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而微博是信息时代不可忽视的新传播工具,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个有效载体,必须加以合理利用,积极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博起源于美国,是一种具备4A 元素(Anytime,Anywhere,Anyone,Anyt hing)的互联网装置,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微博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表现出绝对的优势,同时又存在诸多问题,信息定位不准确、微博缺乏经营、微博上信息量大、真伪难辨以及微博上教育者和大學生互动少。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应扬长避短,积极地利用微博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优势,消除或者避免其消极影响。
【关键词】微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应用状况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在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影响下,各种形式的非主流价值观相互激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信仰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如今的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有着较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对于外部世界的变化与发展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在思想上心理上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性。在此现状下,高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显得尤为重要。微博作为自媒体的最热平台,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拓了思路。
一、微博简要情况概述
北京时间2014年4月17日,新浪公司旗下微博业务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全球范围内首个上市的中文社交媒体,代码为WB。微博IPO发行价为17美元,位于发行价区间17-19美元之内。此次上市募集资金最高可达3.28亿美元。触电创始人龚文祥甚至认为,“新浪微博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最大媒体,其推动中国进步能量超过了其他所有中国媒体的总和。” 这场势如破竹的微博风暴横扫中国,成为新兴媒体的典型代表,影响定是深刻而长远的。
(一)微博的发展现状
微博起源于美国,Abvious 公司于 2006年推出的Twitter 服务,由博客技术的先驱埃文·威廉姆斯创建,微博由此诞生。Twitter 网站的宗旨是为用户提供一种相互交流的途径,正如埃文·威廉姆斯自己所说的:“微博好比是一堵墙, 所有用户都可以在这堵墙上随意涂鸦,这些涂鸦所有人都可以看见。”[1]
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区别于传统“博客”,人们可以自己写微博,也可以转发微博。写微博不需要长篇大论,一般不超过140个字符,主要作用是表达观点、记录心情和发布信息。微博主要是利用手机或者电脑上传图片和文字,也可以转发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他的“跟随者”就能及时查看该信息并发表评论。人人平等,各抒己见。每个人都是“博主”,每个人也可以成为“跟随者”。微博的世界里,手机远比电脑方便,用户不必坐在电脑前,利用手机随时随地上网,实现与网络的联通。所以在城市化快节奏的生活中,微博显然比“博客”更具有时代特点,更能满足普通人需求。微博客的出现,让每一个“小我”都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引领了大量用户原创内容的爆发式增长。[2]
(二)“微博”的传播特点
从微博客的发送特性上看,微博客具备了4A 的元素(Anytime,Anywhere,Anyone,Anything),成为一种流动的互联网装置。[3]
1、Anytime
传统博客习惯于“长篇大论”和“中规中矩”,而由于字数对于微博的限制,微博使用者只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观点、记录心情,在快速发布信息方面走在了时代前列。因此微博让“每日新闻”变成了“每秒新闻”。
2、Anywhere
无论你在家或者在外,无论你是难过还是开心,也或者你就关注的社会事件想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许你不能用电脑上网,但是可以拿出手机,立刻拍照片上传或者输入几十个字描述自己的心情,随时随地得发表自己的微博。
3、Anyone
对于微博而言,用户加入的门槛非常低,属于草根性新型媒体。微博操作容易,适用于大众,成本低,每个人都能成为微博用户。用户可以通过微博随时随地描述自己的心情,抒发自己的感情,人人都有发表言论的权利。在微博时代,人人是媒体,人人是记者。
4、Anything
微博传播的内容是琐碎式的,包含生活的方方面面。无意看到一句感触的话语或者碰到新奇有趣的事情都可以通过微博传播。发布的大多内容都是脑子里面偶尔闪过的念头、琐碎的生活细节、日程安排,每一条单独的内容,都只能是有限的信息表达,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的特征。[4]
(三)微博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优势
利用微博这个新颖平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改变过去思想政治理论课生硬呆板、居高临下的状况。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注册使用微博,在微博上和学生一起分享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喜怒哀乐,更容易为大学生所接受,拉近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大大增强了教育的有效性,提高了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和认同度。同时,微博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使用方式灵活,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效性。
另一方面,微博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和丰富的资源。
二、微博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现状研究
根据调查,对微博用户人员结构调查的数据分析表明:大学生开通并使用微博的人数占有效问卷人数的94.6%。其中微博的使用者主要是大二大三的学生,占到总人数的69.2%。在大学生对于微博是否可以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途径的态度上,有63.4%的人选择“可以,很新很热的平台”,可以看出,大学生很愿意接受微博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关于大学生认为微博应如何应用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建议。调查数据显示,选择“可以将微博中的热门话题放在课堂上讨论,师生共同交流探讨”的人数占微博使用总人数的52.6%,选择“建议老师注册微博,关注微博热门话题,拉近和学生的心理距离”的人数占微博使用总人数的31.2%,选择“高校可以开通官方微博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及时了解和引导大学生思想动态”的人数占微博使用总人数的43.6%,选择“可以将微博的相关信息运用于实际教学中”的人数占微博使用总数的33.7%。从数据中看出,微博日益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而微博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对大学生的發展具有促进作用。[5]
(一)信息定位不准确,微博缺乏经营
在校园里,一些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博信息大都是学校或者部门公告或新闻,与学生真正关心的问题有差距,而且很少发布大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如学业难题、贫困补助、情感问题、就业指导等方面。同时,信息内容存在不足方面,信息发布形式单一,大都以文字为主,缺乏吸引力,难以引起大学生关注和互粉,导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博不感兴趣,也就不会有相关的信息反馈。这样教育者既不了解微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中的具体成效,也不能及时了解和解决学生在思想、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二)微博上教育者和大学生互动少
从教育者角度来说,一方面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对微博功能的全面了解和把握,没有掌握微博使用技巧来展开信息的沟通交流,最终因信息传播和交流的途径不通畅,产生了与大学生在微博上互动少的局面。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高校思政教师能够利用微博来获取信息的一般只占10.4%,而能够熟练使用微博影响教育工作的只有2.3%。[6]如果教育者自身不懂利用微博掌握足够的信息、不能把握网络舆情和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更新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很难对大学生有说服力,甚至会引起其思想上的疑惑、混乱以至背叛。
另一方面,还有部分教育者态度不端正,工作敷衍了事。面对大学生的询问和质疑,要么置之不理,要么匆忙应对,出现信息回答“官方化”。 大学生对微博教育作用也会失去信心,导致微博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受到影响。此外,少数教育者与学生在微博互粉交流中缺乏民主平等的心态。他们总是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与学生交流时总是嘲讽和打击,使学生丧失信心。
(三)微博上信息量大,真伪难辨
在微博时代,文化自由传播,大量的信息难辨真伪。大学生处于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时期,庞杂混乱的信息冲击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可能利用微博传播的优势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软文化入侵。各种反人类、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消极价值观念,甚至是包含一些暴力和色情等内容的低俗内容会第一时间充斥到中国大学生的脑海,混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产生的冲击不可估量,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带来诸多问题。
三、利用微博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当然,微博也不例外。微博作为新生网络工具,更是一把双刃剑。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舆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是巨大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因此,在利用微博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还应注意各种各样的不良信息和腐朽思想对大学生的渗透。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扬长避短,积极地利用微博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优势,消除或者避免其消极影响。
(一)把大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信息定位正确
当前大学生群体使用微博呈现普遍化的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向大学生传播丰富、健康、生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息,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微博的内容要渗透马克思主义理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要号召大学生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践行“中国梦”。
(二)创新方式,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微博的的传播过程中,传播效果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播者的社会地位、知识能力等个人因素。传播者有目的地对接受者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信息,接受者进行接受和反馈,双方进行互动交流,完成传播过程。传播过程结束后,传播效果受到传播者、微博、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克拉帕等人关于传播效果的理论研究表明,在影响传播效果的各种因素中,传播者个人因素影响力最大,特别是社会名流,影响传播的有效性往往达到百分之八十。[7]
(三)积极主动地参与微博的监管,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
网络信息混乱庞杂,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信息都会通过网络传播,尤其是一些消极低俗的信息,这就对微博教育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积极主动地参与微博的监管,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使其理性使用微博已成为当务之急。
(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
微博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各高校要加大组织力度,努力打造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又懂信息网络技术的高素质工作队伍,这支队伍中的成员须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广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熟悉网络基本操作技术,了解微博的功能和传播规律,在工作中不仅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还要形成合力。
【参考文献】
[1]李华,赵文伟.微博客:图书馆的下一个网络新贵工具[J].图书与情报,2009(4).
[2]刘佳.微博来了[J].互联网周刊,2009(12).
[3]孙卫华,张庆永.微博客传播形态解析[J].传媒观察,2008 (10).
[4]卢金珠.微博客传播特性及盈利模式分析[J].新闻记者,2010(4).
[5]陈文娟.微博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D]:[硕士学位论文].无锡,江南大学,2013.
[6]刘祖清,何平.借助微博拓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7).
[7]申小翠,齐秀珍,李梁.谈“有限效果论”及其对核心价值体系传播效果研究的启示[J].论坛集萃,2011(1).
作者简介:陆霞(1990.10——),女,26,汉族,籍贯江苏省溧阳市,江苏师范大学法律与公共事务学部13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