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瑞
摘要:论语有云:“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上溯春秋时期,孔子已经视德育高于智育。这无疑确立了德育在整个教育中的首要地位。生物属于自然科学,所以在教学中也必须重视学生品德素养教育。高中生物课本中有为德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视野材料。单从高中生物课本中的德育板块来说,虽然课本内容上没有明显的文字表述,但它的理科特性,常常会让我们更多地关注它的知识体系,重视知识内容的积累,而忽视课本中蕴含的德育内容。介于以上原因,这就要求教师仔细研读认真课本,细细挖掘课本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将德育渗透到整个生物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高中生物 德育教育 教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新课程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关注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比较关注生物教学的实用性,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环节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表现出来的态度、价值观。所以,笔者以新课程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为出发点,进行课本挖掘研究,分析课本中是如何进行德育渗透的,这是我们执教者需研究和斟酌的,下面是作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心得。
一、明确目标,有效渗透理想教育
教学工作者的职责就是教育和培养社会上所需的各种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意识到自身的缺点而自觉地去改正完善。教育人的最好方法便是让教育者的想法通过受教育者本人发现进一步转变为自己的需求,最大限度激发受教育者的主动参加的主动性,指引受教育者自主学习。中国拥有久远的历史与灿烂的文明。在课堂上不仅注重应用这些历史文化知识,激励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而且我更注重赞颂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生物科技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来激发学生热爱共产党、热爱中国的热情。当我第一次给学生上生物课的时候,向学生讲解了“中国克隆羊培育成功”,中国在“人类基因组计划”方面处于世界生命科学的前沿,还有中国两位博士后把小草抗旱基因转移到旱稻取得了成功等科技成果,为学生讲解生物工程以及生命科学是当今社会最有活力的科学之一,把生物科技作为先驱的新兴产业在未来一段时间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位置。鼓励学生以这些生物科学家为榜样,努力探究生物科学,确立宏伟目标,未来肯定会有所成就。在讲解“遗传和变异”的时候,提到袁隆平研究高产杂交水稻荣获世界金奖,1988年种子进行太空之旅后培育的高品高产的农作物新品种等;讲中国第一个“试管婴儿”郑萌珠已经在2007年被西安西京大学录取;讲解“免疫”的时候,提到中国医疗保健的迅猛进步等。通过讲解,让学生知道我们祖国的科技实力,树立为祖国的发展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学生愿意学,成绩肯定会越来越好。
二、凸显魅力,有效渗透治学精神
不管怎么说,德育仍然是一种比较隐形的状态存在,尤其作为理科来讲,涉及的方式很少,很多老师的方法是在适宜的时候利用介绍科学史与科学家的事迹使学生体会科学发展的过程和科学家严谨、刻苦、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如果只做这些是不够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用数据证明。利用抽象的数据,表明具体的情况,并通过分析过程中领悟道理。例如,“人类遗传病和预防”这节课,为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遗传病发病率与环境关系的示意图,使同学们了解环境污染与遗产病发病几率的联系,老师并未大喊“我们必须维护好环境”的标语,可是数据给学生带来的直观效果远大于老师的语言。
2.巧用媒体,创设情境。理科教学中有很多知识是抽象的,需要媒体的支持,在讲课时可以利用媒体,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严谨的知识学习中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比如,人教版选修三“胚胎工程”中受精过程的教授中,教师可以通过形象的语言、仿真的动画对该过程的艰难进行呈现,同时也让学生们体会能完成受精的精子是在众多精子的帮助下才得以成功,这是多么的幸运和偶然,所以一定要珍爱生命。
3.在理论和实际运用相结合中渗透辩证观点。自然科学中知识的价值是中立的,不但可以帮助善事,也可以帮助恶事,如果讲授知识时事先创设一个善的环境,那么学习知识就是在为善服务,同样可以达到德育的目的。例如,学习克隆技术的时候,老师对于克隆技术的讲解,指出克隆技术引起伦理上非常大的顾虑,必须制止,可是“克隆技术”也能够为人类带来很大的好处及新的发展机会,可以提倡,两种矛盾的说法,鼓励学生展开探讨。学生把克隆人作为话题展开辩论,认识到克隆技术确实具有两面性,科学发展始终是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提高了利用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三、挖掘课本,有效渗透价值观念
生物课本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生态观等多个内容,其中有一部分拥有明显的思想性,但大多数的思想道德教育都包含在生物学内容里。在平时备课时,我非常看重探究课本中包含的思想品德的信息,把道德教育融入文化教育。例如,当第一次给新生上生物课讲《致同学们》的时候,我提到了袁隆平的财富已经超过千亿元,不单纯为了钱而活着恰恰是最富有的相关内容,向学生说明:袁隆平的千亿资产并非指的是他个人的财产上,而是他给社会创造的价值中。只有把个人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相结合,那么他的成功才能说是最具价值的。只有把远大的理想竖立于每一件繁琐而枯燥的具体事情上,那么他的奋斗才是具有根基的,成功的脚步也会越走越近。如此,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的时候得到了思想的熏陶,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强化素质,有效渗透学习乐趣
自我意象是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从表面来看是指在人的潜意识里的自我形象,潜意识中的自我在群体里的层次包括应该的及所有的两个方面。如果谁用有成功自我意象,那么他面对事物时常常具有朦胧的成功憧憬,在学习时能够激发潜在的种种积极因素,坚强地朝着成功的方向拼搏,不断地达到预想的目的。对教师来讲,必须及时褒奖成绩、适时的鼓励、设置任务是帮助学生养成成功的自我意象的首选方式。例如,对于作业来讲,不能错了之后就全盘否定,一定要寻找闪光点,如思路正确、计算准确、方法新颖等鼓励性语言进行引导,并师生共同探索问题所在,然后再布置一些适当作业。如果这样做,学生能够在愉快的心理环境下认真学习,学生在没有老师监督的情况下通常都能按照教师的规定去完成。应该说一个好老师嘴里没有消极的语言,不管身处何种境地,只要跟老师在一起,心中总是充满快乐,总可以从老师那得到辅导以及更加努力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注重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的培养,精心设置成功的情境,让每一种学生均可以成功地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树立学习的信心。
总之,教书育人绝对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在进行生物教学时,我们要多多探寻怎样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的时候,还可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养成积极的思想品德,进而使智育、德育两个目标都能实现,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