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量助词“多”浅析

2015-06-12 06:15:54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吕叔湘概数数词

王 卉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在日常交际中,我们常会使用“六块多”、“十多斤”这样的用法,这是因为“多”可以进入“数量短语+多”这个结构中表示大约的数量。但是对于这种表示大约数量的数量短语中“多”的所属词类和名称,学术界存在一些分歧。

一、表示约量的“多”的词类划分

关于这种表示约量的“多”的词类划分问题,在一些语言学著作中分类有所不同。

赵元任在《汉语口语语法》中,将这样的“多”归为“量度区别词”,不给出确定的数目而只用来表示相对的或未知的数目,认为它是“不确定的加量(尾数)”。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中,认为“多”用于定量后,表示约量,即不确定的数量。在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将“多”归于数词类,认为“多”用在数词后,表示不确定的零数。邢福义的《汉语语法学》中,将这样的“多”命名为概数助词,属于表数助词,表示概数。张乔在《模糊语义学》中把“多”归于模糊限制词,认为“多”可以使精确语义的上限模糊化。黎锦熙在《新著国语文法》中,将“多”归于“余数不定”的不定数词,属于“数量形容词”。朱德熙在《语法讲义》中将“多”归类于数词中的概数词,认为概数词放在复合数词和量词之间表示概数。刘月华在《实用现代汉语语法》中没有将“多”确定为某一词类,只称为“表示概数的词语”,表示比前面确数的数目略多。

在一些论文中,对表示约量的“多”的归类也有所不同。

张谊生的《概数助词“来”和“多”》,把它归于概数助词;张卫国、梁社会在《概数的性质及语义解释》中将其归为数词;宗世海、张鲁昌在《汉语量代词“多”的用法及其解释》一文中,把“多”定义为“量代词”,即用于数词或者单位词之后,表示不确定量的词。

可以看出,现在一般倾向于把“多”归入数词类。这是有一定的根据的。因为汉语的数词是按照位数由大到小组成的一组数,而“多”在数量短语中表示的是对原有数量的增加,因此,可以将“多”看成数词。但是,数词不能出现在量词之后,而“多”可以出现在量词之后,这又与数词有所不同。另外,数词可以分为位数词和系数词,但是“多”并不属于其中的任何一类,这是与数词的另一点不同。因此,把“多”归于数词类并不十分合适。

另外的观点是将“多”归入助词类。由于助词主要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者句子上表示附加的语法意义,而由于“多”具有粘着性,只能用在数词或者数量短语之后,不能独立运用,与助词用法相似,因此可以将“多”归入助词类。

本文比较认同第二种观点,即“多”为助词。另外,由于“多”用在数量短语中表示的是不确定的、大约的数量,因此,将这种用法的“多”归为约量助词。

二、约量助词“多”的分布情况

在“多”作为约量助词用于数量短语中表示约量时,其分布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1~9之间的整数作个位时,“多”位于量词之后,即1,2,3,……9+量词+“多”,或(…1),(…2),(…3),……(…9)+量词+“多”。

例如:九两多;二十三块多

2.以“百、千、万、亿”为结尾的整数,“多”位于量词之前。在这个格式中,并不要求数词一定为整数,也可是小数。

例如:三百多人;1.3万多元;19.7亿多件

3.数量为“百万、千万、亿万、百亿、千亿、万亿”等复整数词时,“多”一般放在两个整数之间。

例如:三百多万;一百多亿

4.当数词是“半”的时候,“多”的位置在量词之后,即“半+量词+多”。但是,这种形式对量词是有选择的。能进入这种形式的量词通常是由度量词、时间量词和容器名词转化而来的量词。例如:半尺多布;半瓶多酒。另外,当量词是“个”,名词是“小时、月”时,也可以进入此格式。例如:半个多小时;半个多月。

5.数量为“十万、十亿”时,“多”的位置有两种:

(1)十+“多”+万/亿+量词

(2)十+万/亿+“多”+量词

例如:十多万公里;十万多公里

6.当数量为10时,“多”的位置也有两种:

(1)10+“多”+量词

(2)10+量词+“多”

例如:十多斤;十斤多

在这种形式中,还有一点需要特殊注意,即当量词是“点”,名词是“钟”的时候,我们只可以说“十点多钟”,而不能说“十多点钟”,这是因为在“X多点钟”时,“X”表示的是序数,而在数量短语中的数词应该是基数词。

对于上面最后两种分布情况,它们的两种表达方式从语法方面来说都是正确的,但是它们表示的意义却有所不同。“十多万公里”表示的是多于十万但是不到二十万,“十万多公里”表示的则是大于十万但是不到十一万的范围;同样,“十多斤”表示的是多于十斤但是不到二十斤的量,而“十斤多”表示的则是大于十斤但不到十一斤这个范围。由此可以看出。由于“多”的位置的不同,可能导致表达的意义的不同。

三、约量助词“多”表示的区间范围

在数量短语加“多”表示约量时,常常会涉及到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多”以及“多多少”的问题,这就是约量助词“多”表示的区间问题。

“多”的词义决定了它用在确数之后,表示的是下限确定而上限不确定的情况,它只能向一个方向活动。例如,“一百多斤”只是上限模糊,一百多多少算是“一百多”不确定,但是它的下限是以一百为确定界限的,绝不会少于一百。

对于数量短语加“多”表示的区间范围,目前的观点是其增加量在确数本身的1/10到5/10的范围之间,与数量短语中的确数有关。针对“一百多”究竟能“多多少”的问题,本文进行了一个小范围的调查,结果如下:

范围 100~110 100~120 100~130 100~140 100~150人数 20 3 2 0 5比例 66.67% 10% 6.67% 0 16.67%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三十人中,其中有二十人认为“一百多”不超过110,三人认为不超过120,两人认为不超过130,五人认为不超过150。本文对于“一百多”的范围区间,比较认同在100到110之间,即“多”对于数量短语的增加量在1/10之内。

但是,随着数量短语中确数的增加,所表示范围的准确性降低,模糊性增加。按照这个范围,“一千多”所涵盖的范围区间在1001-1100之间,这与“一百多”相比,所包含的可能值大大增加。以此类推,“一万多”更是如此。由此可见,随着确数的增大,其区间范围内包含的可能数值增多,因而导致数量短语指称的模糊性增大,也更为不确定。

[1]吕叔湘.数量词后的来、多、半[A].吕叔湘全集(第二卷)[C].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2]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吕叔湘文集(第1 卷)[C].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3]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吕叔湘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4]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邢福义.汉语语法学[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6]张乔.模糊语义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7]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8]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9]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10]张谊生.概数助词“来”和“多”[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年9 月,第27 卷(第3 期):80-84.

[11]张卫国,梁社会.概数的性质及语义解释[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年6 月,第23 卷(第3期):70-74.

[12]宗世海,张鲁昌.汉语量代词“多”的用法及其解释[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8 年7 月,第40 卷(第4 期):262-269.

[13]张思婷.对外汉语教学中概数词“多”与“几”的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教学研究,2011 年4 月:135-136.

[14]杨德峰.表示概数的“多”和“来”的全方位考察[J].汉语学习,1993 年第3 期(总第75 期):10-15.

[15]李柔冰.现代汉语概数助词“把”、“来”、“多”的用法考察[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16]陈娟.表量助词“来”、“多”、“把”的历时研究[D].硕士

猜你喜欢
吕叔湘概数数词
吕叔湘向弟子请教
教育是农业——吕叔湘先生说的比喻
材料类科技书稿共性编校问题探索
数词
“左右”、“上下”的概数义研究
北方文学(2018年24期)2018-11-06 10:45:08
追思吕叔湘先生
求真能贱,龙虫并雕
——吕叔湘中学的成长图景
未来教育家(2018年6期)2018-07-18 07:58:00
对联中数词的艺术运用(下)
对联(2011年24期)2011-09-19 06:40:14
“ぐらい”、“ほど”、“ばかり”的共通性和非互换性
上海方言中的概数表示法
现代语文(2009年4期)2009-06-22 09:3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