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君
从小就对三尺讲台和那一方黑土地有着深深的崇尚和眷念,痴迷老师们手持教鞭、口若悬河、挥洒自如的风采,致使上师范一个月了都还沉浸在莫名的喜悦之中。记得师范毕业之际,在市委市府工作的亲戚问我是否转行时,我毫不犹豫地摇头拒绝了,因为那梦寐以求的讲台,我为之奋斗了十二载,一天都还没有站过呀!商调进城时,亲戚再次问我是否有意转行,我眼前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那一张张天真、纯朴的笑脸,一双双充满希冀、渴求的眼神,于是,我再次选择了那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心,坚持“做一个优秀教师”的追寻,编制自己的教育人生梦,守望教育乐园,且快乐地行走。从普通教师到中层干部再到校级领导,收获着领导、同事们的肯定、信任和家长的敬重、信赖的同时,也先后收获了市级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与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2011年秋,我调入市教研室任小学英语兼思品教研员。说实在的,我是带着情绪报到的,一是心中那一屡讲台情结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加沉淀得浓厚醇香,二是潜意识中认为教研工作适合男同志,女人做教研容易变得古板、老沉,失去活力,丢掉童心。在一次参加本省小学英语教辅材料评审中,有幸认识并与省教科所小学英语教研员付老师交流,她的“做教研员,也有选择的空间,支持工作的学校、勤学上进的老师,你可以多关注多交流多沟通,悉心培养,搭建平台……不支持工作的学校和不上进的老师,看到他人的业绩会由不屑到心动再到行动的……带出属于自己的团队,造福一方教育!”话语,让我幡然醒悟,明白做教研员应有的责任与担当,看到做教研员也可精彩,也可做梦。
至此,我诚挚地谢绝了次年相关领导提议我下校作校长的安排,且安心、踏实、欢喜、慧心地行走在教研人的路上。要持续地专业成长,就必须走教育科研之路,而研究离不开专业反思:反思自己的专业知识;反思自己的专业情意;反思自己的专业形象;反思自己的专业理念——“我的培训课是否是教师需要的?”“我带给教师们的东西是否新颖?”“我的观点是否具有前瞻性与冲击力?”……作为教研员,我不但自己要“有”,而且还要让一线教师们“有”,只有他们在“有”中践行了,教研员的价值才得以体现;反思自己的专业行为——“我的评课是否直击核心与要点?”“我的评课是否伤害了教师的自尊?”“我的语气是否盛气凌人?”“我的评课中是否出现‘你应该、你必须、你一定要……和‘这是一堂不合格的课等此类的话语?”……只有深受教师喜欢与敬重的教研员才会流光溢彩;反思自己的专业经验。经验是经历与阅历的积淀,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人物,皆有不同的收效。不同教师需要不同的培养模式,不同时期的教师也需要不同方式与方法。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审视,只有理性化的经验,才具有生命力与灵动力,既是自我积淀中的梳理,也是引领与启示他人,更是突破自我成长瓶颈的生长点。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强烈的角色意识令我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省级名师工作室(阆中百合工作室);将眼睛聚焦在教师与学生一起打造的生命课堂上:走进课堂,在了解教师设计课堂活动意图的基础上,厘清教师课堂教学问题的症结,共同商议与改进符合课程标准、有利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教法学法,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提高教学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交流与探讨中实现双向成长;将自己的视角安置在当前课程改革中的主流与盲目逐風中,且审视着,在与各个层次的教育人士交流中寻觅新的突破口:在与媒体人的交流中,看待问题的广度、深度、厚度得以打开;从专家与学者身上汲取自身急需的营养元素;在与各地云集的培训学员的探讨和互动中,我觅到努力的方向,探到宝贵的资源,为自己和本地教师们的成长赢得了一片绿色的空间……嗅着一篇篇散发着属于自己的油墨馨香的文字,翻阅着经自己指导而铅印的老师们的文字,看着经自己点拨的一堂堂示范课、观摩课、竞教课,摸着老师们一张张获奖证书,听着老师们打来的一个个感谢的电话……油然而生的喜悦之情、自豪之意、幸福之感充盈着我的心房,在聆听自我生命拔节中,在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中,笑靥如花——找到一个教研人的价值与快乐所在。
一个好教师,幸福一班人;一个好校长,幸福一校人;一个好教研员,则应该幸福一方人。我在顿悟中上路,且踏歌而行——“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无他,只为生命之花能绚烂绽放,为教育风景增添一抹绿!
(作者单位:四川阆中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本栏责任编辑 萧 田