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肢体语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及运用

2015-06-15 19:21郭娟
关键词:肢体语言有效课堂学习兴趣

郭娟

【摘要】 数学教学中的肢体语言应该是数学教师为了更好地将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并与学生进行交流反馈(除口头语言以外)的一种表达方式。如果运用得当,能有效地帮助教师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促进师生的交流,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 肢体语言 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2-025-01

一、肢体语言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

1. 以生动的肢体语言,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以往的数学课堂总给人呆板沉闷的印象。老师讲题,学生做题,这样的课堂让学生怎么喜欢得起来?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巧妙地设计教学情境,用生动的教学语言,配以形象的肢体语言,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把有意注意转化为无意注意,让学生乐在其中。

2. 形象的肢体语言,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已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数学基本知识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又是发展学生数学能力、感悟数学思想的前提。“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离开数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来谈对小学生数学能力与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只能是空中楼阁。但是数学基础知识本身往往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很难单凭教学语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时,合理发挥肢体语言“润物细无声”的艺术作用,可以有效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

3. 运用肢体语言,帮助学生掌握记忆方法

基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对一些基础概念和知识点的记忆必不可少,这么多知识点怎么去记,很多时候我们要么采取让学生去背诵,要么通过大量练习的方法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然而事实上,前者强迫学生死记硬背,通常是背过了又忘了,或者是背与做相脱离,明明背出了,答题时却无法与背出的知识点建立起联系;而后者可能提高了答题的准确率,然机械化的操练却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生负担,与新课程理念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背道而驰。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因考虑到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借助丰富的肢体语言,使记忆资料形象化,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

二、肢体语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 肢体语言的运用,要配合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会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如果这时教师能够结合情境,配以惟妙惟肖的肢体语言,课堂会立刻变得生动起来。比如在讲《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时,我这样引入,“今天老师遇到一个难题。”教师面露难色,手抓抓脑袋,在黑板上写下例题:14×12,然后回过头来用寻求帮助的目光看着全班同学,问:“我们只学了一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该怎么做呢?谁来帮帮老师的忙?”同学们见有老师也不会做的题,马上提起兴趣来,争相要帮老师解决难题。有句话叫做:“好老师是半个演员。”讲台就是课堂上的舞台,教师举手投足间传递给学生的信息,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动力的催化剂。

2. 肢体语言的运用,要善于借助教具和学具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制作的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越来越成为辅助教师教学的首选,与此同时,我们却忽视了实物教具直观传授知识的功能,更忽视了实物教具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可能产生的不可替代的奇妙效果,正所谓“听过的,忘记了;看过的,记住了;做过的,掌握了。”

3. 肢体语言的运用,需要教师大胆创新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小学生正处在模仿性较强的阶段,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求教师在教法上,乃至在课堂肢体语言的使用中有所创新。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及其关系,教师创造性地利用了人体构造的特点,把双手指尖合拢,双臂向外倾斜,手肘处用橡皮筋相连,搭起了一个简易等腰三角形。随着教师手臂张开与合拢,学生清楚地看到等腰三角形顶角大小的变化,但两腰始终相等,并且当两臂张开到一定角度时,橡皮筋的长度与手臂的长度相等,即变成了等边三角形。通过这样一番别出心裁的肢体演示,学生自然而然地领会了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的这一关系。

4. 肢体语言的运用要善于在和学生互动中进行

在课堂上,肢体语言并非教师的专属名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是课堂的主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因而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师生间有声语言的互动,同样需要肢体语言的互动,而且教师应鼓励学生使用肢体语言,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课堂变得更加精彩。比如我在教学《折线统计图》时,要求学生用手势表示折线段的变化情况,师生一起用右手以陡峭向上的角度伸展开,表示大幅上升;以平缓向上的角度伸展,表示缓慢上升;以陡峭向下的角度伸展,表示大幅下降;以平缓向下的角度伸展,表示缓慢下降;以水平伸展,表示不变。于是在师生整齐划一的手势交流中,折线的变化情况深深地印于每一个学生的脑海之中。

三、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使用肢体语言,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保障了师生间的有效沟通,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保证。

猜你喜欢
肢体语言有效课堂学习兴趣
例谈肢体语言在Phonics教学中的运用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探讨影视表演中肢体语言的有效应用
论合唱指挥中的肢体语言艺术表现
生物“有效课堂”三步曲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水族舞蹈肢体语言与水族文字蕴含略考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