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德育实效性不足之因

2015-06-19 00:59杨书萍
教育界·下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不足实效性德育

杨书萍

【摘 要】学校与学生重视科技文化的可比性,忽视精神文化的价值性,致使学校与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内容未能与时俱进,部分教师现有的知识结构不能满足学生和学科的需要;德育实践教学中,时间问题也使德育教学的有效完成存在难度。

【关键词】德育 实效性 不足 理论

长期以来,德育课的实效性一直是教育界及相关部门等广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德育课程教学一线教师对德育课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广泛、深入地探讨。

德育课程的宗旨是提高思想道德教育质量。因此,德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针对性,针对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感到困惑的实际问题,针对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实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工作而渴求得到指导的切实问题,从科学理论的角度,进行能击中问题要害的德育讲授与指导。要教育青少年学生深刻分析和正确认识社会、人生中的道德现象本质,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普遍遇到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做出有说服力的解答,运用科学理论的强力,使教育更具深刻性。德育课程建设的实践表明,只要其教学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就能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否则,苍白无力的理论说教课程,学生对它不仅了无兴趣,而且在心理上还会产生排斥。

在理论知识的讲授上,德育课程需要区别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理论课程,它侧重于从理论层面来强有力地回答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因此,讲授理论知识要求精,要深刻观察和思考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这是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建设的根本原则。

多元化的社会状态下,青少年学生对德育理论课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致使德育课陷入尴尬的境地,实效性差。具体表现为:

一、德育课的教学难以收到实效,主要原因在于学校与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我国德育课堂的传统优势是发挥精神文化、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作用,在理论上与实践中坚持政治与经济的统一,促进我国的经济实力、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这为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学校作为文化单位,容易把科技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性质、功能混同,在竞争比较中往往重视科技文化的可比性,忽视精神文化的价值性,导致重智轻德、竞争力下降——这是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在学校难以收到实效的潜在原因。

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转型中的社会出现错综复杂的矛盾,等价交换、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处世哲学迅速渗透到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引发了义与利、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冲突,使学生沉溺于感观享受而放弃对精神的追求。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忧患意识日益增强,且由于社会分工越来越趋向精细,中职学生希望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重视技能训练,对于专业和毕业求职似乎不密切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课兴趣不高,甚至把思想政治道德教育课放在与专业课对立的位置。一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道德教育课就是抽象概念的堆砌,离自己的现实生活很遥远,尤其是对自己将来走向社会帮助很小,视其大用为无用。显然这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道德教育课的意义认识不足,具体表现为上课出勤率、课堂抬头率、内容认同率偏低,课堂讨论难以深入开展等。

二、德育实践教学难以有效实施

一般来讲,教学是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育教学等环节来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课堂理论教学是由主讲教师讲授和辅导,使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德育实践课是在理论课之外,与课程本身理论相联系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因此,德育实践课教学至少要满足两方面:第一,德育道理要与学生学业相结合,也就是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理论及实践过程中要把德育的道理贯穿其中,这一教学理念和方式要求在德育实践教学的策略设计上,要将学生的学业、专业未来的就业相联系;第二, 德育学习与德育实践结合,也就是将学生的理论学习运用于德育实践的探究和体验中,使学生能够自由表达、允许质疑、探究和讨论,通过个体、小组或集体活动等方式,最终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一致。

然而,这只是整个德育实践教学策略的第一步,在实践的具体实施程序上,将会出现时间问题。对于实践内容,如果将理论学习时间放在课堂,实践放在课外,回馈结果留在下次课堂讨论、互动,则下次课的内容和时间安排就会受到一定影响;如果实践即“做”的时间安排在课堂45分钟,则时间紧张,更难于达到计划要求。因此整个学期的德育教学及目的的有效完成存在难度。

三、教师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也导致德育课教学实效性难以发挥

德育课教学效果与教师的素质密切相关,德育课教学是否成功及功效大小,归根到底取决于德育课的个体教师。客观地讲,现有的德育课教师队伍从整体上看是很好的,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是:研读经典少,培训进修少,实践经验少,教研联系少,师生沟通少。一些教师上课疲于应付,教学内容未能与时俱进,理论不能较好联系实际,没有真正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教学,课堂教学过于强调理论性和系统性,没有创新和形成自己的特色。部分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满足学生和学科的需要,没有及时自学或接受相关的培训,如讲授《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的教师很多都不是法律专业人士,自己对法律专业知识都很陌生,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思想道德教育课教学实效性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郑永廷.论精神文化的发展趋向与方式——兼谈精神生活的丰富与提高[J].思想教育研究,2009(08).

[2]张捷树.中职生诚信现状分析及德育课教学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2013(14).

[3]罗建平,张维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构建的依据[J].思想教育研究,2012(02).

[4]郑永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理论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06).

[5]蔡杜娟. 浅谈如何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的教学效果[J].福建教育研究:综合版,2013(04).

猜你喜欢
不足实效性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关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