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帅 孟祥标
[摘 要]以经济常识新教材中《存款储蓄和商业银行》一课的教学为例,结合教学实践,详细地阐述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新授课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080
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教育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倡导自主学习、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应能主动提出问题,积极思考,相互交流,合作探究,最终发现和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笔者更关注如何将这些新课改的理念贯彻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下面就结合经济常识中《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一课的教学,谈谈在政治教学设计中笔者践行新课程理念的体会。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依然要落实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目标。传统教学主要以灌输为主,采用“填鸭式”教学,而新课改则倡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探究式学习。因此,设计《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的教学时笔者首先摆正了师生关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把学生的具体情况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其次,充分地研读课标、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将教材从教师手中的“教本”向学生手中的“学本”过渡。最后,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规律,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创设情境、组织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感悟知识;第二部分是让学生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新课程改革倡导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如何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呢?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想”探究;二是要有具体的话题,使学生“能”探究(话题太大太空学生无法探究)。为此,必须创设一个生动、具体、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上课开始,笔者通过一个小品引导学生进入“家庭剧场——理财篇”。《乡村爱情》中谢永强通过开发荒山种植果树,发家致富了,面对这些钱,他提出问题:怎样才能让这些钱保值增值呢?小品结束了,学生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这一问题情境。由于这一问题贴近生活,很快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设计问题情境最好能够以一个案例引申出所有的话题,减少思维的无序跨越,进而突出主题。
2.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共同参与
当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后,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做好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课前,笔者将学生分成八个小组,并明确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的职责,主要有组长、中心发言人(每节课的中心发言人应轮流担任)、记录员等等。小组围绕中心问题展开激烈讨论时,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参与交流,倾听学生的讨论,并适当给予引导、点评,以便保证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3.汇报讨论结果,争论明辨知识
学生初步自主探究后,每个小组可派代表汇报探究结果。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时,教师不要否定他们的想法和意见,而是让他们各抒己见,自由讨论、争辩。如本课设计的第三个问题情境“如何去存款和计算存款利息”,学生在自主探究后,就形成了很多不同问题,如在存款开户时没带身份证,计算利息未扣利息税等等。等学生争论基本达成一致时,教师应对学生的探究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评价,肯定学生的探究精神。
汇报、辩论过程是将知识点分解后又汇总的过程,是使知识系统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判断、反思,从而开阔思路。
4.共同交流,归纳知识系统
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教师抓好时机,引导学生思考:请系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回顾本节课新学知识,小组合作继续讨论。这时教师巡回指导,加入各组适时点拨。学生通过画树状图、列提纲等方法对知识进行总结。这一环节,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对获得知识进一步分析处理的能力。它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知识和技能目标。
5.灵活运用,巩固提高能力
让学生从问题情境、感性材料中,通过讨论、探究形成理性认识,这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一教学环节,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两个作业。(1)讨论:如何认识“我国储蓄存款居高不下”的现象?(2)实践:亲自到银行存、取一次款。
这样,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提高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到政治课的学习确实非常重要,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欲望。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