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诗可+王小琴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前,全国很多省市先后提出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这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现今国际的共同走势,是政策措施、领导精力等向文化发展倾斜的必然结果。城市精神和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相互耦合,他们都以文化传统为支撑,以价值认同为基础,有着积极的社会导向作用。但如何从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角度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成为了当今各城市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城市精神;城市文化;传统文化;价值认同
一、研究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字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内容的首次表述,也是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党全社会形成的价值共识。习近平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培育城市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
路径
当代中国社会利益多样化、社会结构分层化的客观现实,决定了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然而,与任何社会一样,当代中国既有多样化的一般价值观,也有一个居主导地位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社会各种价值观中起引领作用的主流价值观,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价值指南。
首先,城市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城市精神是反映城市历史、城市意志、特征面貌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是城市人们的共同理想、信念、追求、意志和风格、职业理想、职业行为规范和标准等的综合体现,它根植于城市历史,引领着城市未来,是体现城市独特风格的显著符号和灵魂。优良的城市精神既具有鲜明的个性,又体现了社会主流价值文化的共性,是社会主流价值文化的具体体现。
其次,城市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统一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城市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转化上下功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城市精神要与市民的工作及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与党政机关的执政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细、小、实上下功夫。城市精神既可以彰显城市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又可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性要素。
再次,城市精神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不能只是宏观的布局,还必须下放到微观的实践中去。贴近地域民众的实际需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实现,就必须和地域性特征的城市精神相结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只有在地方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才有意义。
三、以城市精神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可行性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伟大的民族、一个想要崛起于世界之林的国家,必须拥有适合自己国情又符合历史潮流的价值理念。这样的价值理念往往比武器和财富更具生命力,能够帮助一个国家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带领这个民族走向光明的未来。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城市精神都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
价值观是一种处理事情判断对错、做选择时取舍的标准。价值观也可以说是一种深藏于内心的准绳,在面临抉择时的一项依据。从这个层面上讲,价值观具有历史性和稳定性,是属于文化范畴它集中反映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代表了人们对生活现实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历史基础,与国家和民族的经济发展分不开,从一定程度上邪反映着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层次和精神积淀。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城市精神都以人民的价值认同为保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十二个词汇是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全方位统筹。作为共同价值观的构建和城市精神的形成,重在践行个人层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取向,主要是通过寻求社会思想共识来凝聚社会发展的合力,从而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敬仰,获得了思想上的真正认同,那么价值观的构建和正能量的发挥才能从口号转化为切实的行动,才能在社会和国家的更高层面上实现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城市精神在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中都有积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一直以来,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也对经济基础具有强大的反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共筑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对于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它能以精神领域的优势有效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全面激发对经济基础产生的积极反作用,更能使精神力量转化成实践动力,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四、以人本、创新、进取、刚健、学术的城市精神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想要通过城市精神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就要以城市发展为中心,同时要创新文化发展方向,挖掘当地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立足传统,增强城市文化之根本。不同地区、不同城市要充分发掘当地所特有的各种资源,比如风俗习惯,民间艺术等,然后通过现代技术比如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将那些摸不着、看不见却又确实存在于人民生活中的艺术文化清楚简洁地展现出来,帮助现代人理解接受被人们渐渐忘却的特有文化,打造出兼具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总体来说应包含人本、创新、进取、刚健、学术的城市精神核心理念。
当然,作为文化精神的一种特质,进取是重要而且必不可少的的一方面,进取体现的是人民的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是一种发展的自信心,是面对困难挑战的信心和勇气,只有保持这种活力才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保持不竭动力,发挥正向引导作用。
五、结束语
城市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一致,而且其文化基础和作用倾向也高度一致,立足于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建设和谐社会,所以说构建城市精神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突出,每个城市都应该立足自身的特色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做一份贡献,为我国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N].人民日报,2013-05-22.
[2]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发展[N].经济日报,2014-02-17.
[3]欧阳军喜、崔春雪.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山东社会科学》2013(03).
[4]徐海荣: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J].《红旗文稿》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