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创新人才培养探索

2015-06-26 07:55沈小燕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高中英语教学

沈小燕

[摘 要]一代大师钱学森老人在临终前发问,直指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钱老之问”叩问着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毋庸置疑,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创造理念教育思想对当今的教育改革及人才培养宗旨仍具有不可或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教师应遵循陶行知创造理念教育思想,将其实践于高中英语学教学中,以期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理念 创新型人才培养 高中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033

一代大师钱学森老人在病榻上曾多次向前来探望的温家宝总理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虽说主要是针对大学教育而言,然而,对我们中学教育也同样有着深刻的启示。“钱老之问”令人深思,发人深省。当前中国教育问题症结在哪里?教师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难以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刻不容缓。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以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眼睛和嘴巴、时间和空间为己任,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根本,有机地把“教学做”结合起来,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思考,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成为“钱老之问”中提到的杰出人才。作为一名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工作的老师,我深感创造理念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源泉。

一、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

陶行知先生曾在《儿童的世界》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辟天地的大好佬。”陶先生讲了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一位贵妇人,她的宝贝儿子把家里的一块金表拆坏了,那位夫人狠狠训斥了儿子。陶行知先生知道后,责怪了那位夫人:“你打的不只是孩子,你可能打掉的是中国的‘爱迪生。”并叮嘱那位夫人采取补救措施:“把孩子和金表一块送到钟表铺,请钟表师傅修理,他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但附带条件是让孩子在旁边看如何修理。”就这样,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孩子的双手得到了解放,孩子自然得到了发展。可见,勤于动手、动脑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人类的活动是靠手脑并用进行的。可是,如今的教育却被现代的速成教育替代,渐渐地背离了陶先生的“创造教育”的理想,慢慢地把“教学做”分离开了,最后把崇高的教育事业异化为一种职业,教师也沦为“教书匠”,哪里还有什么自主教学可言,哪里还奢谈自主学习?长此以往,何以培养出大师心目中的“杰出人才”?

教师应该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的宗旨,着力打造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学的课堂”。在学的课堂里,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想学生之所想,为学生之所为。例如,在教牛津高中英语模块4的Unit 2 Sports events时,我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历史和发展的背景知识。我提出问题:“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Olympic games?”要求学生“Find out information about the Olympics as much as you can.”学生通过上网、查阅书本等渠道收集、整理,从多方面、多角度找到了许多有关奥运会的信息,如:The first ancient Olympic games—in ancient Greece in AD776. The Olympic motto—Swifter, Higher, Stronger. Some Olympic champions—Michael Jordan, Xu Haifeng, Liu Xiang...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手脑并用,积极探索,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一个个创造念想也就应运而生。

二、解放学生的眼睛和嘴巴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

陶行知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在2008年,江苏省曾以“好奇心”作为高考语文作文题,剑指语文学科的应试教育,结果考下来,师生没少挨批。当时,有人把一群小学生、中学生集中在一起,同样以“好奇心”为题,结果发现小学生的好奇心远远胜于中学生。那么,到底是什么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显而易见,是应试教育,让那些刚进校门时的“大问号”经过十多年寒窗变成走出校门时的“大句号”。考什么,学什么,一切围绕考试的指挥棒转。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的学习都是与事先确定的标准答案对号入座,这种教育模式下又如何能培养出大师心中的杰出人才?新的时代召唤着我们,我们要直面“钱老之问”,彻底解放学生眼睛和嘴巴,让学生永远保持一颗创造的孩童之心。

例如,学生对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2 Unit 1 Tales of the unexplained这一单元话题兴趣浓厚。通过阅读教学,教师可以培养学生不断探索自然奥妙的兴趣。基于这种思考,我设计了以下问题:What do the letters UFO stand for?Are they really from another planet? Do you believe in UFOs? What might be the most acceptable explanation for UFOs?这些问题促使学生在自己对UFO了解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I believe in...

I dont believe in...

I agree with...

I think that...

然后,我展示出世界上那些让世人无法解释它们神秘的图片,如:Crop Circles, Stonehenge, the Pyramids, the Bermuda Triangle, Loch Ness Monster来鼓励学生给出各种猜测,并继续提出一些问题如:Do you think such kinds of things mysterious? Can you list anything more unexplained you have ever heard or seen in your daily life? 引发学生更多思考与想象。在多样化的任务学习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观点发生碰撞时有发生。伴随着新观点的生成,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

三、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

陶行知是我国“创造教育”和“生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他在《创造宣言》中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他的创造教育理论以生活为中心内容,旨在以开放式的教育环境培养一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真善美”的人。虽然现实的教育还不得不令人忧虑,但如今的教育改革还是扎实地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大学实现自主招生,高考有了大变脸。由此,我们的教育出现了“自主学习,和谐发展”的可喜局面:学校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

在教高三英语Module 9 Unit 1 Other countries, other cultures时,我对学生讲:First, you should know our own countrys brilliant culture. Then, what part of culture will you introduce to the other countries?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文化舱,然后让学生挑选出能够代表华夏文化元素的物品,装入文化舱随飞船遨游太空,让外星人接受华夏古老文化的洗礼。面对这样一个意境,学生纷纷心绪飞扬,踊跃拓展思路,一个又一个“金点子”连续迸发。此时,我观察到学生把四大发明、万里长城、西安兵马俑、北京故宫、中国瓷器、南京明孝陵等文化遗产照片装入文化舱,还有学生挑选了《二泉映月》等民间音乐、刺绣印染等传统工艺。我反思这个教学片段,觉得不被课本禁锢,适当延伸知识,能够让学生通过真实语境的创设,促进学生体验成功,学会创新。

陶行知先生教诲道:“并非一面教人,一面受教,就算了事。要使学生的精神意志和能力,渐渐地发育成长。”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离不开对学生创新个性的塑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巧妙地运用自己的动作、表情、教学手段及课堂气氛,熏陶、感染、启迪并积淀成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信念、动机和价值观等,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大无畏的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以及永不满足的求知欲望和永无止境的创新欲望,这正是陶行知先生所期待的。毕竟教育是“走在学生心尖上”的事业,只要教师以开放的心态,解放学生手脑,解放学生的嘴眼,解放学生的时空,相信,我们的教育一定不会辜负钱老的期盼。

[ 参 考 文 献 ]

[1]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九五”教育规划课题组.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

[2]吴祥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8).

[3]刘新玲.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英语,2012(10).

[4]李兰兰.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校园英语,2013(7).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培养高中英语教学
构建沈阳地区创新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研究
国外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启示
依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培育机电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分析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