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蓝蓝
摘 要:乡村旅游将乡村社区作为主要的活动场所,凭借乡村独特的生活风情与田园风光对旅游环境进行开发,是一种加强城乡居民之间情感沟通的最佳途径。乡村旅游在乡村社区中开展,主要包括娱乐、观光、民俗等功能。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将当地居民的需求作为中心,并对居民的政治权力、基本人权进行充分的衡量。本文基于以上内容,针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本土化展开了相应的分析。
关键词: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本土化
一、前言
乡村旅游是新时期我国乡村发展的一个主题,乡村旅游对整个乡村经济存在有效的拉动作用,这样才能使乡村旅游成为农村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观念的来源在于乡村社区中的经济、自然以及社会系统整体性认识。乡村旅游是在乡村社区中开展的,主要包括娱乐、观光、民俗等多功能在内的一种复合型旅游活动,从行为主体上来看,游客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参与性,例如划船、垂钓等。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中心是乡村居民,将居民作为发展旅游业的主要对象,并将居民作为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社区参与工程存在动态性与系统等等特点,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开发与发展理念呈现在大家面前。
二、乡村旅游对社区的影响
(一)对社区经济的影响
经济影响是乡村旅游对乡村社区最直接的一种影响。乡村旅游是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农业与旅游业相互融合形成的一种新型产业形式,它的发展将会对农业发展形成一种带动作用,同时对开发与利用农村资源、优化与调整农业结构也是非常有利的,此外还能有效提高农民收入,推动乡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从另一方面来看,旅游开发队伍中涌入大朗外地人,这些人在乡村旅游中也占有相应比例的社区就业机会,这样一来本地的旅游收入就会出现漏损的现象。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物价上涨必然发生,这时居民的生活成本增加了很多,因为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征地等事宜,因此一些传统农业形式将会逐渐消失,那么依靠传统产业为生的乡村居民将会面临失业的危机。
(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乡村旅游业为人们创造了大量的经济效益,可以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更多的资金,从这一点来看,乡村旅游将会促进环境保护的实现。但是,多数乡村旅游地位于自然环境比较原始的地区,这些地区很难对其进行科学的规划与管理,这种情况下往往会为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例如汽车排放的尾气、旅游区中饭店排放的废气等,都对乡村旅游地的空气质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此外,还有一点就是游客丢弃的食品袋、经营者的生活垃圾等,都对旅游地的环境卫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甚至对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了影响。破坏性的建设、游客的随意采摘等都严重破坏了当地的植被。同时当地的珍稀动植物资源也必然会遭到破坏,甚至在一些地区将猎食野生动物作为对游客进行招揽的一种手段。以上因素的存在都严重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三)对社区文化环境的影响
因为在乡村旅游中的很多旅游者都是来自于经济非常发达的城市,这些强势文化对那些乡村旅游地的弱势文化存在非常强的影响力,游客将大量强势文化带到乡村文化中,二者结合在一起以后,使很多传统文化开始变味、失真。这从一定情况下使得当地农民不能对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进行充分的认识,也就谈不上对传统文化进行开发与保护了。这种退化与同化的存在必将会对游客失去吸引力,最终的结果将会是乡村旅游从此一去不复返。
三、社区参与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
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实际上就是讲社区纳入到乡村旅游发展之中,是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习惯用游客数量对一个旅游地的繁荣进行描述,但是表面上火爆的大众旅游到底能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多大贡献?同时又为当地环境带来多大压力?据相关统计,在一个团队的每个游客身上得到的纯收入只有7元钱。如果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将这种大众旅游作为主流开发模式,那么当地社区的利益必然是从属于旅游企业利益的,同时当地居民也只是廉价劳动力罢了。在这种经济增长战略中,普通民众被排斥到发展进程之外他们所在的社区也是开发的客体。而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改变这种现象,将民众纳入到发展过程中,社区作为开发主体而存在,将社区居民作为旅游发展的主人翁。所以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重在强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在多数地区旅游业中严重忽视了当地居民的需求,并没有与社区之间建立起联系,在这种情况下,旅游环境恶化现象频现,经济秩序混乱,文化传统逐渐丧失。例如西藏吉沙村的村寨被开发,在旅游规划过程中从物质环境保护与经济利益出发,当地居民的要求被严重忽视,当游客大量进入时,为村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不便,遭到了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对。同时轻视了社区参与,为农村社区带来了消极的文化影响,面对乡村旅游带来的经济繁荣,当地居民不得不忍受着各种矛盾。
为了对社区居民与乡村旅游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行协调,并对当地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积极性进行调动,应该积极倡导社区参与到乡村旅游发展中,居民参与到各个层面,最终使社区全面参与得到实现。在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中注重本土化,居民不仅要参与到经济决策中,同时还要重视环境保护,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同时参与到制定决策的过程中。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应该在规划中对居民的态度进行反映,这样在后续规划实施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居民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冲突,最终达到对乡村社区旅游进行发展的目的。
四、实现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本土化的途径
(一)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利益进行合理调配
社会交换主义认为,旅游实际上就是一种商业活动,在旅游活动中人们的交往和经济交换中行为是类似的,实际上是一种对得失进行计算的理性行为,人们一切的行为都是为了对最大利益进行追求。因为旅游业自身的关联带动性非常强,可以对大量就业机会进行开发,这样就会有大量外地人涌入到旅游中来,这些人占据着一定的社区就业比例,这时就会出现漏损的现象,是旅游乘数效应的发挥受到影响。社区参与应该是乡村旅游中的一个重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中以后,外地人进入的机会就会减少,进而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使当地居民获得经济效益。
乡村旅游应该坚持旅游发展的本土化,将促进乡村社区发展作为主要目标。将农村发展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将旅游业作为社区中一项重要的经济内容来抓,让农民参与到旅游产品生产中,进而实现产业之间、个体之间以及地区之间利益的再分配,进一步保证社区居民对当地旅游企业的控制能力,使社区居民成为旅游发展的直接受益者。
(二)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开发进行倡导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居民扮演的角色是多角度的,他们既是经济利益比较的经济人,也是具有自由精神的社会人,同时也是无私奉献的公益人,居民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还应该对当前成本的投入在未来能够获得效益进行充分的考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居民在基本物质条件得到满足以后,就会产生一种被尊重、渴望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需要,倡导居民参与到规划与决策中可以对居民这种心理需要进行很好的满足。
居民参与到旅游规划的制定中,可以使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得到增强,对居民的东道主意识进行培养,充分体现出居民的意志。同时居民参与旅游规划并不单单是一种行业行为,更是居民的一种责任。规划将社区发展目标与旅游发展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将社区因素更好的体现出来,同时可行性和操作性也更强。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当地居民心理的了解,将众人的意见放在一起进行综合的考量,进而使规划更好的体现出民意。
(三)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环境保护进行注意
旅游存在双面性,一方面可以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加剧环境损耗的直接原因。旅游环境同时包括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在旅游活动中破坏最为严重的是人文资源环境,自然环境破坏主要表现为游客数量突然增加,超出旅游景点的承载能力,这种一种体现被动型的关系,文化性破坏重在主动性参与。现存旅游业要求在环境保护的意识指引下,始终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放在旅游活动的第一位。在这种情况下,开发者、经营者以及游客一定要具有非常高的人文与生态道德,将人与自然环境有机统一在一起。
生态道德在整个社会自然生态系统中通过其回应对人类的行为后果进行审视与评价。在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循以下生态道德理念:首先,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应运用自身优越的道德,自觉将维护生态平衡的责任承担起来,对旅游环境进行保护。其次,旅游开发者应充分意识到开发与利用旅游资源的过程中不能超过环境的实际容量,并对旅游资源以及整个旅游环境进行充分考虑。第三,旅游经营者不能单纯最求经济利益,应该真正认识到旅游环境与资源中非经济价值的重要性,并从科学研究、精神陶冶以及审美认知等方卖弄对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进行充分认识,将旅游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在一起,并对自身行为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考虑,最终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旅游是新时期我国乡村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对其他产业以及整个乡村经济存在重要的拉动作用,并将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在这种旅游形式中并没有体现出社区的重要性,在规划与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没有将社区居民的利益体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开始衍生,并作为一种新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呈现在大家面前,在这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中,重视当地居民经济利益与旅游开发者、经营者利益之间的统一和结合,充分调动了当地居民的积极性,一些农民自觉承担起保护旅游环境的责任,在这种形势下,乡村旅游发展的形势将会越来越好。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从乡村旅游对社区的影响、社区参与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本土化的途径三方面,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本土化展开了一系列的分析与研究,供同行进行参考。
参考文献:
[1] 付方东.乡村旅游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双重作用[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6(11)
[2] 左雪.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乡村旅游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1
[3] 张禹.乡村生态旅游的社区参与模式及其运作机制研究[D]. 浙江大学 2008
[4] 邱慧,林梅英.乡村旅游规划的社区参与机制研究 ——以郑州樱桃沟为例[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3
[5] 张洁,杨桂华. 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积极性的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 生态经济.2005(10)
[6] 陈丽华,董恒年. 乡村旅游发展中社区参与的必要性与主要障碍及解决方案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