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本教材选材切入点的思考

2015-06-16 00:39邓显兰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1期
关键词:变迁改革开放历史

邓显兰

历史是什么?是旧纸堆里泡出的故事?还是曾经遥不可及的万千气象?在我看来,历史是多面的,既有深沉、厚重的一面,又有自然、生活的一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把“渠”比作历史,那“活水”就是生活。在历史课堂上,如何将历史与生活有效的结合,让学生们从身边的生活中受到启发、学会思考、探索历史,从而形成唯物辩证的历史观,成为了我在课题的选材方面的思考方向。

在校本教材《涅盘的凤凰——云南乡土历史初中八年级用书》的准备中,我负责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变迁这一部分。作为我国现代史上最为重要的变革之一,改革开放离我们并不遥远,对中青年以上亲历并对这段历史有深切感触的人们来说,它是由一张张清晰的图片组成的美妙画卷;却又有那么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因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被进一步放大,特别对于生在九十年代、长在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而言,它更容易被概念化,被“晾晒”成干巴巴的理论。如何克服距离带来的障碍,让这段社会生活史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留下鲜活、深刻的印象,进而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甚至是“亲历”这段历史,以及切实落实教学和情感目标,培养、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情怀和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珍惜,在教材编写和资料收集过程中,我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尝试。

思考一:大胆把握、重组历史素材,让历史返璞归真

每一个历史时代都有其特定的社会时代内容和社会时代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百姓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变迁正是反映那个时代万千气象的鲜活素材,是与百姓社会生活联系最为直接和紧密的内容。要借用这些素材实现对历史全方位的“重现”,就要求在处理教材、完成教学的过程中,要敢于重组教材,通过选取有特色、具代表性的历史素材,弥补现有教材“重”国家大政方针的宣讲而“轻”历史细节和个体体验的不足。

在围绕“社会生活变迁”这一主题进行选材和重组的过程中,我将主要选材范围定位在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两大板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化。例如把物质生活上的变化细分到我们所熟悉的“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精神生活的变化着重展现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并充分体现电气化、信息化变革的时代特点。再在已经构建好的知识板块基础上选取能充分体现时代变迁、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对教材加以充实,同时兼顾地方特色和趣味性。在课文开始列举了三十年来中国人婚嫁彩礼的不断发展变化,提出设问“是什么带来了今天这样的变化”,在课文结语处小结全文内容的同时,再将答案指向本文主题——改革开放政策给我国社会生活领域带来的巨大变化,以达到首尾呼应、突出主题的效果。

思考二:以学生兴趣特点为切入点,将课文主题“化冷为热”,借用关键词捕捉历史的瞬间

三十年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巨变及其发生前后社会生活各领域强烈的反差,这段历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尤其是对于九十年代后出生的孩子们来说,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社会生活就是父辈们的生活记忆,身边的长辈们正是历史的亲历者,了解这段历史的过程不就是去了解亲人的一个过程吗?在强烈的吸引力驱使之下,身边那些鲜活的历史素材决不会缺少。对此,我有针对性地选取了一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便于产生过去与现在有对比效果的事件,例如已经走入历史博物馆的粮票、现在的孩子难以想象的家里没有厕所厨房设在走廊的旧式“筒子楼”、从“大哥大”到手机的神奇变迁,再如现在的孩子所熟悉的“粉丝”、网络语言等概念。着重体现素材的贴近性和趣味性,既让孩子易于理解,又容易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当然,要捕捉历史,还需要捕捉到最能体现历史表象的元素。在处理上,我采用了设定关键词的做法,旨在通过一些格式简短统一、对内容有一定概括性、层次分明的词语,给不同时代的特色历史事件贴上一望便知的“标签”,便于学生理解学习。如将“衣食住行”的变化归纳为“衣之单一、多变、名牌” “食之吃饱、吃好、健康” “住之忧居、有居、优居” “行之单车、公交、私车”,用作各段落的小标题,尝试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教者和学者能够轻松抓住体现每个时代社会生活变迁的时代脉搏,为接下来的评读历史积淀线索基础。

思考三:充实地方史,以身边的历史丰富课堂,实现历史课堂生活化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如何把对学生的课堂教育变为在生活里找教育,也成为了我在编写校本教材所负责部分的一个努力方向。尤其该部分教材以社会生活变迁为主题,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较大的关联性,为进行这种尝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我将本部分教材的教学目标定位为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习掌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种种变化,帮助学生树立以发展的眼光关注世界、关注社会的观念,学会运用历史智慧审视现实,站在历史的角度来认识和看待今天的现实生活,学会珍惜目前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同时也能客观地了解和接受现实生活中不尽完满的部分,从而升华情感教育,即对祖国的建设满怀信心与充满希望。

为体现与现实生活的贴近性,在编写教材的时候,也充分结合了云南地方史的内容,一方面能引起学生们对历史感悟的共鸣,另一方面也能增强学生们对家乡情怀的热爱,从而引导学生对今天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

如在“衣的变化发展”中,列举了六、七十年代的流行服饰和八、九十年代再到今天的一个流行对比,从同学们不知道的“的确良”“布拉吉”“毛料”和有所听闻的“喇叭裤”,再到熟知的“日韩风” “波西米亚风”“英伦风”“混搭风”等,用身边的生活史实娓娓道来物质生活的一种变迁,从这种变迁中体会到什么是流行,为什么要流行,而所有的流行元素又跟中国的对外开放、国门打开息息相关。同时,也让学生领悟到“学史以鉴今”是学习历史最根本的功能之一,如“衣”的流行发展,在我们的国门越发开放的今天,对什么是“流行”也提出了新的思考课题:是要崇尚民族工业还是追求品牌、追求奢侈与国际流行接轨?对此,你又能针对云南本土的民族服饰的发展前景提出怎样的计划呢?

猜你喜欢
变迁改革开放历史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清潩河的变迁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