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摘 要:ARCS学习动机理论认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因素有四个,即注意(Attention)、关联(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和满足(Satisfaction)。据此,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动机的基础上要首先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其次,在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建立关联,巧妙设计教学活动;再次,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增加其自我效能感;最后,还要积极反馈,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满足感。华文教育历来重视口语教学,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口语教学中应用ARCS学习动机模型理论,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ARCS;学习动机;华文口语教学
伴随着人类在认知理论和学习科学领域取得的革命性进展,当今的教育界已经开始从关注“教师怎样教”逐步过渡到“学生怎样学”,即学习者是教学研究的中心,教师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对教学对象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华文教育是以华人华侨子弟为主要教学对象的中华语言文化教育,其中华文口语作为一种基本的产出性语言技能历来受到重视。
一、ARCS学习动机模型及其要素分析
“动机”(motivation)一词源于拉丁语Movere,“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1],有机体的各种行为和活动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驱动力,实质上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需要。ARCS学习动机模型由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约翰·M·科勒(John M Keller)教授于1987年提出,关注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科勒认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因素有四个,即注意(Attention)、关联(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和满足(Satisfaction),简称ARCS模型。该模型建构了这样的教学过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要引起他们对一项学习任务的注意和兴趣;其次,帮助他们理解完成这项任务与他们的切身关联性;再次,使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学会、学好,从而树立信心;最后,让他们体验学习结果所带来的满足感(见图1)。
在ARCS模型中,“注意”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首要因素,也是学习的先决条件。虽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一项系统工程,但首要一步就是唤起并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关联”也就是切身性,即学习内容要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等方面建立密切联系。科勒教授认为,当学生的注意力被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并且感觉到这种学习活动能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时,其学习动机就会被激发,切身性由此而生。关于“自信”,科勒教授认为,自信来自于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成功的积极期望。因此,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目标和提供可接受的成功榜样至关重要。“满足”是此动机模型中的最后一个要素。满足感指的是学习者的学习结果与其期望值相一致,而这一后果又是积极的,从而使学生对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成就感到满意,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
二、关于汉语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华侨大学华文教育专业一年级B班的29名学生。该专业面向海外招生(四年内修满规定学分者将获得教育学学士学位),旨在培养华文教育师资和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目前,国内仅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直属的暨南大学与华侨大学开设此专业。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对此专业的招生要求如下:有一定的华文基础;有志于从事华文教育,品学兼优、身心健康的海外华裔青年;年龄一般不超过30周岁[2]。2006年,华侨大学华文教育专业首次招生50人,随后的招生规模略有扩大,2013年的招生规模为63人,随机分为A、B两个班。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B班的29人(见表1、表2)。
由表1可以看出,该班学生的年龄构成较为多元,以18~22岁的青年为主。其中,7名学生即将获得高中文凭或已经取得相当于高中教育的同等学历;4名大龄学生已有高等教育学历或工作经历,因对华文教育感兴趣而申请就读该专业;在性别构成方面,该班的男女生比例接近1:2,这种失衡的比例关系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挑战;在国籍方面,该班学生均来自东南亚国家,其中半数为印尼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印尼的华侨华人总数多和对华文教师的需求量大相关。生源国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的文化交流与学习。
从表2可以看出,在家庭背景方面,该班学生既有华裔,也有非华裔,两者人数差别不大。华裔学生大多是第三代移民,他们对中国的语言文化比较陌生。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华裔学生的整体汉语表达能力并未明显强于非华裔学生。
在汉语学习时间方面,该班学生呈纺锤形分布:34%的学生来中国之前仅学过1年左右的汉语,34%的学生学过2~3年的汉语,其他学生学过4~5年汉语,甚至有个别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间超过10年。学习汉语的时间长短与学生的汉语水平密切相关,该班学生的汉语水平差异明显,这就增加了教学难度。
在奖学金来源方面,该班学生均受奖学金资助,分别来自中国政府、生源国学校和生源国商人,其中以中国政府的资助为主。近年来,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普遍面临师资严重短缺和专业化程度过低的困境,为了缓解这些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措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设立了“华文教育专项奖学金”,旨在为海外华文学校培养未来骨干师资力量。此外,海外华文学校也从本校毕业生中选拔优秀学生到中国接受培训,学生与校方签订协议,由校方提供学费等资助,学生在毕业后回母校任教,类似于委托培养。还有一些热心华文教育的海外商人资助优秀学生到中国就读,通常也会签订类似的服务协议,要求学生学成后回国任教。
在从教意愿方面,该班近7成学生具有清晰的职业规划,明确表示将要从事华文教育教学工作;有4名学生表示不愿当老师,他们更乐意从商;有5名学生表示目前尚不清楚。这些数据说明该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华文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向一致,而少数学生的学习意愿与此专业目标定位存在明显错位,还有少数学生处在摇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