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思维导图十年研究概述

2015-07-03 05:27林文东宋芹芹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6期
关键词:概念图思维导图

林文东++宋芹芹

摘 要 运用文献法对2002—2011年间在中国知网上发表的文章进行研究,主要介绍思维导图的定义,从论文发表数量及趋势、研究领域和基础理论角度分析我国思维导图研究的现状,总结归纳国内思维导图研究呈现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思维导图;概念图;文献法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6-0109-02

思维导图是20世纪60年代初由英国记忆大师Tony Buzan在对脑神经生理科学实践的研究基础上形成的研究成果,70年代后,思维导图开始广泛应用于教育学习及商业决策等领域。英国把思维导图作为国民中小学的必修课程,新加坡、韩国、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的教育机构也开始对该课题进行探索研究。我国对思维导图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思维导图传入以来,受到各类学者的极大关注,成为我国教育研究的热点。

1 思维导图的定义

通过对国内思维导图研究的总结,研究者大都采用Tony Buzan的观点:“思维导图是人类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想象和联想是思维导图的核心思想,他认为思维导图主要有四个基本特征[2]: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2)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3)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写在产生联想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4)各个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结构的。思维导图呈现的是一个思维的过程,是信息组织与共享的关键环节,学习者能够借助思维导图提升发散思维能力,理清思维的脉络,加深理解,强化记忆[3]。

思维导图绘制方法的研究也大致相同:给出最一般的绘制流程,结合具体的研究内容,设计相应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绘制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手工方式,另一种是使用现代技术软件设计,使用手工方式进行设计,更加具有个性化及视觉化。目前比较流行的思维导图设计工具有Mind Map、Mind Manager、Inspiration 7.5等。

思维导图的绘制方式与步骤[4]:第一步,从一张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周围留出空白;第二步,用一幅图像或图画表达中心思想;第三步,绘制过程中使用彩色;第四步,将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连接起来,然后把主要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再把三级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依此类推;第五步,让思维导图的分支自然弯曲而不是像一条直线;第六步,在每条线上使用一个关键词;第七步,自始至终使用图形。

2 我国思维导图研究现状

论文发表数量及研究趋势 通过以“思维导图”为检索词,“篇名”为检索项,检索时间范围设定为2002—2011年,在“CNKI”学术文献总库检索出273篇论文:44篇学位论文,212篇期刊论文,9篇报纸类论文,6篇会议论文,1篇年鉴和1篇中国专利类论文。依据每年论文数量得出国内思维导图的研究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在2001—2006年间,我国对思维导图的研究处于低谷期,发表的论文数量比较少;2006—2011年间,思维导图的期刊论文发表量逐年增加,反映出这几年我国对思维导图的研究相对火热。

思维导图研究涉及的领域 国内思维导图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个人应用层面:赵英芳从个人知识管理的角度对思维导图的应用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企业层面:外研社组织了首例以国内知名企业人力资源精英为主的“用思维导图提高组织绩效”的权威培训,取得相当好的效果;波音公司在设计波音747飞机时使用思维导图作为教育训练工具,节省了时间、财力和物力;还有研究者从企业管理角度描述思维导图对提高企业员工工作效率的应用。在教育领域:刘晓宁在《我国思维导图研究综述》[1]中对我国思维导图的研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侯建军、李海青从我国教育领域的视角,对思维导图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做了深入研究,提出宝贵的建议;张海森对近十年中外思维导图的教育应用进行了回顾与总结。

理论基础层面 思维导图理论基础的研究主要是从实际教育教学应用及研究进行的,如:安牧冰在《思维导图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介绍了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人脑神经生理基础、学习与记忆信息加工模型中的“组块理论”及双重编码理论;许孟琴在《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复习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介绍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主要含有脑科学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欧海燕在《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一文中介绍了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主要包含脑科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和双重编码理论;陈博、陈凯、薛蒙伟等在《思维导图应用于大学有机化学学习》一文中提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同化理论、有意学习理论及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田添在《从“在线”走向“泛在”的思维导图工具MindMeister》一文中提到双重编码理论;胡存华在《关于思维导图激发高职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探析》一文中介绍了思维导图激发学习动机的心理学原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沈燕在《“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单词记忆中的应用》一文中对其应用的理论基础做了介绍,主要包括知识可视化理论、脑科学理论、记忆的加工层次理论、激活扩散模型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沈建强在《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一文中对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详细论述,介绍了脑科学理论、认知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和有意义学习理论。

我国对思维导图理论基础的研究主要依赖教育及心理学理论,与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相结合,促进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及学习的效率,也说明对思维导图的研究没有摆脱教育理论的影响,都是在教育理论的框架下进行研究。

3 思维导图研究呈现的特点与不足

研究思路模式化,缺乏创新 各类研究几乎都遵循着相同的模式:先对思维导图进行概述,然后进行思维导图的导学设计,分析评价应用效果,得出应用思维导图的优势,阐述思维导图用于研究的意义。思维导图仅作为辅助教与学的工具,没有与学科深层次整合,流于表面;理论创新不强,不能摆脱教学理论的局限,仅是在教学理论的研究框架下进行的教学评价性研究。

研究层次阶段化 思维导图的研究呈现出阶段性的现象,从文献调研的结果看出,国内思维导图的研究主要涉及的教育阶段有小学阶段(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及成人教育,主要将思维导图工具应用到具体的学科,进行导学设计,建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记忆效果等。

多理论少实证,缺少对比研究 许多文章仅从理论上对思维导图的研究进行描述,大多是泛泛而谈,或相互借鉴,各类描述大同小异。思维导图的研究缺乏比较,特别是与西方思维导图的比较研究、学科之间应用的比较研究,同时对思维导图的评价研究较少,有些研究只是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缺乏科学的实验论证。

4 结语

我国思维导图研究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思维导图研究的实际应用存在诸如应用领域窄、研究不深入、缺少比较研究、缺少借鉴等问题,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渐渐地弥补。随着对思维导图研究的深入,将来对思维导图的研究领域会越来越多,层次会越来越深,应用也会越来越广。

参考文献

[1]刘晓宁.我国思维导图研究综述[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5):109-111.

[2]杨凌.概念图\思维导图的结合对教与学的辅助性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6):59-61.

[3]王翠萍,胡石,宋佳.思维导图在阅读活动中的应用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1(14):66-70.

[4]姜云霞,王竹萍.思维导图在现场总线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8):194.

[5]赵英芳.思维导图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教育技术导刊,2005(9):4-6.

[6]侯建军,李海青.思维导图在我国教育领域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4):72-75.

[7]张海森.2001—2010年中外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1(8):120-124.endprint

猜你喜欢
概念图思维导图
概念图在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概念图进行意义学习
探讨概念图在中学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概念图教学功能初探
概念图构建中概念关系提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