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与体验

2015-06-11 20:39古丽娜.阿吾提
俪人·教师版 2015年21期
关键词:体验小学培养

古丽娜.阿吾提

【摘要】音乐的艺术审美感知是以听觉为基础的。音乐最核心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

【关键词】小学  音乐  情感  培养  体验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音乐的艺术审美感知是以听觉为基础的,所以,听应作为学生音乐教育的一条主线.正如 《课标》 中指出的: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是学习音乐的基础。

小学音乐教学,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由于我们面对的小学生,大都是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音乐感知和理解处于低级阶段。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只有不断加强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作品美与心灵美的情感共振,用情感架起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桥梁、才能更好地达到音乐教育的情感培养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例如:在《小雨沙沙》一课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即导入初听音乐记忆学唱歌学唱歌词歌曲处理.归纳起来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用音响导入法,播放歌曲《嘀哩嘀哩》从而导入新课《小雨沙沙》的学习.然后初听新歌、 感受体验歌曲情绪.第二层,让学生对新歌旋律多次聆听,哼唱,在审美体验中记忆音乐,并用记忆的音乐旋律学习歌谱;第三层,用学会的歌谱学唱歌词;第四层,感受音乐意境和歌词意境、加深对音乐的审美体验.通过这四个层次来体现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的概念,在审美体验中走进音乐,让学生在听音乐,感知音乐过程中学习音乐,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这样,即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对

学生的情感进行了培养, 又用多彩的音乐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引导学生步入这个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

师生互动,共同体验音乐。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积极定势,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新课程中通过师生互动改变传统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个指导者的身份,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创设充满音乐美感,有利于学习的课堂氛围,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情趣,使学生能够很快地进入角色,投入到良好的教学情境中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 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進、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设计音乐活动,积极参与音乐实践。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时,才能使他们全身心地进入音乐,从而获得音乐审美体验.为此,课堂教学中开展一些音乐游戏,角色扮演、 用学生自己的想象,创造自己的音响效果,从中体会创造想象和演唱的乐趣.例如低年级的唱游课,教师带着同学们专心地体验音乐的情感并根据不同的音乐,让学生自发地表演出各种不同的动作,或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游戏.如在欣赏 《赛马》 时,让学生边听音乐边律动,课堂立即活跃起来.他们会模仿骑马奔

驰,会按乐曲高低起伏,节奏变化做指挥动作;还会尽情地表演蒙古族舞蹈等等.这时的学生们已经非常兴奋了,他们在律动中体会了乐曲的意境和情感.这类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走进音乐,并通过参与真正地聆听音乐,领悟音乐,享受音乐。有机结合三个维度。原大纲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强调按照音乐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教学,着重于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而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要求在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同时,也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但是现在许多教师在落实三个维度时,经常把三者割裂开来.其实,这三个目标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一个好的学习活动,是可以融合全部目标的。

在任何音乐教育中、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都是必要的.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才能更好地把握音乐表现的各种要素,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然而、知识技能的学习只是为了达到音乐教育目的所采取的一种手段,而音乐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培养人、培养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审美情操的人。如在唱歌教学中、要有技能训练的内容、如吐字,发声,气息训练等、但这些追求的目标不是专业要求,是普及性要求。 在普通音乐教学中、只有能自然地运用嗓音来歌唱,使歌唱潜力得到一定地发掘,学生就能在歌唱活动中感受,审视,表达和体验音乐的美。 所以如何有机的整合这三个维度,达到理想的教学状态、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来掌握知识和技能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新课改的目标。 小组学习的教学方式,是指课堂上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 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合作为手段,开展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的活动。这一学习形式,能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为每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条件,同时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交往合作的能力.小组学习不但应该成为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的过程,而且是学生获得审美愉悦体验的过程.不时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打开心灵之窗,在情绪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

在音乐课教学中、应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建构师生合作学习,生生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改变固定的组织形式,创造合作学习的课堂气氛.教师应充分开发课堂中集体交往、信息网络,群体心理气氛等集体潜能,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合作的成功,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关心、学会竞争、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情境是音乐课中情感渗透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创设一个音乐审美情境、使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完成情感渗透,从而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陶冶情操。

总之, 音乐课程中最核心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培养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有情感的教师面对有情感的学生,自始至终就在于如何引导与培养。

猜你喜欢
体验小学培养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