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萍
摘 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不但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开展合作学习,既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合作学习;学习内容;设计;引导;学习方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显然,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但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从曾经的课堂实践以及听到过的一些课堂中,我发现,在老师的引导下“你说……你说……”,得到的结论是五花八门的,根本抓不到学生所回答的相同点,最后还是要在老师的指引下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样的学习过程,会使这些学生在思考的时候比较盲目,没有重点,回答也不能让老师满意,而且难以操纵课堂的老师会很容易被学生的回答搞得不知道接下去该干什么。最糟糕的是,一堂课中最关键的时间就这样白白浪费掉了。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利用好关键时间,又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呢?
一、选择适合合作学习的内容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那么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安排合作学习呢?
1.学生有经验准备的学习内容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数图形中的学问》是一个探究规律的学习内容,是要求学生对一个或一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从图形的特征出发,数出符合特点的图形数量。我在课堂中是这样做的:先观察图形,然后四人小组讨论如何数才能又对又快。因为学生对这个知识有一定的经验基础,所以我没有过多的引导。数出图形的方法有很多,讨论之后,学生一致发现按照一定规律数,可以既对又快地数出来。
2.具有探究性和挑战性的学习内容
数学书中有一些难度比较大的思考题就比较适合合作学习。
比如,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条边的长可能是多少厘米?这个问题就比较适合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已经知道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根据这个知识点,小组讨论这道题目中的第三条边长可能是多少厘米。经过讨论发现,有些学生提出来是1厘米、2厘米就被否定掉了。在交流中,学生知道了哪些符合条件,而且还总结出了一个规律,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小于两边之和。
3.解决方法和结果开放的学习内容
这些内容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中,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深入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每个人的知识理念都得到了发展。
如,四年级下册图形的分类,因为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小组成员分一分,既能让自己的分类方法得到推广,又能知道还有其他哪些分类方法。
4.个人无法完成的学习内容
学生从来没有经历过或者难以发现规律,这个时候通过合作解决问题,效果自然明显。
比如,求圆的周长,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单凭教师的讲解,学生根本理解不了,单靠学生个人的力量也无法达到教学的目标,因此,这就需要小组合作学习,齐心协力,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得出结论。
二、学情分析并有效设计
好的合作学习一定要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这就需要学生产生合作的需求。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呢?凭借老师的经验判断是否科学?学生的真实经验水平是什么?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我们老师一定要有根据地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以确定如何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关注合作学习过程
讨论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在学生用语言与大家互相探索的时候,教师适时地参与、巡视,会发现有很多跟预设不一样的情况,根据学生的这些想法,预先设计的环节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即时安排下一个环节。
在学生合作时,教师要适时环视课堂,了解合作情况,及时进行调控,避免合作的盲目和随意性,要有目的地深入小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合作。因此,合作学习的设计虽然关系到合作的效果,但是教师有效的组织、引导也是合作学习的关键。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系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能给每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它为小学数学课堂增添了生机,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和数学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吴正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誗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