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与中国清代大运河

2015-06-10 02:57万金红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5年5期
关键词:绞盘过闸使团

万金红

18世纪末,英王乔治三世以为乾隆皇帝祝寿之名,派出以马噶尔尼勋爵为首的庞大访华使团。使团中除外交人员之外,还有科学家、画家、制图员等。亚历山大(William Alexander,1767—1816年)便是这个庞大使团中的一名制图员。

使团船队进入中国后沿大运河北上进京,船队在大运河航行了38天,中国运河给亚历山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亚历山大绘制了大量有关运河的绘画作品,向我们呈现出18世纪中国水上交通繁忙与昌盛的景象,如船只过闸、祭祀闸神、船闸的结构、纤夫拉纤、汛堡活动、运河人家等。其中,大量表现运河上水利工程的工作场景的画作,对于今天研究京杭运河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运河大部分的水闸没有高低水门,水门的构造也十分简单,容易控制,修理起来也十分便宜。水闸只是几块木板,上下相接安装在桥砧或石堤两侧的沟槽里,当中留出开口,足够船只航行。船只过闸时需要相当的技巧,一个船夫站在船头指挥,船上所有人员站在船旁护板两侧。护板是用兽皮制作的,里面填充了头发,以避免船只碰到石头产生振动。水闸只在每天固定的时间开放,聚集的船只过闸时需要交纳通关税,用来维护水闸的正常运转。

上图描述了船只过闸的情景,船闸(埭)由斜坡形的石台构成,斜坡大约成40度角。通过绞关将船只从闸的一侧拉到闸的另一侧,根据舟船的载重,可以选择两副、四副、六副绞盘。当船过闸时,绞盘上的绳子会被拉到船尾,穿过一个铁环,将船和绞盘连在一起。为了防止船只脱落,还要用一只木棒稳妥地插进索套。此时,在船舷的上缘,连接船尾的绞盘上的绳子也会保持一个合适的角度。操作绞盘者会实时对此进行调整,直至船只顺利通过闸口。

由于航运繁忙,运河上出现了数量众多的水上人家。使团副使斯当东曾记录到“水面上遇到很多由通州开出的大帆船,这些船系运粮到北京的,在冬季之前要赶回原地方……在这些帆船的甲板上,建成了许多小房间,每船可以容纳几户人家,估计每船至少住50人。天津和通州之间,我们遇到至少1000只这样运粮的帆船,在这些船上至少也要有5万人。还有许多来往航行的其他船只,和靠在两岸停泊的船只,在这些船上至少也有5万人。这就是说,只在运河短短这一段水面上,就有10万流动的水上居民”。虽然斯当东的描述有些夸大真实情况,但从中也能发现当年运河上的繁荣与兴盛。

亚历山大则通过绘画勾勒出18世纪中国运河两岸的社会图景,展现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现状,也为后人提供了感性认识清代运河的资料。

猜你喜欢
绞盘过闸使团
无锡“樱花使团”的浪漫外交路
绞盘试验检测系统技术方案分析
越野车液压绞盘牵引系统设计及分析
江苏内河航道船舶优先过闸现状与经验
三峡船舶过闸计划的智能编制与优化
伐木型推土机的改进
某越野车绞盘选用及固定座轻量化设计
五级运行闸次排序对三峡船闸上行过闸效率的影响
船舶过闸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阿美士德使团出使中国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