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红艳
摘 要:阅读理解是综合语文能力的体现,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积极渗透科学的阅读理解方式和方法。结合教学实践遴选两个角度进行讨论与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探究;设问;阅读理解
阅读是信息的输入,是积累素材提升语文素养的基础。初中语文课堂上我们绝不能只让学生背写字词就行了,我们还要让学生通过阅读體味语言的妙处,进一步学习作者表达描摹技巧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和生活。随着课程教育的发展,我们逐渐认识到阅读和理解的重要性,本文就选两个角度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渗透阅读理解方式和方法进行讨论与分析。
一、以教材为依托,例析阅读方法
当前的苏科版语文教材收录了许多名家精品文章,我们就可以以此为例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提升理解能力。实际上说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应该放手引导他们开展自我探究,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文本设定几个关键点来启发他们深入阅读和理解。
比如,朱自清脍炙人口的散文《春》就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这篇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是在阅读之前我们要给学生必要的思考点提示:(1)总结作者描写春的角度(视觉、触觉等);(2)归纳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仔细阅读修辞段落,品味和感受迎面而来的春天“新”“美”“充满活力”等特点。这样引导学生通过重复阅读、感受和讨论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文章,从而有效完成知识迁移,生成能力。
二、以问题为引导,深入理解探索
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就能读懂文章的大意,掌握基本的情感脉络。接下来我们还要以问题的形式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探索文本的中心思想。通常我们在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节点处设置问题进行启发和引导,为学生和文本构建交流的桥梁,最终达到共同进步与提高。
譬如,教学《济南的冬天》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三个层次的关键问题来引导他们深入理解:(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对济南的冬天进行描写?(2)朗读原文,说一说济南的冬天有什么样的特点?(3)理解和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试着以《家乡的x天》为话题写出家乡的冬(春、夏、秋)天的显著特点。学生在这样的问题启发下,纷纷发表见解,迸发出探索创新的思维。
总而言之,阅读理解教学不应该是僵化的解说,而应该以契合学生认知的方式进行循循善诱的引导,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张贺亮.初中语文要注意培养阅读理解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1(8).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