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出彩文自高

2015-06-30 11:34:32齐树杰
关键词:化大为误区角度

齐树杰

【摘  要】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帮助学生走出作文立意的误区,教会学生几种立意的创新方法,从而提高学生作文的立意能力。

【关键词】

文章立意  常见误区  优化立意

文章以立意为主,“意”就是文章的主题。它是文章的核心与灵魂。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一篇作文有了主题思想,文章才有灵魂,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才有了依据。但在当下学生的作文中,立意不正确、观点不鲜明、立意不深刻的误区依然存在。现就立意常见的误区以及如何正确立意作简要阐述。

一、作文立意中常见的误区

1.立意不正确、不健康

立意最基本的要求是正确,它必须符合道德标准,符合审美情趣。如果立意不正确、不健康,语言再美,结构再巧妙,都不能取得作文高分。立意不正确、不健康,常表现在主题消极颓废、情绪低落、心理阴暗、认识错误等方面。例如“生活需要——”这一文题,一考生竟以“生活需要灾难”为题作文,虽然“灾难能使人类更加理智地认识自然,更好地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但整篇文章看起来还是令人不舒服。因为,毕竟不少灾难对人类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且许多自然灾难的发生,也并非是人类与自然不和谐所有致。再如,以“幸福”为话题,有些考生认为有钱就是幸福,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钱、权的向往与追求,思想格调低下。还有面对“读书真好”这一话题,有些考生从读书可以当人上人、可以光宗耀祖、可以免劳役之苦等角度进行立意,与题旨相悖。

2.立意不鲜明、不集中

文章的立意要鲜明,肯定什么,否写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一定要一目了然。立意不鲜明、不集中主要表现在:全文基本观点不明朗,不集中,若隐若现,好像是作者不敢明确表态;或笔墨不集中,行文过散;或思路不清晰,前后内容衔接不紧密。这样的作文令阅卷者如入迷宫,当然不会得到高分。例如,有一材料作文“简单的一句话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力量”,不少考生在一篇文章中选取了两三个素材,有的素材凸显的主题是“一句话催我醒悟”,有的凸显的是“一句话给我前进的勇气”,有的则是“一句话给人温馨浪漫”,这样“三足鼎立”的行文模式造成主题模糊,使读者无法确定作者到底要表达什么。又如作文题“深情”,有位学生在文中写了三种感情;父母对孩子的抚爱之情;老师对学生的培育之情;同学之间的相互理解之情。文中涉及许多人和事,感情的类型也有很多样,虽表达了“深情”,但如果不归纳一下,又无法合到一起,主题当然就不集中了。

3.立意肤浅、不深刻

立意要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果推因地审察事物,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透过表象看到真相,经由问题揭示原因,通过形式洞察内涵。不少学生写作文时常常只停留在对事物表象的罗列和叙述上,不去挖掘事物的本质,文章缺乏深度,缺乏创新,这样的作文也只能是人云亦云,毫无特色。如以“痛苦”为话题作文时,不少考生都尽情倾诉生活带给自己的痛苦,而没有在对比之后往纵向挖掘。而有的同學则提出了“生活在蜜中的我们要珍惜‘痛苦、珍惜‘磨难,才能适应今后复杂残酷的竞争”的观点,立意就很意味深长。

明确了审题的误区后,我们就要深思如何正确立意。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以及当下学生的习作情况,现围绕如何正确立意总结以下三点。

二、作文正确立意方法

1.化大为小炼主旨

我们必须要有“化大为小”的意识,要善于在一个大的、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5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学生可在析题的基础上,化大为小,把思维引向深入,找到适合的切入点拟题立意。例如,一篇写母爱的习作《一碗面条》里有这样的情节:

每次回家,钥匙刚插进锁孔,妈妈的身影会准时地出现在门口,当我把目光移向桌面时,准会见到一碗热乎乎的面条。那一瓣瓣的蒜头和绿绿的葱丝,看着就让我心动,面里的佳肴更是天天变换着式样。品尝着面条,户外带来的寒气顿时无影无踪。几口热汤下肚,一种家庭的温馨便渐渐地从心头升起。

本文作者善于观察,感悟生活深刻,从一碗面条看到了母亲对自己的一片浓浓的关爱。再如,对话题“处处留心皆学问”,有一位考生从茶壶却一天比一天香的现象入手,进行深度思考,最后明白了“只有积年累月长出茶垢的壶,才能泡出清香爽口的好茶来”道理。在具体而生动的记叙中,突出了“处处留心皆学问”的话题主旨。经过这样的“炼旨”,立意自然就高人一筹了。

2.变换角度出新意

常言道:“文似看山不喜平。”我们要学会从与众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诠释话题,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立意“高人一等”。在立意的过程中,首先可以运用多向思维,开拓思路,多方位思考,多角度立论,深入挖掘题目的内涵,从而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结构。比如,有这样一则材料:一位父亲在冬天砍掉了一棵枯树,但是到了春天却惊奇地发现树桩上又萌发了一圈绿绿的嫩芽。于是,父亲对孩子说:“当时,我真的以为这棵树已经死了,现在才知道,它确实还活着。孩子,千万不要忘了这个教训,别在冬天砍树。”

针对这则材料,有学生运用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从“树”和“冬天”的角度,将立意确定为: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高潮有低谷,有坦途有坎坷,在最困难的时候,切不可丧失信心,黑暗过去就是光明;从“父亲”的角度,将立意确定为:不能轻易否定一个人,尤其在他最困难的时候,要相信他,肯定他。这两种立意,都很不错。

3.反面着笔求深刻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从表面上看,是违背人之常情或人之常理的,却也能够“逆理”而“成章”;有些事情从正面写,可能难以激起读者的兴趣,从反面着笔,却能使情节变得曲折,主题变得新颖而深刻。比如“又到中秋月圆时”这个题目,从正面来写无非是写中秋赏月、家人团圆,然而如果用逆向思维,就可以写中秋时不能赏到明月,一家人不能团圆,为何呢?可写大气污染太严重,能见度低,明月不易见,从而谈论到热门的环保话题;可写由于公务繁忙,岗位需要,军人天职等原因而使家人不能团圆,进一步歌颂奉献精神。需要注意的是要有恰当的铺垫。这样写能收到语出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效果。

猜你喜欢
化大为误区角度
神奇的角度
化大为小找规律
冬季洗澡的误区
海峡姐妹(2019年2期)2019-03-23 02:56:34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海峡姐妹(2018年2期)2018-04-12 07:13:37
角度不同
37°女人(2017年8期)2017-08-12 11:20:48
人啊
滇池(2017年7期)2017-07-18 19:32:42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华人时刊(2016年13期)2016-04-05 05:50:15
命题作文如何“化大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