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等艺术人才培养结构变迁的特点及启示

2015-07-03 15:11李战国缪晨洁
世界教育信息 2015年10期
关键词:美国文化产业

李战国+缪晨洁

摘   要:文章根据历年学位授予数据,从规模、层次、院校、学科四个维度系统分析了美国高等艺术人才培养结构变迁的特点。研究表明,美国社会对高等艺术人才具有相对稳定的社会需求;院校结构呈现出分类培养的特征;硕士层次学科分化最为活跃,多数学科属于小众学科;交叉和新兴学科领域日益成为学位授予的主体;影视制作与应用设计等领域的人才培养有力支撑了美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应重视高等艺术人才培养的结构调整,加强不同类型院校的分类管理,加快发展硕士层次艺术人才培养;创新学科管理范式,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前做好产业人才规划与储备,增强创意设计、影视制作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在文化产业转型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关键词:美国;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文化产业

艺术教育因具有多种属性而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美国更是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强调艺术教育在保持经济竞争力和塑造美国文化全球领导力中的重要性。1992年,美国艺术教育协会出台《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1994年,美国国会将艺术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写入《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2006年和2010年,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行使联邦机构艺术管理的职能,先后两次颁布全美艺术发展战略规划,从国家层面做出打破学科壁垒、创新发展“优秀艺术”的战略安排;2011年,美国艺术与人文总统委员会发布《艺术教育再投资:以有创意的学校教育赢得美国未来》,再次强调艺术教育在提升美国制造业水平和全球经济竞争力中的重要意义[1]。本文根据历史资料和统计数据,从规模、层次、院校、学科四个维度分析美国高等艺术人才培养结构变迁的特点,试图揭示其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高等艺术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美国高等艺术教育概况

高等艺术教育在美国历史悠久,涉及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摄影、艺术管理等多个领域。成立于1805年的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是美国第一所艺术学院。尽管从殖民地时期开始,所有美国高校都至少提供最初级的音乐教育,但直到19世纪后期,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高校才开始设立音乐学院,培养音乐人才。1823年,舞蹈教育首次成为西点军校的课程,拉开了舞蹈课程进入高校课堂的序幕[2]。1905年,哈佛大学首次授予音乐博士学位[3]。20世纪20年代,美国开始授予舞蹈学士和硕士学位;40年代,开始培养舞蹈博士[4]。1923年,耶鲁大学戏剧系成立,掀开了美国戏剧高等教育新的一页。此后,各大学纷纷开设戏剧课程和戏剧专业[5]。1929年,南加州大学开设电影教育相关专业,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电影教育和电影研究才开始确立其独立地位[6]。1946年,美国第一个艺术摄影系在旧金山艺术学院成立。1963年,美国全国性专业组织“摄影教育学会”成立[7]。自此,摄影艺术开始获得学科地位。1965年,作为联邦机构行使艺术管理职能的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成立,标志着艺术管理专业的开端;耶鲁大学戏剧学院次年开设的剧团管理专业被视为该领域正规高等教育的开始。[8]

二、美国高等艺术教育学位授予的

学科专业分布领域

20世纪70年代,道格拉斯·L·阿迪肯斯(Douglas L. Adkins)的一项研究中将所有学科分为44个学科群,其中,与艺术相关的学科群为“艺术与音乐”(Art and Music),下设12个学科,包括美术(综合)、艺术、艺术史与艺术欣赏、音乐(表演、作曲、理论)、音乐(人文学科项目)、音乐史与音乐欣赏、舞蹈、应用设计、电影摄影、摄影、其他美术与应用艺术、宗教音乐。[9]

在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NCES)研究开发并由联邦教育部颁布的学科专业目录CIP-2000中,与艺术相关的学科群为“视觉与表演艺术”(Visual and performing arts),下设9个学科和54个专业,包括视觉与表演艺术、舞蹈、戏剧、影视、美术、音乐、设计等领域(见表1)。

三、美国高等艺术人才培养结构变迁的特点

(一)人才培养规模占比相对稳定,呈现出社会需求的刚性特征

从规模上看,1890-2012年,美国授予艺术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数呈持续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44%、4.65%、6.30%(见图1、2)。尤其在二战后,高等艺术人才培养规模得到迅速扩张。其中,1890年、1946年和2012年三级学位授予数之和分别为549个、7739个和114856个①。2012年,艺术学学位授予数是1946年的15倍、1890年的209倍。尽管这一时期,美国艺术学三级学位授予总数占所有学科相应层次学位授予总数的比例曲线呈波浪式升降,但2/3的年份中该比例在3.50%~4.0%之间波动,1/3年份则在4.50%~5.06%之间波动(见图3)。这表明,美国高等艺术人才的培养规模在整个人才培养结构中相对稳定,美国社会对高等艺术人才的需求具有刚性特征。

(二)层次结构呈金字塔型,研究生教育获得了阶段性加速扩张

从层次结构上看,1890-2012年,美国授予艺术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数占该三级学位授予总数比例分别在78.17%~93.22%、6.47%~20.53%、0.18%~1.81%之间浮动。其中,1890-1944年,艺术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数占比分别在90.97%、8.66%、0.37%上下浮动;1945-1967年,学士学位授予数占比由92.57%快速下降至78.17%,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数则快速上升,变动幅度分别为7.14%~20.53%和0.29%~1.30%;1968-2012年,学士学位授予数曲折上升,从79.34%升至83.41%,硕士学位授予数从19.54%缓慢下降至15.09%,博士学位授予数呈现出无规律的曲折式升降,占比在1.51%上下浮动(见图4、5、6)。数据表明,艺术学学士层次人才占绝对优势地位,构成了美国高等艺术人才培养的主体;二战后的20年成为美国艺术学研究生教育的加速发展期。由于二战前研究生基数较小,尽管1968年后艺术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数占比缓慢下降,但随着美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整体持续扩张,1968-2012年艺术学研究生学位授予数的规模仍呈持续增长态势。2012年授予的艺术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数相比1968年而言,分别增长了2.6倍和5.4倍。

(三)在院校结构上,美国私立和公立高等教育机构呈现出分类培养的鲜明特色

1992-2012年间,公立高等教育机构艺术学副学士学位授予数占美国公立和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相应层次艺术学学位授予数的比例呈现出U字形,1992-2003年从51.76%持续降至38.58%,2003-2012年从38.58%持续升至58.99%,年均升幅2.27%;博士学位授予数占比大致呈现曲折上升趋势,从65.12%升至70.31%,年均占比66.89%(见图7)。纵观同期私立高等教育机构授予艺术学学位数,学士学位授予数占美国公立和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相应层次艺术学学位授予数的比例从42.08%缓慢升至46.81%,硕士学位授予数占比从40.69%快速升至54.43%(见图8)。可见,公立高等教育机构日益成为授予艺术学副学位和博士学位的主体力量,私立高等教育机构日益成为授予艺术学学士和硕士学位的主体力量。与此同时,私立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授予艺术学学位数的比例在每个层次都呈现出缓慢上升趋势,成为最近几年出现的新特点。

(四)学科集中度在博士层次最高,多数分支学科属于小众学科

1992-2002年,艺术学授予学位数最多的前三名分支学科,在学士层次为艺术(综合)、设计与应用艺术、戏剧与舞台艺术,其历年占比均值分别为21.92%、16.81%、12.63%;硕士层次为音乐演奏(综合)、戏剧与舞台艺术、音乐(综合),其历年占比均值分别为18.16%、13.01%、11.59%;博士层次为音乐(综合)、音乐演奏(综合)、艺术史及艺术评论与艺术保存,占比均值分别为28.61%、23.82%、14.49%。艺术学学士、硕士和博士授予学位数排名前三的艺术学分支学科分别占相应层次艺术学授予学位总数的51.36%、42.76%和66.92%。

2003-2012年,艺术学授予学位数最多的前三名分支学科,学士层次为艺术/艺术研究(综合)、戏剧艺术(综合)、美术/工作室艺术(综合),其历年占比均值分别为15.38%、10.22%和10.20%;硕士层次为音乐演奏(综合)、音乐(综合)、戏剧艺术(综合),其历年占比均值分别为15.27%、11.81%和8.14%;博士层次为音乐(综合)、音乐演奏(综合)、艺术史及艺术评论与艺术保存,其历年占比均值分别为31.89%、24.35%和14.39%。学士、硕士和博士排名前三的艺术学分支学科分别占相应层次艺术学授予学位总数的35.81%、35.22%和70.62%。

以上数据表明,美国艺术学学位授予数主要集中在少数分支学科。其中博士层次学科集中度最高;学士层次次之,多数分支学科属于小众学科;硕士层次学科集中度最低,体现出硕士层次艺术学分支学科分化最为活跃的特征。

(五)艺术学分支学科内部的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迅猛发展并逐步占绝对优势

1992-2002年,艺术学学科群内有3个交叉学科,分别为艺术(综合)、音乐(综合)、视觉与表演艺术(综合);2003年,增至8个,新增学科为音乐表演(综合)、舞蹈(综合)、设计与视觉传达(综合)、戏剧艺术(综合)、艺术研究(综合);2010年,增至9个,新增学科为艺术、娱乐与媒体管理(综合)。艺术学交叉学科授予学位数占艺术学授予学位总数的各年占比均值之和,1992-2002年,学士、硕士、博士层次分别为33.66%、21.88%、31.72%;2003-2012年,分别为56.83%、54.53%、64.19%(见图9)。

1992-2002年,艺术学学科群内的新兴学科有4个,为美术与美术研究(其他)、音乐(其他)、视觉与表演艺术(其他)、电影艺术(其他);2003年增加到7个,新增学科为舞蹈(其他)、设计与应用艺术(其他)、戏剧与舞台艺术(其他);2010年增加到8个,新增学科为艺术、媒体与媒体管理(其他)。艺术学新兴学科授予学位数占艺术学授予学位总数的各年占比均值之和,1992-2002年,学士、硕士、博士层次分别为21.40%、19.96%、10.75%;2003-2012年,分别为5.39%、5.54%、1.09%(见图10)。

若将交叉与新兴学科加总,学士层次艺术学学位授予数的占比均值从1992-2002年的55.06%升至2003-2012年的62.22%,硕士层次则从41.84%升至60.07%,博士层次从42.47%升至65.28%。可见,博士层次增幅最大,硕士和学士层次次之。这表明,艺术学领域的学科交叉和融合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现象。

(六)近20年来,与影视制作、应用设计紧密相关的艺术学分支学科快速发展

从艺术学各分支学科学位授予数占同层次艺术学学位授予总数的比例来看,近20多年来,与影视制作、应用设计紧密相关的分支学科获得了持续快速增长,并分化出一批新的分支学科。

1992-2012年,与影视制作紧密相关的艺术学分支学科学位授予数占比在学士层次从5.41%升至20.81%,硕士层次从5.36%升至19.96%,博士层次则由0.77%升至2.66%(见图11)。1992-2002年的影视制作、摄影、电影艺术(其他)的3个分支学科逐步分化和衍生出2003-2012年间的美术/影视艺术(综合)、摄影与影视制作、电影研究、编剧、影视与摄影艺术(其他)、美术与影视艺术管理、数字艺术、纪录片制作、表演与导演9个分支学科。在最近10年中,美术/影视艺术(综合)在学士层次,摄影与影视制作、编剧在学士和硕士层次,电影研究在学士、硕士和博士层次学位授予数的占比都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

艺术学分支学科名称中含有“设计”的学科,1992-2002年只有1个,为设计与应用艺术;2003-2012年间增加到10个,依据学位授予数的多少依次为平面设计、室内设计、设计与视觉传达(综合)、时尚/服装设计、工业设计、设计与应用艺术(其他)、工艺设计及民间艺术与手艺、戏剧设计与技术、服装设计、游戏与互动媒体设计。1992-2012年,这些分支学科学位授予数占艺术学相应层次学位授予总数的比例,学士层次稳定在20%左右;硕士层次获得了快速提升,从1992年的3.78%升至2012年的12.34%,提升了8.56%,硕士学位授予数则从354人增加到2138人,增加了近5倍;博士层次处于较低水平,在0.09%-0.77%之间(见图12)。2003-2012年,时尚/服装设计在学士层次的相应占比提升了1个百分点;在硕士层次则提高了10倍,学位授予人数从12人增加到196人。此外,平面设计在学士层次,室内设计、戏剧设计与技术在硕士层次也都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见图13、14)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作为崇尚市场竞争和实用主义的美国,其高等艺术教育结构变迁的内在逻辑长期以来受到市场机制的深刻影响。尽管二战后联邦政府开始通过财政拨款等手段大规模介入高等艺术教育,市场需求在美国高等艺术人才培养结构发展的过程中仍然没有丧失主导地位。美国高等艺术人才培养结构的变迁更大程度上是在高校、政府和学生的动态博弈中顺应市场需求的演化结果。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政府权利将逐步下放和自我设限,高校将被赋予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学生的权利意识将被逐步激活,市场机制将在各类资源配置中起到更大乃至决定性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宏观教育管理部门需要尊重市场需求和教育规律,分类管理和制定教育质量标准,逐步优化高等艺术人才培养结构,实现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统一,促进高等艺术教育的良性发展。

(一)认真研究并确定我国高等艺术人才培养规模

以美国为例,在1890年以来的120多年中,美国授予艺术学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数之和占当年所有学科授予三级学位数之和的比例始终保持在4%左右,而我国2012年该比例为7.18%②,2013年为7.72%。尽管我们不能想当然地据此得出我国艺术教育规模过于庞大的结论,但这究竟是属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中国特色”,还是如民盟中央常委、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所指出的,是需要警惕的“艺术院校危险的规模化生产和批量生产”[11]?这需要更多的经验数据和深度研究才能做出科学的判断。

(二)在层次结构上,重视艺术学研究生教育尤其是硕士层次教育

美国艺术学研究生教育,尤其是硕士层次教育表现出鲜明的发展特色,值得我们关注。例如,美国艺术学硕士层次学科集中度最低,分支学科发展最活跃;在二战后的20年中,层次结构比例上升了13%;在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等领域也获得了快速发展。若以美国作参照,从绝对值来看,2012年,我国艺术学大类普通本科毕业生240957人,是美国当年授予95797人艺术学学士学位数的2.5倍;我国授予艺术学硕士11651人,则是美国当年授予艺术学硕士17331人的0.67倍。而从相对值来看,若计算学位授予数与人口总数之比,2012年,美国每10万人口中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数31人,是我国的1.72倍;授予硕士学位5人,是我国的5.88倍。若计算学士与硕士之比,2012年美国为5.53:1,而我国相应比例为20.68:1。这些从不同侧面说明我国硕士层次艺术人才培养规模需要适度扩张。

(三)在院校结构上,加强分类管理,更多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美国公立和私立高等教育机构因历史传统和办学理念的差异,在院校类型上体现出不同分工。私立高等教育机构更多承担精英教育的使命,而公立高等教育机构则更多承担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任务。在办学层次上,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又分为博士学位授予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大学、本科学院、专业学院、大专学院等多种类型[12]。适应不同院校类型和办学层次,强调差异性服务面向的分类办学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前文关于美国艺术人才院校结构的数据分析也印证了这一特点。我国在当下的高等艺术教育生态中,分类办学管理意识的薄弱导致了各类院校模仿专业院校办学模式,出现了同质化倾向,导致教育质量良莠不齐。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针对院校类型和办学层次制定艺术教育的多元标准,加强分类管理。对于地方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应赋予其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引导其培养面向一线的应用型艺术人才,更多发挥市场机制在招生和资源分配中的作用。而具有悠久办学传统和较高办学质量的专业艺术院校,以及具有较大学科容量、利于学科融合创新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则应侧重于学术型、精英型艺术人才的培养。

(四)在学科结构上,创新管理范式,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增强人才培养在文化产业转型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二战结束后,人类社会开始跨入大科学时代,科学的高度分化和深度综合使得学科交叉和融合成为一种常态,也使不断创新成为可能,艺术学科也不例外。21世纪以来,美国高等教育领域艺术学科不断分化、融合,新兴、交叉学科大量涌现。从根源上讲,这与美国高校拥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和通过课程体系的组合调整形成学科的机制紧密相关。美国学科专业目录编制的目的在于服务数据统计和宏观调控,“市场匹配”的学科管理范式在最大程度上有利于打破学科壁垒,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互融共通,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奠定了制度基础。我国沿袭苏联“计划供给”范式的学科管理体制[13]在逐步放开大学自主权。在高校逐步拥有自主设置与调整学科专业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正面临着艰难的制度变迁过程。2010年,教育部发布了《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二级学科自主设置实施细则》,对交叉学科的自主设置与调整首次作出明确规定,交叉学科获得了独立学科地位,迎来了发展契机[14]。2011年,艺术学科从文学门类中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门类,为艺术学科的自身建设和学科管理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空前的战略机遇。各高校应充分利用学科制度变革的历史机遇,不断变革和创新学科管理范式,为艺术学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制度空间。

最近十几年中,包括影视制作、演艺娱乐、文化创意、动漫、音乐等在内的文化产业创造了美国18%~25%的国内产生总值(GDP)[15],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不仅在创造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更为美国在经济实力和意识形态领域在全球的地位奠定了重要基础。这些现象的背后,都与美国重视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紧密相连。近20年来,与影视制作紧密相关的分支学科授予学位数,学士和硕士层次均提高了15%;与应用设计紧密相关的分支学科授予学位数,硕士层次提升了近9%,为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撑。我国早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就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并将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提出继续支持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16]。创新创造关键在人,产业人才在推动产业升级和孕育新兴产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我国要抢抓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重视推进艺术学学科结构调整,扩大创意设计、影视制作等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规模,提前做好人才储备,将人才培养作为提升文化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增强艺术人才培养在产业转型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才能主动适应和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新常态。

注释:

①1890-1970年数据均根据Adkins Douglas L. The Great American Degree Machine: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Human Resource Output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第252-429页整理,1971-2012年数据均根据美国教育统计中心历年数据整理。

②中国数据均来源于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8493/index.html,其中学士学位数以普通本科毕业生数代替。

参考文献:

[1]Presidents Committee on the Arts and the Humanities.Reinvesting in Arts Education:Winning Americans Future Through Creative Schools[EB/OL].http://www.pcah.gov/sites/default/files/photos/PCAH_ Reinvesting_4web.pdf,2015-5-12.

[2]赵巍. 19世纪的美国舞蹈教育[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4):16.

[3]吕金藻,宏钧.美国高等音乐教育[J].艺圃(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88(S1):67.

[4]王雁.美国舞蹈高等教育的两点启示[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6):82.

[5]邢建军. 美国戏剧艺术高等教育考察记[J]. 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3(4):92.

[6]孙绍谊. 美国的学府电影教育[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4):64.

[7]孔令宽. 中美高等摄影教育比较[J]. 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143-144.

[8]张秋月,余元冠.新时期我国艺术管理人才培养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2012(22):55.

[9]Douglas L. Adkins. The Great American Degree Machine: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Human Resource Output of Higher Education[R].The 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 1975: 188-189.

[10]Classification of Instructional Programs:2000 Edition[EB/OL].http://nces.ed.gov/pubsearch/pubsinfo.asp?pubid=2002165, 2015-05-12.

[11]吕巍.高等艺术教育如何避免“大跃进”[N].中国文化报,2013-5-14(11).

[12]赵世奎,魏云霞.美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结构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9):59.

[13]鲍嵘.从“计划供给”到“市场匹配”:高校学科专业管理范式的更迭[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14]齐昌政,汪志明.以学科制度创新促进大学交叉学科发展[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97.

[15]司晴川.文化创意产业在美国发展的路径及经验[J].学习月刊,2014(4):30.

[16]国家明确2015年文化发展目标和财政支出方向[EB/OL].http://www.chncia.org/hangyezixun-detail.php?mid=25&id=4005,2015-05-12.

编辑 吕伊雯   校对 吴婷

猜你喜欢
美国文化产业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2017,文化产业如何挑大梁?
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中的哥特元素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