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源 张钰
【摘要】以中国两大主要园林体系为横向根基,以历史发展为竖向线索,通过列举实例,提炼出四大园林景观元素在园林创作中的运用手法,阐述对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美与意境美的理解,从而对现代生态可持续均衡发展加以探索。
【关键词】园林体系;园林要素;景观美;意境美;现代生态
从原始社会发展至今,城市华丽丽的成为了人类文明的产物,与此同时也就引起了人与自然的隔离化,而造园恰恰是城市人相对于与大自然分离状况的一种需求、补偿与满足,经济物质与劳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为造园提供了最直接的基础供应。在历史的不断前进和演变中,逐渐形成了规整式园林与风景式园林两大基本园林形式。中国园林作为典型的风景式园林逐渐发展,形成了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两大主要园林体系。即便是不同的园林体系,无一例外的都需要山、水、植物、建筑四大造园元素的合理规划与设计来构成。时代背景的不同,园林功能的不同,人文思想的不同,使得中国园林从源于自然逐渐走向高于自然,并由初期的仅为统治阶级狩猎,祭祀等功能服务发展到每座园林都愈加概括、精炼,愈加典型化、抽象化,并体现其各自的景观美与意境美,更对现代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借鉴依据。
皇家园林
作为园林生成期便有的产物,必然最大程度的联系着统治阶级对王权的巩固与对生活的享乐,所以造园也必然是服务于皇家。殷周時期囿、园圃、台的建制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源头,是皇室用于栽培、圈养和通神、望天的典型性代表,游赏在这个阶段并不主要,但却促进着人们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之后渐渐融入“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等主观思想,进而向着风景式园林方向发展。但在园林发展初期,也仅是对大自然的客观描摹,即源于自然,却未必高于自然。对于山、水、植物三个园林基础要素的运用也仅是对大自然的真实写照,对于园林的审美经营还处在低级的水平。以秦始皇的兰池宫为例:兰池宫“引渭水为池,东西二百丈,南北二十里,筑为蓬莱山,刻石为鲸鱼,长二百丈”其中首次引入筑山理水做园林,但其根本目的在于秦始皇求仙近神。
魏晋南北朝时期军阀割据,政治动乱,统治者贪婪奢侈,衍生标榜虚无,及时行乐的玄学。士人们寄情山水,崇尚隐逸以求自我解脱。因此魏晋南北朝成为了园林史上重要的转折阶段。此时的皇家园林规模小巧玲珑,筑山理水的技艺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较多的运用写意手法:山石选用稀有的石材,水体形象多样,植物名贵,楼阁形式多样。园林则更加规范化,形成南宫北林的基本格局。魏明帝时期的芳园林是重要代表,园内有各种各样文石所堆筑的景阳山;山上广植松竹;理水方面形成完整的水系,创设各种水景,提供游船之便;全园地貌人为的将大自然缩移,殿宇林立,禽、鸟、小品也都相得益彰。此时的山,水,植物,建筑元素的运用不单单是简单的取于原生态,造园的目的也趋于皇家的观赏游乐。
园林全盛时期的隋唐,政治、经济一派繁荣景象,文学艺术亦不逊色,木构建筑技术和艺术趋向成熟。皇家园林也愈加规范化,主要形成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类别。此时的山水诗画渐趋拟人,所以园林植物的选择也有所考虑,郊外的宫殿多数处在山岳风景优美的地带,建筑选址是宫苑建设的重中之重,一方面保证帝王的生活享受,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建设宫苑与风景的高素质与高水准。唐玄宗的华清宫景观便是极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政治效益暂且不提)。山麓、山腰、山顶因不同地貌而规划建设不同特色的建筑物;瀑布、小溪等自然水景也为园林增添了不少的情趣;基于天然植被也进行了大量的人工绿化种植,不同的植物配置更是凸显不同的景观;此区中定然少不了修建亭台点缀,发挥观景与点景的作用,高低错落,也实为美景。此时的园林愈加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不但景美,意更美。
隋唐以后,园林走向成熟的巅峰。就园林艺术而言,因地制宜的山水景观布局,置石叠水水平的提高,建筑形制多样,院落式的空间组合,建筑小品,建筑细部的精美,植物花卉栽培技术的空前发展,为植物造景提供多样选择。写意山水园蓬勃发展,使得园林渐趋从源于自然而走向高于自然,也代表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前进。
清朝皇家园林建设涌向高潮,宫廷造园艺术抵达高峰境地。皇家园林形成了其独特的形式--对称式的主体建筑布局与总体非对称式的规划相结合,在造园过程中逐渐突出建筑主体,形成主次相协调的整体园林,建造具有象征意义的复杂多样的宫殿,更是全面引进江南私家园林的意境和造园技法。
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自汉代出现但尚处于萌芽状态,仅存在一个模糊的概念,在此不作过多分析。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造园活动开始频繁,与皇家园林相比,其设计更精细,规模更小巧,私家园林此时融入的隐逸情调,天然清纯,更加自然。
隋唐时期,私家园林到达顶峰,文人参与营造园林,于是其造园思想“道”与工匠的造园思想“器”开始有了初步的结合。文人的立意通过工匠的具体操作得以实现,因此园林的意境美逐渐得以展现。以庐山草堂为例,其选址在面峰腋寺的地段上,南抵石涧,北据异草,东临瀑布,西有悬崖,远处景观“甲庐山”。草堂建筑虽因白居易被贬而心情抑郁使其略微简陋。但这里的园林景色足以代表隋唐时期私家园林的概况。
自隋唐之后的园林成熟期,政治经济的南迁,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大力发展。文化水平的提高,加之江南地区河道纵横,气候湿润,民间建造工艺兴盛,越来越能体现中国风景式园林的精髓。此时园林的景观美与意境美也愈加成熟,此外在园林的名称上也更加讲究。以清朝时期的拙政园为例,全园包括三部分,以中部最为精华。筑山叠石方面,假山石居多,能够形象的模仿真实山川却不失全园意境;理水方面建造水池,有聚有散,建溪谷架小桥,也沿用前期形成的理水与小品相结合的手法,使之楚楚动人;植物方面花果树木俱全,充分利用季节性构成四季景观,确定相应的主题以画龙点睛;建筑方面兼收并蓄的融入当地特色,色彩以灰白为调,稳重端庄,并与园内山水植物相映成趣。大量运用植物墙面的配合,巧妙的融入各式窗景,对园内景观人为的分割,联系,增加空间层次感,巧于因借,增添园内趣味,在提升园内景观美的同时巧现意境美。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