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盛
摘 要:英国女性作家伍尔夫的《到灯塔去》用一种和谐与完美融合的写法揭露了西方男性思维的霸权主义、性别的偏见、阶级的压迫、思维的极端中表现出来的缺陷进行了批判和反思,肯定了女性主义中的博爱与感性的思维,作者从拉姆齐夫人的大爱中领悟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之处,体现了生态女性思维的重要意义,同时寄希望于消除男性与女性之间的思维芥蒂,达到相互理解、相互融合的效果。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融合;理性与感性;人与自然;和谐
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是由法国女性主义者弗朗西丝娃.德.奥波妮(Fraicoise d Eaubonne)于1974年在《女性主义.毁灭》(Le Feminisme ou la mort)一文中呼吁女性参与拯救地球的工作时,首先提出了女性主义,标志着西方女性主义的开端。它是妇女解放运动和生态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既是女权主义研究的重要流派之一,也是生态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它从性别的角度来切入生态问题,指出男权主义在社会与自然中存在的缺陷,从而进行深入的批判,使得生态女性主义在西方国家,尤其是在法国、德国、荷兰和美国的女权运动和环境运动、环境哲学和生态伦理学中,越来越受重视,并且有着相当大的影响。生态女性主义体现了女性在生态环境保护中起到的特别作用,并且能够在男权主义的压迫下而进行的反抗,达到自我保护的效果,它可以说是自然的女权主义,既继承了过去的理论,又开拓了新的领域,研究女性主义与男性主义的本质区别,探讨女性价值,批判父权的压迫,目标是建立一个遵循生态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原则。
伍尔夫作为一个英国意识流文字代表,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子主义的先锋代表,在准自传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中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在整个故事情节中围绕着男性主义与女性主义从相互对立到相互和谐的一个过程,从而达到了女性主义的自身良好性与正确性。
小说描绘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拉姆齐先生一家的生活经历。拉姆齐先生是一个拥有渊博学问的知识分子,是小说作者伍尔夫父亲的原型,他拥有绝对的权利与地位,在家庭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是一个现实、严谨的哲学家,崇尚理性与实际,痛恨幻想与夸张。而拉姆齐夫人确实有着跟拉姆齐先生完全不一样的思维,她喜欢幻想,注重感性,拥有博爱众生的清怀,她会使周围人感到快乐与满足,从而用来抵御拿残酷的现实世界,她热爱自然、美的事物,她将灯塔发出的第三束光与自身等同,将其视为自己的精神之光。她在千变万化中的世界里总能够看到和谐一致、稳定永恒的因素,并且保持着超然的平和心态,陶醉于无限遐想当中,尽情的放纵自我,是女性主义最具代表性的女性。而为自身设计的角色的莉丽,是一个融合了理性与感性的艺术家,她认为,一味的追求理性只会限于理性的漩涡中停滞不前,那么也就无法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只有理性融合了感性,才能重新缔造和谐有序的生活,她欣赏拉姆齐夫人的感性思想,但又与拉姆齐夫人有着本质的不同,她把希望寄托于自我和艺术上,而不是在别人身上,她在独立中做自我思考和自我探索,把男性与女性思维结合起来,让自己在两者的融合中得到提升,解开了自己心中多年的疑惑,让自己得到完整的人格,也升华了小说主题,使作者自己的思想得以体现。
小说不仅只是对于女性主义的思考,还有对于人、自然、社会的思考,从而达到生态女性主义的主题。
人与自然:在西方男权主义盛行时期,男性对于女性和自然的征服欲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认为自然是由人类统治和征服的,就像他们征服女人一样,这使得拉姆齐先生在幼子詹姆斯请求去海的那边看塔的时候总对他说明天天气不好,并且斥责拉姆齐夫人对孩子做出“明天天气可能会好呢”的假设,他认为,自然是在人的自我掌控中存在的。可是他却不知道自然是不受人的约束的,它的存在跟人类息息相关,可是却有着自我意识的个体存在,它需要人类的和谐相处,就像女性与男性一样,有着不可相缺的性质,所以,在人与自然关系当中,人类是自然的保护者而不是征服者,这一点在生态女性主义观点中异常重要。
人与人:从拉姆齐先生对拉姆齐夫人的制约中可以看出,男性高于女性的思维一直存在,所以女性在西方国家中有着超低的地位,甚至不能明明白白的表达自己思想,并且男性与女性存在着巨大的差别,然而女性并不能为自己争辩。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女权思想开始有了新的转机,她们开始为自己的切身权利作出发出呼声,并且有了一定的成效。比如在美国黑人女性作家爱丽丝.沃尔克的代表作《紫色》(The Color Purple)中就诠释了女性如何消解男性的话语权,歌頌了黑人妇女自我意识不断觉醒的过程,在性制及各种压迫下仍旧不屈不挠反抗与自我解放,这篇小说涵纳了一个黑人女性作家对自我种族与性别身份多角度的思索,就像小说中的茜莉和聂蒂通过书信来让我们感受到姐妹之间的浓浓亲情,新颖有创意,让我们知道,幸福是靠自己争取的。这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深深揭露了黑人妇女在家庭中无足轻重的地位,甚至跟奴隶差不多,但是黑人妇女却在种种压力下仍旧致力于跟现实作斗争,这种精神正是作者的精髓所在。
女性与男性本身在评价、理解和对待自然方面存在着差异,女性更容易接近自然,并且能够理解自然,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而男性自古以来的征服欲这时候就成了他们的障碍,拉姆齐夫人在欣赏花的时候是带着“美丽”“可爱”“活力”,而拉姆齐先生则是只对“褐色”“实际”感兴趣,而詹姆斯在母亲的影响下对父亲的现实观有着不屑和嘲讽,这也就一直成了他们父子之间的心结。
而在小说最后的情节中,拉姆齐夫人在逝去后拉姆齐先生认真思考了自己缺点,并且吸纳了拉姆齐夫人身上的感性,让感性和理性融合在一起,这也就解开了父子俩的心结,也消除了莉丽对他的反感,他能够与渔夫们在一起吃饭,带着子女乘舟到海上的灯塔去观看,而莉丽也在看到行驶海中的船时突然对持续10年的作品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参考文献
[1]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1927
[2]爱丽丝.沃尔克《紫色》,1982
[3]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1950
[4]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