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中国

2015-06-16 03:39孟青霄
智富时代 2015年5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中国

孟青霄

【摘 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发展,给我国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而经济贸易的发展又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为了适应东盟自贸区的发展形势,必须加快对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本文对当前形势下,为培养适应中国-东盟贸易区发展所需要的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做了探讨。

【关键词】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区;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以来,经贸合作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双向贸易稳定增长,2013年贸易额达4436亿美元,是建立对话之初的56倍。2014年双方贸易额达4804亿美元,较上年增 长8.3%,比中国对外贸易3.4%的平均增幅快了一倍多。贸易额将朝着2015年5000亿美元,2020年1万亿美元的目标迈进。随着-中国东盟经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也会增加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而会计人才是各市场主体达成市场交易的重要媒介和能动素。当国与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投资、资本流动不断增加时,双方需要大量及时有用的会计资源,因此,随着中国——东盟之间区域性市场体系的不断扩大,必须要求我们拥有大量的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会计人才。

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特殊环境,我们需要的是能够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国际化会计人才,我们这里定义的国际化会计人才,是指“符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发展需要的,在区域经济管理中精通会计基本业务,掌握中国及东盟各国经济贸易、法律、物流,熟悉东盟文化和市场规则,具有一定的外语语言能力,具备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复合应用型会计人才”。

一、转变教学观念,按照市场需求设置会计课程

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基本的财会业务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一)培养宽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摈弃过分强调专业化程度,不注重提高知识结构的通用性。培养的会计人才应该由“专才”向“通才”发展。除了开设会计专业课程,使得学生掌握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税收等会计知识的主体外,还应补充开设相关经济学管理学知识,法律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等课程。

(二)注重课程设置的国际化

作为与东盟国家交易的门户,随着跨国经济贸易形成的国际结算业务增加,会计人员要深谙国际会计准则,具备国际化的金融、管理、法律等知识。同时,除了熟悉使用英语,还要掌握一门以上东盟国家的语言,不断增强与东盟国家企业的沟通,另外,课程开设上,可以设置关于东盟的人文、历史、民风民俗的选修内容,使得会计人员了解东盟各国的语言环境,在经济贸易往来中促进企业之间,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三)专业课设置增加国际资格证的取得

瞬息万变的国际环境,要求国际会计的教学能够与时俱进,因此,在考证课的开设上,不仅要开设国内基本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师证的课程,而且也要注重国际会计师资格证的取得。选择国际认可的资格考试课程作为专业课,可以开拓会计专业学生的国际视角,更好地培养国际思维。国际会计师资格证的取得也可以为中国的资本走向东盟服务,而且还能提高我国会计审计标准制定国际话语权。

二、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教育合作

东盟国家特别是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在会计人才培养上有着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我国高校应通过与东盟国家的教育联合与合作,加大两国的教育交流,共享资源。

(一)提高教师的素质

会计教育要求更多的“双师型”教师,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但是我国高校的师资来源相对比较单一,大多数是一毕业就进入了教学岗位。他们没有实践经验,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宽来源渠道,引进那些有丰富实践知识的政府官员、创业成功人士等做兼职教师。此外,也应该注重对已有教师的培养。可选派英语基础较好或通晓东盟小语种专业的教师去东盟地区进修学习,提高教师学历和业务理论水平,回来后可以进行双语教学。另外,可以确立青年教师带职实习机制,有针对性的选派教师至与东盟各国业务合作往来比较频繁的国内外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实践锻炼,让教师熟悉东盟的各项业务,丰富实践经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为会计专业国际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国际化师资保障。

(二)加强联合办学

首先,引进东盟国家先进的教育资源,学习他们优秀的办学理念和方法,借鉴东盟国家高校的管理经验。另外,可以同东盟高校的会计学的本科、研究生、博士进行交流和联合培养,还可以互派访问学者、交流学生等到对方国家高校学习。

(三)推进双方互招会计学留学生的工作

促进双方高等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的发展与合作,中国和东盟高等院校之间应该互招会计学留学生。这样,不仅可以把我国先进的教育制度带出去,也可以引进先进的东盟国家的教育制度,增进对东盟国家高等教育的了解。通过增加我国高校学生同东盟国家学生的互相接触,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双方共同进步。

三、推进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

推进校企合作,使得学生能够进入到企业,让学生在国际化的环境下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校企合作,不仅可以缓解跨国企业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也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专业实习平台。

(一)加强同东盟国家企业的合作

首先,可以同东盟企业合资联合办学。由东盟国家投资,或者东盟国家企业提供奖学金或者资金赞助,由我国高校受企业委托来培养东盟国家需要的会计人才。另外,东盟国家的企业也可以作为我国高校培养会计人才的海外实习基地,通过每年选派优秀的中国学生到东盟国家企业实习,使得学生可以真正了解东盟企业的会计运作流程,对于东盟企业来说,也可以从中选择适合企业的优秀毕业生作为企业的会计人员。

(二)加强与国内涉及到东盟经济贸易的企业的联合与合作

广西地处东盟贸易区,很多企业都涉及到与东盟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特别是与东盟贸易密切的港口、物流、金融、服务、贸易等行业企业。要加强同这些企业的联合,建立长期合作,设立永久的会计人才实习实训基地,尽可能地扩大到这些企业实习的学生的数量。使得学生可以进行真正的专业实习,更好地理解学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并能够加以运用到到实践中去。

同时,可以聘请这些企业里理论和实践知识都丰富的企业人士为学生讲座,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实习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总之,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是一个必然趋势。为适应经济的发展,向社会输送国际化复合型的会计人才是一个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人才培养的模式需要在探索中不断的调整和完善,需要国家,高校,社会以及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的实现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朱丹.适应中国-东盟经济发展的国际会计人才培养方案[J].法治与经济,2012(4).

[2]佘晓燕 李付学.中国与东盟会计教育区域合作研究[J].东南亚纵横,2010(7).

[3]秦少卿 罗文洁.中国与东盟经贸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会计之友.

[4]王瑜.中国-东盟会计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3(4).

[5]杜剑.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新西部,2011(9).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中国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