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要重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2015-06-26 08:16姜志平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思品课活动生活

姜志平

[摘 要]针对目前部分思想品德课堂以本为本,死气沉沉,没有拓展和延伸,缺乏灵动性,教育效果差的现状,试图从课堂导入生活化,课堂形式活动化,课内课外相结合这三个方面来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品课 生活 活动 相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075

思想品德是初中的一门必修课,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的基础课程,又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为核心的一门综合课程。针对目前思想品德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现象,笔者认为初中思想品德课必须要重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这不仅要求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内容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思想品德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思想品德学科知识。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每一节课的导入部分,要精心选择生活化的素材,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例如,笔者在进行新课导入时,安排了“一分钟新闻资讯”,让学生在熟悉时事热点的同时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各抒己见,从而培养他们关注生活、了解社会的意识。再如笔者在课前导入时播放一段关于上海世博会精彩展馆的视频,美轮美奂的建筑群搭配着歌曲《大中国》,有效营造热烈、活泼的课堂气氛,为这堂课开了好头。有时笔者还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个哲理小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的学习。这些新闻资讯、视频、故事等,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课堂以活动为主要形式,激发智慧的火花

当今,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脱离生活的现象十分严重,教学目标过于“理想化”,教学内容偏重理论,而教学手段又比较单一,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事实上,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应切合生活实际,教学方法也应该丰富多彩,而开展课堂活动可以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形式。教师在课前如果能够精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课堂上合理组织学生,用心设计活动流程,再加上适时调控,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有教师在进行《法不可违》的教学中,通过“情景体验”“写一写”“辩一辩”等活动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情景体验”部分播放了原政治局常委周永康落马的录像,“写一写”部分安排学生看书中的 “情景”一、二、三,并让学生根据课本材料,将备选答案填入表中。(多媒体展示表格和备选答案)

备选答案:A.行政法;B.民法;C.刑法;D.行政制裁;E.民事责任;F.刑事处罚;G.行政违法;H.民事违法;I.刑事违法;J.较轻;K.较重;L.严重。

“辩一辩”部分,让学生根据上文填写的内容,进行辩论。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知法、守法的意识明显增强,懂得生活中处处都有法,谁都不能违法,犯罪必受惩罚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法律的尊严以及法律对于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从而立志做一个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三、课内课外相结合,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实效

思想品德课程的宗旨和最高价值是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但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是难以实现这一目标的。因此,思想品德课必须将课堂教学由课内延伸至课外,通过课内外相结合,使社会大课堂融入思想品德课之中,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的时空养成良好的品德。

1.创新教学形式,让课堂不断延伸

我们还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加强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效果。比如可以把思想品德课里面的内容,通过改编成情景剧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我校举办的思想品德学科课本剧展演,就是把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巧妙地融入剧情之中,演绎了一幕幕动人的课本剧。学生用感情饱满的台词、丰富的肢体语言、精美的服装道具,完全将自己融入剧本的角色之中,将剧本中的人物形象、情节演绎得淋漓尽致,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再如可以在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朱永新教授倡导“学校要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这有用的东西就包括良好的习惯。而全国近两千所践行该理念的学校,据此推行21法则,开展“每月一事”的实验项目,帮助学生在一个月中培养一个好习惯,这就是思想品德学习与生活相结合的典型范例。

2.着眼未来,让思想品德课内容服务于生活

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中如果仅仅满足于课本知识的学习,把课堂知识、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割裂了,那么课堂的学习就没有意义了。因此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能仅仅满足于低层次的学习,还要进行有效的提升。如何进行有效的提升呢?就是让所学的思想品德知识回归生活,为生活服务。

例如在讲授《人生命的独特性》这一章节的时候,通过讲授生命具有独特性以及万事万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之后,学生明白了不同的人因为具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品质,就会有不同的人生之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也不相同。然后向学生提出要求:大家从出生到现在,每个人走过的道路是不同的,那么大家有没有规划过自己的成长道路呢?请根据自己特点、个性、兴趣、爱好、特长、成长环境等方面的分析,为自己设计一棵未来的生命之树。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红色空白卡片,让学生把内容写在上面。最后教师也适时送上真诚的祝福:祝愿所有同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尽情地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和能力,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这样就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今后成长道路上的动力,从而提升了本节课的教学层次,让课堂充满了灵动之气。

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堂需要通过写倡议书、设计行动方案或者制作感谢卡等方式,指导学生今后的行为,从而让我们的课堂更好地回归生活,为生活服务。

生活需要教育,教育以生活为源头,又以生活为归宿,只有在生活中学习,学习才能够获得充足的动力。因此思想品德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社会环境,让学生在政治学习与生活体验之间建立一种密切的联系,真正达到知情意行的自我完善。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思品课活动生活
“活动随手拍”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漫生活?阅快乐
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整合的体会
初中思品课生成性课堂建构的研究
生活感悟
为思品课插上爱的翅膀
无厘头生活
乡土资源给力生动思品课堂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