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芳芳
摘要:语言测试作为一门独立的研究学科,在近半个世纪取得了重要的发展。国内对语言测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介绍语言测试社会伦理研究、语言测试工具内容研究和语言测试效应研究几个方面。文章在总结这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提出国内语言测试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语言测试;社会伦理;反拨效应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8-0074-02
语言测试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研究语言测试,对于各种语言测试的形式和内容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为了使研究者更好的了解国内英语语言测试研究的现状、存在的不足及发展趋势,从而促进语言测试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本文对近10年来国内语言测试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分析。纵观国内主要外语类杂志,语言测试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语言测试社会伦理研究、语言测试工具内容研究及语言测试效应。
一、国内语言测试研究的内容
1.语言测试社会伦理研究。Messick(1989)提出效度整体观之后,人们开始关注语言测试的社会功能、公平性、科学性及测试的结果和影响。梅昳、聂建中(2009)总结了语言测试伦理问题的研究范围和解决方案。测试伦理问题主要涉及反拨与影响、问责制、标准与职业化、公平性、考试相关方、权力与控制、测试使用与解释等方面,解决方案则包括测试领域专业化、制定质量控制体系和另类评估。在此基础上,两位研究者提出,对于我国的语言测试研究和实践,首先应该制定适合国情的语言测试相关标准和测试人员的道德行为准则,其次要提高语言测试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最后需要开发多元化的语言能力测量方法,规避考试风险。杨惠中和桂诗春(2007)则从社会学角度阐释了语言测试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何莲珍、吕洲洋(2013)从另外一个角度阐释了语言测试的社会伦理观,即批判语言测试。批判语言测试把语言测试置于更广的社会政治环境中,对测试后效的反思不再局限于反拨效应,而是重新审视测试中渗透的权力与控制,测试所具有的社会价值、政治功能等。
语言测试社会伦理视角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语言测试标准和公平性。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近20年来,语言测试标准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重要成果。范劲松、金艳(2010)总结介绍了对语言测试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四条测试标准:《ETS质量和公平标准》、《教育与心理测试标准》、《欧洲语言测试者协会行为准则》和《国际语言测试协会道德准则》,以期对我国制定科学、透明的语言测试标准提供参考。范劲松(2014)从概念、理论和责任三个方面介绍了语言测试公平性理论,接着指出我国语言测试公平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即分析考试的试题质量而忽略其他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语言测试中的三个利益群体:考试的开发机构、考试的使用者和考生与教师,从而形成良性互动,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
2.语言测试工具、内容。各种语言测试理论的研究最终是为了服务于各种形式的语言测试。在各种语言测试理论的指导下,语言测试工具和内容的研究迅速发展。李清华(2006)总结了国外基于纸笔的语言测试(PBLT)和基于计算机的语言测试(CBLT)的等效研究,即二者测量同样的测试任务的结果具有等同性或可比性。通过国外的一些实证研究,李清华发现PBLT和CBLT是等效的,但对实验条件要进行严格控制。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孔文和邹申(2007)研究了语料库在语言测试中的应用,提出语料库可以用于试题选材、试题的编写和校对、考试大纲词汇表的制定和自动评分系统的研制。田文燕、张震宇(2007)研究了计算机化的语言测试。二者综合介绍了计算机语言测试在测试题型、试题库建设、测试方式以及成绩报告单的给出等几个方面的应用,并分析了计算机化的语言测试在题库建设等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和挑战。刘建达(2013)认为以网络和计算机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技术在语言测试中的工具功能越来越明显,现代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语言测试内容、测试实施和评卷。
随着各种语言教学理论的出现,语言测试的形式内容也出现了多样化,主要表现在任务型语言测试、交际型语言测试和认知诊断。受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影响,任务型语言测试逐渐发展起来。韩宝成(2003)提出任务型语言测试的核心是“任务”,即选择“任务”的标准,如何保证选择的任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及任务测试的效度保证这些核心问题解决了,任务型语言测试就能很好的实施。叶燕妮(2009)分析了任务型语言测试中的真实性。在测试中使用真实的语言任务是非常关键的。叶燕妮从四个方面举例分析了任务型语言测试中的真实性:测试材料来源及其语言的真实性;测试任务的目的、内容和形式的真实性;交际情境的真实性和效果评价的真实性。在解决这四个方面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语言测试任务,语言测试才具有真实性。薛荣(2008)介绍了交际语言测试的理论模式和评估标准。薛荣总结了国外关于交际语言测试的几种理论模式,其中比较全面的是Bachman的理论模式——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机制。交际语言测试具有真实性、功能性、交互性、情境性和综合性,而交际语言测试的评价则要遵循一致性和有用性的原则。陈慧麟和赵冠芳(2013)对一种新的语言测试——认知诊断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了解被试者在测试中的反应模式来推断其认知状态的诊断方法称为认知诊断方法。认知诊断引入到语言测试中能精确地诊断细化的语言技能结构。
3.语言测试效应。语言测试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就是语言测试效应研究。语言测试效应或反拨作用指的是语言测试对语言教学产生的影响。国内近些年对语言测试效应的研究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对具体考试后效的研究。反拨作用具有正面性和负面性、强弱、短期性和长期性的特点。黄大勇(2011)首先总结了现有效应研究中的理论元素——概念元素、效度元素、过程元素和阐释元素,接着以这四大元素为基础构建了效应研究的理论系统。邹申(2005)从考试效应的概念和如何提高考试的正面反拨效应出发,提出了高校英语专业四、六级考试大纲的修订原则。金艳(2006,2011)浅析了标准化语言测试,即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教学评价功能,认为四、六级考试提高了师生英语教学和学习的积极性,但会把英语教学带往应试教育的道路。因此要对四、六级考试进行考试设计上的改革,同时提出要对历年各校的四、六级考试数据进行纵向横向分析,得出评价报告,分析影响四、六级考试成绩的因素,这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和管理层有指导意义。
二、国内语言测试研究存在的不足
近十年来,虽然国内语言测试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对语言测试的理论研究还比较缺乏,几乎所有的理论研究都是在介绍国外的一些语言测试理论,国内的研究者在语言测试理论创新上还有待发展。其次,实证研究还比较缺乏。例如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应该以大量的实证研究为基础来研究各种不同的语言测试对语言教学所产生的影响,但这类研究还比较缺乏。最后,缺乏对考试主体的研究。国内大部分的研究内容都集中在考试形式、考试题型、考试的设计者等方面的研究,而作为语言测试的主体学习者则很少得到关注。
三、国内语言测试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内外语教学的发展,语言测试的研究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方向。首先,要进行适合我国外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特点的理论创新研究,提出新的语言测试理论模式。其次,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语言测试评估体系和等级量表。最后,加强对语言测试反拨效应的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完善我国的各种语言测试体系。
参考文献:
[1]陈慧麟,赵冠芳.认知诊断的应用——语言测试研究的新阶段[J].外语测试与教学,2013,(2).
[2]范劲松,金艳.语言测试标准研究:回顾、反思和启迪[J].外语界,2010,(1).
[3]范劲松.语言测试的公平性研究:概念 理论与责任[J].外语测试与教学,2014,(2).
[4]韩宝成.语言测试的新进展: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9).
[5]何莲珍,吕洲洋.语言测试研究的新视角:批判语言测试[J].浙江大学学报,2013,(11).
[6]黄大勇.构建语言测试效应研究的理论基础[J].现代外语,2011,(8).
[7]金艳.浅析标准化语言测试的教学评价功能[J].外语测试与教学,2011,(1).
[8]金艳.提高考试效度,改进考试后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后效研究[J].Foreign Language World,2006,(6).
[9]孔文,邹申.语料库在语言测试中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7,(8).
[10]李清华.语言测试之效度理论发展五十年[J].现代外语,2006,(2).
[11]刘建达.现代技术与语言测试——应用、影响及发展方向[J].外语电化教学,2013,(7).
[12]梅昳,夏建中.语言测试伦理问题研究述评[J].Foreign Language World,2009,(4).
[13]田文燕,张震宇.计算机化语言测试的应用:问题与展望[J].外语电化教学,2007,(4).
[14]薛荣.交际语言测试:理论模式与评估标准[J].外语教学,2008,(5).
[15]杨惠中,桂诗春.语言测试的社会学思考[J].现代外语,2007,(11).
[16]叶燕妮.任务型语言测试中的真实性[J].基础英语教育,2009,(4).
[17]邹申.对考试效应的认识与对策——兼谈高校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大纲的修订原则与方案[J].Foreign Language World,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