实性、学习者的自主性和自我测评、测试结果的反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衡量一个测试是否具有正面反拨效应的8条标准:测试参与者是否了解测试的目的和测试结果的用途?测试结果的反馈是否清楚、详尽和及时?测试参与者为测试结果公正、可信?测试是否测了课程计划的教学内容?测试是否基于明确的目标和目的?测试是否基于正确的理论原则?测试是否使用了真实的语篇和测试任务?测试参与者是否进行了自我评估?而Brown(2000)把它们总结为:测试的设计策略(test design strategies)、测试的内容策略(test content strategies)、测试的保障策略(test logistical strategies)、测试结果的解释策略(test interpretation strategies)。
然而,要提高测试的正面反拨效應,单从测试方面进行讨论不够的,还应从教和学以及其他方面加以探讨。而怎样从教和学等方面提高测试的正面反拨效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五、结语
现阶段大部分对反拨效应的研究依然停留在探讨考试对各种教学因素和社会产生影响的层面上。而关于一些受考试影响的因素是如何对考试产生影响的实证研究还很少。只有更好地理解反拨效应的本质,才能探索出一条有效减少负面反拨效应,提高正面反拨效应的途径,真正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Andrew,S.The Washbackeffect of Examinations:Its Impact upon Curriculum Innovation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J].Curriculum Forum,1994,(1):44-58.
[2]Bailey,K.M.1996.Working for Washback:A Review of the Washback Concept in Language Testing[J].Language Testing 13/3:257-279.
[3]Brown,J.D.2000.University Entrance Examinations:Strategies for creating positive washback o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Japan[J].Shiken:JALT Testing & Evaluation SIG Newsletter 3/2:4-8.
[4]Hughes,A.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23-30.
[5]Lathan,H.On the Action of Examnations Considered as a Mean of Selection .Cambridge:Deighton,Bell and Company,1877:6.
[6]黄大勇.语言测试反拨效应研究概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34(4):291-292.
[7]刘戈.论语言测试中的反拨效应及研究方向[J].高教探索, 2014,(4):63-66.
[8]刘晓华,辜向东.国内外反拨效应实证研究二十年回顾[J].外语测试与教学,2013(1):4-17.
【基金项目】省级、高职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中写作测试对教学的反拨作用研究、XJYYGZXM2015-07。
作者简介:马虹(1979.2),女,回族,新疆伊犁人,在读研究生 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研究、二语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