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篇章语言的标准看歌曲《回家的路》的歌词篇章

2015-06-23 05:44李卫玲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歌曲

摘 要:篇章语言学家Beaugrande和Dressler提出的篇章语言的七条标准是衡量一个语段是否可以被视为一个篇章而必须满足的条件。鉴于以往的研究鲜有人用它来分析歌词,本文拟运用该理论框架来分析2015年央视春晚歌曲《回家的路》的歌词语篇,扩大该理论的解释力并使人们更好地理解歌曲《回家的路》所表达的主题意义。

关键词:篇章  歌曲  《回家的路》  歌词篇章

一、引言

篇章语言学,又名“语篇分析”或“话语分析”,是一个仅有新的语言学流派,其研究对象是大于小句的片段。近年来,篇章研究在语言学乃至整个人文社科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涌现出大批相关文献。有的从功能语法的视角来研究篇章,如黄国文(2001,2002),方琰(2005)等;有的从认知的视角来研究,如朱长河、朱永生(2011),苗兴伟(2006),王寅(2003)等;有的从语用的视角来研究,如刘森林(2001),丁建新、廖益清(1997)等;有的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来研究它,如杨敏(2010),张大群(2014)等;还有人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来研究,如Scollon.R.贾玉新(2004)等。鉴于此研究现状,作者尝试从篇章语言学自身的理论框架入手进行篇章分析。篇章语言学家Beaugrande和Dressler在1981年提出了篇章语言的七个构成原则或称七条标准:衔接、连贯、意图性、可接受性、信息性、情景性和互文性。篇章指的是符合这七种篇章性标准的交际事件,如果这七种标准中有一项没有满足,该篇章就不具有交际性,不具有交际性的篇章,就称不上是篇章(Beaugrande&Dressler,1981:10)。本文拟以Beaugrande和Dressler二人的篇章语言学理论(即篇章的七条标准),分析2015年央视春晚歌曲《回家的路》的歌词篇章,以更好地理解该歌词篇章的主题意义。

二、篇章的七条标准

1981年,Beaugrande和Dressler在其合著的《篇章语言学入门》(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一书中提出了篇章性的七个标准:衔接、连贯、意图性、可接受性、信息性、情景性和互文性。为语篇分析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

根据Beaugrande和Dressler的阐述,衔接指的是“表层篇章”的成分之间有顺序的相互联系的方法,表层篇章就是我们实际听到或看到的词语(Beaugrande&Dressler,1981:10)。韩礼德和哈桑(1976)提出了英语中的5种衔接类型:照应、替代、省略、逻辑连接和词汇衔接,其中前四种统称为语法衔接。词汇衔接包括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和搭配等(Halliday,Michael.A.K.&Ruqaiya Hasan,1976:31)。根据他们的分类,小句的重复也应该是语篇衔接的一种手段,因为小句的重复本身就包含了词汇衔接和语法上的照应关系,即小句层面的衔接(谭翼云,2014)。胡壮麟(1994:168)、徐立新(2000)等认为衔接手段还应包括语音手段。但是,其运作机制与语法、词汇等衔接手段完全不同,它不是从内部的语义关系出发对语篇进行衔接的,而是在听觉上对语篇起到一种外在的衔接作用(翁颖萍,2013)。连贯指的是“语篇世界”的成分之间相互接近、相互关联的方式,“语篇世界”就是“表层篇章”之下的概念结构和关系结构(Beaugrande&Dressler,1981:11)。意图性指篇章创作者的态度,即一系列事件应当构成一个用以满足创作者意图的衔接又连贯的篇章,如传播知识或达到计划中的具体目的。可接受性指篇章接受者的态度,即一系列事件应当构成一个对接受者来说有用或与之相关的衔接又连贯的篇章,如获得知识或在计划中提供合作。信息性指所呈现出的篇章中的事件是预期的还是未预期的、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程度。情境性指使篇章与事件发生的情景相关的因素。互文性指使对一个篇章的使用依赖于一个或多个先前见到过的篇章的知识因素。(Beaugrande&Dressler,1981:14-18)

三、从篇章的七条标准看《回家的路》的歌词篇章

歌词是一种特殊的文体类型,它以演唱的形式供大众欣赏,是介于书面语篇和口头语篇之间的一类特殊语篇形式。胡壮麟(1994:1)指出:“语篇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目的是为了通过语言这个媒介实现具体的交际任务或完成一定行为。”歌词在语篇的范畴之内,与其他语篇类型一样需要满足篇章的七个组篇标准(王寅,2009)。下面以Beaugrande和Dressler提出的篇章的七条标准来分析由刘德华作词,陈思函作曲的2015年央视春晚歌曲《回家的路》的歌词语篇。《回家的路》的歌词如下:

回家的路

回家吧孤独

回家吧幸福

数一数一生多少个寒暑

数一数起起落落的旅途

多少的笑 多少的哭

回家的路

数一数一年三百六十五

数一数日子有哪些胜负

又有哪些满足

回家吧幸福

幸福能抱一抱父母

说一说羞涩开口的倾诉

灯火就在不远阑珊处

孤独还等待着安抚

脱下那一层一层的戏服

吹开心中的雾

回家的路

数一数一年快乐的次数

数一数一天脾气的起伏

什么是贫 什么是富

回家的路

数一数岁月流走的速度

数一数一生患难谁共处

一切慢慢清楚

幸福能抱一抱父母

说一说羞涩开口的倾诉

灯火就在不远阑珊处

回家吧孤独

孤独还等待着安抚

脱下那一层一层的戏服

吹开心中的雾

回家的路

拍一拍肩上沾染的尘土

再累也一样坚持的脚步

回家真的幸福

(一)衔接

据韩礼德和哈桑(1976)、胡壮麟(1994:168)和徐立新(2000)等人的观点,篇章衔接包括语法衔接、词汇衔接和语音衔接等手段。在歌曲《回家的路》的歌词语篇中,主要采用了语音衔接中的押韵、语法衔接中的省略,词汇衔接中的重复、反义词衔接和词汇搭配,以及小句的重复等衔接方式。

1.语音衔接

在歌曲《回家的路》的歌词语篇中,最明显的是采用了押尾韵的语音衔接手段,每句歌词的结尾音都是[u],如“路、暑、途、哭、五、富、足、福、母、诉、处、独、抚、服、雾、数、伏、度、楚、土、步”等。歌曲词语篇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歌的旋律也深情舒缓,唱出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易于打动观众。

2.语法衔接

语法衔接手段中,《回家的路》的歌词篇章运用了省略。省略是将句子中一个或多个成分省去,避免重复,使语言简练紧凑的一种语法手段。省略又叫“零替代”。在这首歌的歌词篇章中,最突出的是主语的省略。如以“数一数”开头的8句歌词“数一数一生多少个寒暑,数一数日子有哪些胜负”等。第11句“说一说羞涩开口的倾诉”,第15句、16句“脱下那一层一层的戏服”,“吹开心中的雾”和结尾处“拍一拍肩上沾染的尘土”,“再累也一样坚持的脚步”均省略了主语“我(们)”。此外,第10句“幸福能抱一抱父母”省略了判断动词“是”。省略使这一歌词篇章避免了冗余,显得更加紧凑。

3.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指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之间存在的语义上的联系,或重复、或由其他词语替代。有了词汇的相对集中,才能保证语篇的主题和语义场取得统一(胡壮麟,1994)。词汇衔接包括“重复、同义、反义和词汇搭配”等。歌词《回家的路》中主要采用了词汇重复、反义词衔接和词汇搭配等衔接方式。

(1)词汇重复

词汇重复指某一词语或词组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出现在同一语篇中的现象。在歌曲《回家的路》中,名词“一生”重复出现了两次,名词词组“回家的路”在每段开头重复出现了五次;动词词组“数一数”和“说一说”均重复出现了两次;形容词“多少”和代词“什么”分别出现了两次。这些词语和词组的重复使用,引发人们回忆和思考生命的过往,触发回家的情绪,感情真挚、细腻,对这首歌的主题起到强调的作用。

(2)反义词衔接

反义词也可以起到衔接作用。“寒”与“暑”,“笑”与“哭”,“胜”与“负”,“起”与“伏”,“贫”和“富”都是反义词,它们同时出现在《回家的路》中,写出了离乡背井,为生活打拼、为理想奋斗,以及在外求学的游子的心声。

(3)词汇搭配

韩礼德(1976)指出:“搭配性的衔接意指出现在同一语义场的项目同现现象。在围绕某一话题展开的语篇中,一系列相关的词项在语义上相互搭配,共同出现在同一语篇中的倾向性。”换句话说,“搭配性衔接强调的是一系列词语在篇章共现的潜在联想性”。在歌词《回家的路》中“数一数”分别与“多少个寒暑”“ 三百六十五”“次数”“速度”等搭配,“抱一抱”与“父母”搭配,“说一说”与“倾诉”搭配,“安抚”与“孤独”搭配,“脱下”与“戏服”搭配,“吹开”与“雾”搭配,“拍一拍”与“尘土”搭配……这些相关的词项在语义上相互搭配、共现,以简单、白描的方式传递出回家这一讯息,也融合了不少人生真谛,温暖了每个离乡背井的游子的心。

4.小句的重复

小句的重复是小句层面上的衔接。歌曲《回家的路》的歌词,第三段“回家吧幸福,幸福能抱一抱父母,说一说羞涩开口的倾诉,灯火就在不远阑珊处”的每一句与第七段的每一句都是完全重复;第四、八段的每一小句也完全重复。重复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这里强调了家的温暖,成为人们回家征程中心灵的慰藉。

(二)连贯和可接受性

这首歌围绕着“回家”的主题展开了详细的表达,使该歌词成为一个连贯的语篇。如“回家的路,数一数一生多少个寒暑,数一数起起落落的旅途……回家吧幸福……回家吧孤独……”,每段歌词都以“回家”一词开头,有点题的作用。主打“家”的温情牌,契合春晚“家和万事兴”的主题,使之成为一个形式衔接、内容连贯的语篇。此外,这首歌曲应时应景地描绘出中国人“回家过年”的集体情绪,被选作春晚主题曲,起到了预热宣传的作用;而朴实、简单的文字也最容易引起共鸣,所以它容易被听众接受。

(三)创作意图

2015年央视春晚歌曲《回家的路》的问世是刘德华先生多年的心愿,他一直想为全世界华人唱一首代表回家心情的歌曲,来温暖每个离乡背井游子的心。让那些离乡背井在外工作的人,出国旅行、异乡留学的游子们,每天外出上班的我们,能有一些慰藉。羊年春晚剧组提前将此歌在网上公布,希望将它作为羊年春晚预热宣传曲,陪伴回家过年的游子踏上“回家的路”。

(四)传达的讯息

纵观歌曲《回家的路》的歌词篇章,它围绕“回家”这一主题,展开了细致、感人的描写,如“数一数一生多少个寒暑,数一数起起落落的旅途,多少的笑、多少的哭……回家吧幸福……回家吧孤独……”。作者刘德华认为运用最简单的文字,让人一听就能有“回家”的感受;用白描手法,让更多人更快地接收到“回家”这一讯息。歌词简单也意味着该歌曲篇章的信息性不高,但意味深长,饱含深刻的人生哲理。最简单的文字也是最容易引起共鸣。

(五)情境性

《回家的路》这首单曲是由刘德华作词,陈思函作曲,李安修、陈德建制作的新歌。这首歌曲的创作是刘德华多年的心愿。他一直想为全世界华人唱一首代表回家心情的歌曲,加上对电影《失孤》题材的感悟及去年拍摄期间风尘仆仆走访许多城市的感触而写下了这首温暖人心的歌曲。伴随着2015年春运大幕的开启,羊年春晚剧组提前将此歌在网上公布,希望把它作为羊年春晚的预热宣传曲,陪伴回家过年的游子踏上“回家的路”。最终,它在万众期待的呼声中,于春运第一天2月4日正式发布。以上就是该歌曲语篇创作的背景。

(六)互文性

歌曲《回家的路》不仅仅代表一条路,也是一段旅程的一部分,就像歌中所唱的“数一数一生多少个寒暑,数一数起起落落的旅途……”他们是概念上的折射关系,即互文。“说一说”和“倾诉”表达的是同样的内容,也形成互文。这首歌能让听到的每个人,无论是不是走过这条路,都能找到家的感觉。

四、结语

本文运用篇章语言学家Beaugrande和Dressler所构建的理论框架,从衔接、连贯、可接受性、创作意图、讯息的传达等方面分析了歌曲《回家的路》的歌词篇章。分析结果表明,该歌词语篇完全符合组篇的七个标准,达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其中,语音、语法、词汇和小句四个层面的衔接是该歌词篇章最突出的部分,是作者斟词酌句的结果。通过分析,我们每个人对家的牵挂,中国人“回家过年”的集体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它成为回家征程中心灵的慰藉,温暖了离乡背井的每个人的心,这也是歌曲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2]谭翼云.衔接方式及在功能语篇分析中的应用——以英文歌曲

I Didnt Know My Own Strength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2).

[3]王寅.功能分析的新视角——以歌词分析为例[J].现代语文(语

言研究版),2009,(9).

[4]翁颖萍.从歌词看语篇的外在衔接手段[J].当代修辞学,2013,

(5).

[5]徐立新.篇章中的语音衔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

(4).

[6]Beaugrande,R.de&W.Dressler.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M].London:Longman,1981:10-11,14-18.

[7]Halliday,Michael A.K.&Ruqaiya 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31.

(李卫玲  河南开封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475001)

猜你喜欢
歌曲
高校对从事声乐教育的学生钢琴伴奏的培养
利用歌曲,激活小学英语课堂
甘肃文县白马藏族文化的艺术特色
初中英语课前热身活动
论通俗歌曲演唱中的情感体现
浅析歌曲在法语教学中的应用
歌曲《鸿雁》折射出的蒙古族文化
利用“兴趣”引导英语教学探析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分类
体态律动在音乐歌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