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初探

2015-06-19 00:59田美晶
教育界·下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工作方法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

田美晶

【摘 要】随着国家贫困生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收费制度的改革,以及人们对教育的不断重视,越来越多的贫困生得以走进大学的校门,高校贫困生人数和比例呈迅速增长之势,贫困生作为高校一个特殊群体,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殊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决定了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本文结合贫困生常见的思想问题,探究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

【关键词】贫困生 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方法

一、高校贫困生思想状况

虽然绝大多数贫困生都能够自强不息,刻苦上进,但在校园里也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因经济贫困而导致“心理贫困”的“双困生”。贫困不仅使他们具有较低的经济地位,而且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他们为自己的贫困出身而自卑、痛苦,他们对自己缺乏信心。在人际交往中他们大多自我封闭,不与同学交流,不参加集体活动,甚至还有一些同学为自己是贫困生而羞耻,进而生怨,从怨恨父母、怨恨家庭,发展到怨恨他人。由于经济压力,贫困生的心理更加敏感,容易自卑焦虑,悲观失望,郁郁寡欢,有极少数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挫折和压力面前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有些学生甚至因为经济上困难,形成拜金主义,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断送了青春和未来。贫困大学生常见的思想问题有:

(一)自卑心理

自卑是贫困生最易产生的心理问题。贫困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往往学习成绩优异,受到老师和同学的高度重视,加之同学们往往来自于同一地区,经济上的差距和压力还不算太大,自卑心理还不是很明显。而在进入大学之后,同学们来自天南地北,来自城市的家庭条件优异的大学生,不光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多才多艺,此时,贫困生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中都会显得落后,时间久了便会产生自己不如别人的心理。值得指出的是,这种自卑心理往往与过分自尊交织在一起,学生变得过于敏感,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因此,他们在与人交往时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穷,常以回避的方式加以掩饰,久而久之演化为性格的孤僻和心理的封闭,不敢面对困难和压力,逃避现实。

(二)焦虑心理

贫困生需要面对的困难是很直接和现实的,他们总要为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而担忧,为家庭经济情况而担忧;除此之外,他们还要面临毕业后偿还助学贷款、找工作、帮助家人改变生活状况等压力。这些都成为贫困大学生沉重的负担,从而使得他们经常处于一种焦虑不安的状态当中。极端情况下,过度的焦虑导致心理防线崩溃,他们往往会做出反常的事情。

(三)消极等待资助,不懂得感恩

国家助学贷款、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帮扶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但是,部分贫困学生认为这些补助是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家庭困难,就应当得到国家的资助,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等、靠、要”思想严重;同时不懂得感恩,所得资助用来讲究吃穿,相互攀比。

二、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究

基于高校贫困大学生存在的以上思想问题,要做好贫困生的思想工作,就需要从精神上和物质上同时进行,既要帮助贫困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又要从心理上让他们摆脱阴影,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 针对贫困生常出现的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只有开展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才能做好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首先,高校应建立贫困生档案,将贫困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思想状况、学习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记录在案,对有心理障碍的贫困生摸底,分析其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制定危险防控机制和心理障碍学生跟踪教育制度,引导心理障碍学生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其次,应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通过海报、班会、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形式,使贫困生对心理健康知识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从而正确认识自身问题,并能积极主动地寻求老师帮助;最后,应充分发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作用,通过沙盘模拟游戏、朋辈督导员和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对有心理障碍的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并接纳自己和他人,提高适应生活的能力,形成健康人格。

(二)与生交友,充分尊重,克服自卑心理

高校辅导员要在充分尊重贫困生的前提下,与学生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要主动与贫困生坦诚地进行交流,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更要培养与贫困生的朋友关系,使贫困生可以毫无顾虑地向辅导员倾吐生活中的烦恼,倾诉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贫困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从而针对存在的实际问题,逐一帮助解决,保证贫困生生活学习的正常开展。辅导员要做贫困生的知心朋友,让贫困生改变自我封闭的状态。如前所述,贫困生往往自我封闭,不愿与外界交流,这样不仅不利于独立人格的形成,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他们一直处于人际交往的困境,更不利于他们走出自卑的心理阴影。辅导员通过交朋友的方式,真心对待和关心他们,以心交心,以情动人,学生在感受到辅导员的真心后,能够敞开心扉,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走出自己的世界,从而融入集体之中。贫困生自尊心往往较强,交往中也要注意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不能让学生感觉是老师在怜悯他,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三)加强教育与引导,克服焦虑心理

在物质上对贫困生进行资助的同时,心理上的帮助也是必不可少的。辅导员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困境,建立起对自己和对生活的信心。首先,以特色活动为载体,引导贫困大学生自立自强。如邀请励志成才贫困大学生做报告,通过介绍其先进事迹,向贫困学生传递正能量,鼓励贫困大学生自立自强,勇敢面对生活、面对未来;组织学生观《看中国十大孝心少年》等富有教育意义的纪录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困境,正确对待困境,面对困境,不应逃避退缩,一蹶不振,而应勇敢面对,努力克服,用先进事迹感染带动贫困生。苦难和逆境是对个人意志的一种磨炼,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尽管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一个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又有着坚强意志的大学生,在社会上是具有竞争优势的,前途是光明的。其次,还要加强对贫困生挫折感、人格完善等方面的心理辅导,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学会自我调节,乐观面对挑战,勇敢面对困难,积极面对生活;组织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加强对困难学生的挫折教育,锻炼其抗挫折能力。

(四)运用好国家助学体系,让学生学会感恩

为解决经济困难家庭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国家在高校设立了奖助学金、学费减免等多项资助政策。实践中,这些资助政策对于解决学生经济困难确实发挥了其积极作用,但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家助学体系的功效,是摆在高校辅导员面前的一大难题。辅导员在确定资助范围时,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状况,不能只看贫困证明;要走进学生当中,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穿着打扮等方面确定好真正贫困的群体,使最需要资助的学生获得最大的帮助。同时,辅导员应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获得的资助,有计划地将其用于最需要的地方,而不是讲究吃穿、与同学比阔气。针对社会上的一些摆阔气、比消费的不良现象,具体分析其弊端,指出对成长中大学生的危害。与此同时,要引导学生刻苦学习、增长才干、将来回报社会。

三、结语

贫困生教育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有赖于贫困生自身努力和社会各方的帮助;还有赖于高校辅导员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作为辅导员,要仔细观察贫困生情绪变化,敏感地察觉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和心理困惑,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心理辅导。辅导员必须付出十二分的耐心,不能有一劳永逸的思想,在工作暂时没有进展时不能失去信心,而是要长期坚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相信通过辅导员的不懈努力,贫困生最终会敞开他们的心扉,走出心理阴影。

【参考文献】

[1]蒋龙余.高职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J].教育与职业, 2010 (11).

[2]李运平.黄朝川.浅析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信息,2010 (11).

[3]姜桂红.谈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 2010 (2).

[4]朱全飞.新时期高职院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思考[J].文教资料, 2010 (10).

猜你喜欢
工作方法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
如何做好职业教育班主任工作
高校班主任工作方法及其重要性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把党的宗旨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