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康
摘 要:随着现代技术逐渐进入课堂,课堂教学也变得绚丽多彩,但课堂语言的重要作用是现在技术永远无法取代的。初三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初始阶段,教师课堂语言的表述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课堂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教学语言;课堂效率;创新能力
教师教学的手段之一是课堂教学语言。初三,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初始阶段,教师课堂语言的表述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特别是在新一轮课改浪潮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更好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进行探讨。我认为,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必须做到课堂语言具有科学性、艺术性。下面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就化学教学的课堂语言运用方面谈一些体会。
一、课堂语言准确,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课本上的概念、化学用语都有其确定的含义,每一个概念、定律都有自己的条件。教师要掌握好语言的准备性和知识的“阶段性”,防止知识点的遗漏或者对知识点讲得过于死板,如若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对知识点理解上的误差,以致影响学生将来对化学知识的接受,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大降低。
比如,上《物质构成的奥秘》这节新课时,讲原子呈电中性的原因是由于“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所具有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而整个原子呈电中性”时,若随意地将“原子不显电性”改说成了“原子不带电”,将“质子带正电荷”简单地说成“质子带正电”,就会忽视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犯了科学性错误。又如,当我们将某一溶质的溶液倒入试管中进行演示实验时,常常会指着试管对学生说“这是某一溶质”,虽然仅仅漏讲了“溶液”两个字,在这里基本不会影响学生的理解效果,可是,为以后讲解“金属和盐溶液反应而跟盐的固体不能反应”这个问题就设置了障碍,使学生在这个问题的理解上就会存在困难。
对化学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在化学教学中的课堂语言要力求准确、规范,符合科学性,但是对于青年教师,有时也会想当然,凭着自己的想法有意无意地篡改概念。这些问题的解决只有通过多听有经验的教师讲课,多与老教师交流,才能不断地进步和提升,进而克服这些不良现象。
二、课堂语言精练,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精炼指教师授课时要把握住本节课的关键知识点,突出本堂课的知识重点,减少语言上的过度重复而达到少而精,达到“一语可以明百意”。这样可以腾出时间让学生思考,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我对自己的教学过程通过认真反思,发现自己通常的做法是唯恐学生理解不完整,对于简单的概念多次机械重复地讲,有时废话连篇,根本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为了实现精炼,教师在课堂中讲解知识点时,要研究如何提高教学语言的质量,如何让学生更好、更快地去理解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对课本知识以及概念有着良好的剖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课堂语言通俗,有利于学生的记忆
有些化学概念、原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高度抽象的化学内容又可以凭借较为生动具体的语言,使其显得易识、易记、易懂。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贴近学生的语言,把知识讲得形象、通俗,这样便于学生深刻理解和牢固记忆。如,讲到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其操作步骤可用“一检二装三固定,四热五收在瓶中,六拿导管七撤灯”来概括,可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即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固定装置,点燃酒精灯加热,收集气体,撤离导气管,熄灭酒精灯。
四、课堂语言幽默,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对化学课的要求是让学生“学会”“会学”,而且要使学生“乐学”。要想实现乐学的目的,优化教学语言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因此,对于化学教师来说,娴熟地掌握语言艺术,把幽默的语言带进课堂,并在教学过程中融合,才能使课堂和谐欢快。例如,在讲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不同金属同时与同一盐溶液的反应,或一种金属投入到几种盐溶液的混合溶液中,可能发生反应的顺序时,本人就提出了一个“距离产生美原则”,也就是金属与盐中的金属,离得越远,越容易发生反应。如Fe加到Cu(NO3)2溶液和Hg(NO3)2溶液的混合溶液中时,可以认为铁先与Hg(NO3)2溶液反应,只有当溶液中Hg(NO3)2全部反应完后才会与Cu(NO3)2反应;相似的,Zn、Fe同时投入到Cu(NO3)2溶液中,Cu(NO3)2先与Zn反应,只有当Zn全部反应完,才与Fe反应。
因此,我认为化学课堂语言的运用是化学教师的一种才华的展示,在化学教学中巧妙运用幽默、和谐、形象化、艺术化的教学语言可活跃课堂气氛,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体现其特别的教学魅力和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赵玲.浅谈生物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黑河教育,2009(01).
?誗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