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克飞
摘 要:新课程改革提出,一定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本素质和修养),学生从一年级開始,不仅要培养他们一定的学习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日后语文的实践能力。对小学生在初步学习语文课程的基础上,如何通过培养语感、陶冶情感和锤炼品格来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进行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语文素养;语感;审美;品格
语文是我国语言交流很重要的交流工具,也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评价人语文素养的高低也是对他语文学习综合能力的一个鉴定,小学语文教学基于思想品德和审美情操的培养,这也是语文不同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一、培养语感,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育培养学生语感更需要建立一个规范的语言环境,因为小学生在刚开始学习语文,就像一张白纸,对于语言词汇的理解茫然而不知所措,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学生会逆反并厌恶语文教学,因此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热情,真正地把语文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提高小学生对学习母语的积极性。
叶圣陶曾说过:“学习语文不仅要用心和眼,还要加之口和耳,朗读就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方法。”小学生刚开始对语言条件反射能力较弱,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规范语言教学,让学生利用最有效的途径——诵读。如《春笋》一课,文章中生动地描绘出春笋破土而出的生命状态,这时候教师不用着急分析文章,先让学生在自己理解词汇的基础上开始诵读几遍,让学生慢慢地体会,春天万物复苏,春笋被一声春雷唤醒,它们迎着春风,在阳光中微笑,在春雨里长,一节一节的往上长,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也能感染学生的情感。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和播放器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又如《夕阳真美》这篇文章,教师在给学生解释完本文意思后,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声音,朗诵者抑扬顿挫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开始积极地联想,想到晚霞碧波荡漾,夕阳在娓娓落幕的霞光中显得愈加红艳,爷爷和奶奶欣赏着夕阳,那种浪漫、那种怀念令其有感而发:“夕阳真美啊!”这也是学生从感觉上对客观事物的认知,通过诵读获得语感,培养出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二、陶冶情感,提高学生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我们对客观事物最直接的反应,小学生对“真善美”和“假恶丑”都要有一定的分辨,通过语文教学中的陶冶情感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感知世界以获取新知识,形成基本的语文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自己的个性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注重的是教与学的结合,作为教师,不仅要教法正确,还要正确指导学生的学法,使学生有欲望地学习语文。因此,可以启发学生想象,再现情境,通过描述美和表述美进行审美创造,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具体内容,在学生对课文初步理解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拿着自己手中笔描绘出心中所想、手中所画,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一种方法。如《秋游》,作者简短的几段话,就表达出开心和幸福的情感,畅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笑着喊着多开心啊!文中“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仅仅12个字就表达出秋天的丰收之景,学生这时可以发挥想象:农民伯伯们在农田里喜悦和汗水交织的心情,田野里小朋友们放风筝的热闹场面,就在这时,小鸟们也赶来凑热闹,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好一场热闹的音乐会。学生更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绘出自己对秋天美的认识,同时学生也得到了审美享受。
三、锤炼品格,提高学生真情实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编的文章,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大多是名人佳作,文质兼美,对学生的思想品格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听说读写运用其中,然后领悟在心里,日积月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操及中国语言文化的积淀,都在学生心中流淌。
当今新课程体制改革一直强调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育,也就是期待学生从小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和品德,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语文学习的积淀,锤炼品格,提高学生的真情实感。如,学习孟浩然的《春晓》时,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作者热爱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心情,同时还能告诉学生珍惜时间、热爱生活;学习《母亲的恩情》时,会让学生了解母亲的坚忍顽强和对孩子那种无私的爱;学习寓言《狐假虎威》,会让学生知道不能依仗别人的势力去欺压别人;学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学生体味到作者“若想把千里的风景都看够,就要更上高一层城楼”的那种向上进取和高瞻远瞩的胸襟……
通过学习,学生会将这些美好的思想品质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所需,积极地模仿和潜移默化的熏陶提升着每一个学生的情操,对学生高尚品德的培养有着巨大的作用。
总之,小学语文教育中语文素养的培养一定要挖掘出教材中与生活贴近的元素,和学生真正融合在一起,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从小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还能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更能够从根本上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同时,我也相信,通过我们教师的不懈努力,也一定能够实现教科书和素质教育的协调统一,更好地实现语文教育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位丽佳.浅谈语文教育在素质培养中的作用[J].吉林画报:教育百家,2014(16).
[2]张明辉.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探究[J].学周刊:下旬刊,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